浅析小学英语的情感教育模式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情感教育;教学
正文
一、情感教育的含义
英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积极的情感来教育学生,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情感教育应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如果忽视了情感教育,势必会偏离情感教育的初衷。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1.审美性
情感教育的审美性特点指的是,情感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兴趣性
所谓兴趣,就是要通过情感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情感教育中,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愉悦的态度。
3.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老师们要以学生们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有创意的教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情感教学的意义
在诸多学科中,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最大的是英语,英语它是一门综合的阅读、听、写、说的学科,它更多的是实用主义,例如“说”,就是以对话交流来培养学生,对话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氛围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参加小组活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反过来,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很特殊,无论是害羞、还是外向、活泼,他们在学习和沟通中的表现都会因个性的差异而发生变化。要防止学生因个性缺陷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正能量”的作用,以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性,并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进行交流沟通。英语的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困难,加之缺少实际操作,导致了英语教学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尤其是在小学时期。随着小学英语学习更加的系统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无法习惯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如果忽略了这个问题,就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运用情感教育来激发他们的英语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
四、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结合学生学情,采用情感鼓励法
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心智和情感都还不够成熟,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经常会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等身边人的认同,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制定出一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情感激励”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针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在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都能及时地抓住情感鼓励的教育良机。采用“情感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认可,并逐渐培养他们在英语课程中的自信心。
比如,在给学生讲授《How are you》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必须要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老师在给一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提问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同学们的知识水平,把这些问题的难度降下来,提出一些适合同学们英语水平的问题,在解答的时候,老师还应该主动发掘同学们的长处,并对他们进行激励,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经过老师的夸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例如,对于班级中比较害羞腼腆的学生,特别是在教学中不好意思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微笑来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平复自身紧张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激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有效地克服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2.开展教学互动,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呈现出了多样化、差异性的性格特点,比如有些学生的性格就相对内向腼腆,有些学生的性格就外向活泼。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有差别的教学策略。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同时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形成一种紧密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将为今后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What's your name》这一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用角色扮演来指导同学们,引导学生之间,或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沟通。透过互动的方式,老师可以更好地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解决问题,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地敞开心扉。
3.基于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开展情感教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英语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可以从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话题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化的视角切入到教育内容当中,就可以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把握住学生们的内心想法。老师要按照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细心的照顾,特别是那些在英语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技巧上的指导,在教学中,老师要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在课外,小学英语老师要重视儿童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人文主义认知学等学科的学习,从而能够对教学理论知识加以转化,提高英语课堂的效果。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由内而外地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英语,并在英语的环境中融入更多的感情,使他们与老师一起成长。例如在教学《Happy birthday》时,老师可以先播放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学生们对此都非常熟悉,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然后再将课本中与生日相关的主题导入,让他们了解“Happy birthday”的含义,以及它的起源。英语的表达是一种习惯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去思考:Do you know whose birthday today?接下来,播放little bear的birthday party,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日的快乐。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学习环境,如何营造学习氛围,将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英语学习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情感教育的观点来看,小学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情绪。比如,老师在以 animal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画的播放,与单词的拼写和发音相结合,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通过同学们的抢答,表演,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娱乐,加深了同学们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印象。比如,在Happy birthday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英文动画,让他们分析“Gift”、“box”、“Cake”等有关生日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模仿视频中的Happy birthday to you、How old are you?等句型的练习,老师要对发音较为标准、回答问题较为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认真学习。
5.转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情感教育
将情感教育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正明白情感教育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处于主体的位置。同时,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正确地掌握学生的需要,纠正自己的教学不足。其次,在英语课上,老师要避免过分地向同学们施压,并通过情绪调节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心理上的压力,他们在没有任何的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学习时才会保持完美的状态,只有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的放松,才能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6.采取科学方式评价学生,给予学生积极鼓励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够成熟,尤其是渴望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因此,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情感关怀,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老师在听写单词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由于平时不用心,所以无法通过听写测验,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指责他们不认真,要在私下里指出问题所在,以此来维护他们的自尊,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保护,他们就会更加感激老师,在老师的情感教育下,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英语的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将科学的评估与激励相结合,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
7.深入挖掘教学内容
老师要把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细安排,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时,要把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地利用教学内容,管控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人类在劳动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掘并利用教科书中的积极情感成分,有目的、有计划地、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将课本中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学生已有的情感之中,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会被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所感染,甚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8.在口语交际中表达意愿
过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以词汇、文本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与沟通较少,造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既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对这种教学方式加以改革与创新。因此,老师们可以对口语交际课程内容的价值进行反思,在课堂中增加口语交流部分,将英语各单元的内容与相应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使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虚拟的环境中,与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变得更加通畅,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教师也要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交流场景,通过自由分组和指定分组的方式,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激发他们参加交流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开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教师可以同时布置外部环境,根据口语交际中出现的具体场景,利用生动的道具渲染对话氛围,促使学生在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提高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在英语课堂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交流、增进情感的有机统一过程。教师恰当地进行情感教育,使其情绪转化为强烈的正能量,以满足其合理的学习需要。由此可见,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时,如果将积极情绪渗透给学生,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长期处于愉快、兴奋的良好心情中,用自身崇高的道德情操积极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宋晓娟.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情感教育的措施[J].明日,2021(18):285.
[2]李绍晶.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教育论坛,2021,3(4):29-30.
[3]李惠娟.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83-84.
[4]孙颖.小学英语教育当中的情感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299.
[5]王玉玉.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99-100.
[6]孙君君.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