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聂梦情

宜春市宜阳二中336000

摘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我国颁布了“双减政策”,要求初中教育机构能够合理控制学生作业量,同时,也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部门针对当前教育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初中教育机构能够合理控制学生作业量,同时要提升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双减政策”的了解可以发现,这一政策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改善与完善,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构建;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双减政策”,该政策要求教育机构能够合理控制学生作业量,同时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下教育形势的需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各大初中学校纷纷响应号召,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合理控制学生作业量。很多教育机构也在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是当前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课堂的影响

1.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需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双减政策”的重要性。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他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才开始教学,这样会导致教学时间过长,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改变以往以讲解为主要方式的传统课堂,改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合理控制,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充分利用“双减政策”,发挥出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通过鼓励和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总之,“双减政策”的出台能够让教师更加注重自身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将自己的身份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自身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将自己的身份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数学能力。

二、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构建策略

1.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认识。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最后,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

2.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而“双减政策”的出台,更是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课堂知识传授和练习巩固,却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兴趣和动力。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甚至还会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向“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教学能力,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式的课堂模式进行数学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压力。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为依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知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逐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与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教师将课堂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来进行小组划分,这样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机会展示自己。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很多人看来,它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联系,觉得数学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也没有太多联系。但事实上,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很多时候数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提取出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减负增效。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其次,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让每个小组都能积极思考;最后,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7.注重课堂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步与成绩等,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肯定与赞扬。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自信心不足,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激励机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和理解,接着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勾股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要比以前更重了,同时也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努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其次还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还要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课程任务。另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孙勇.考试周刊,2023

[2]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析.高靓.考试周刊,2023

[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减量”与“提质”的策略.刘永刚.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

[4]“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吴莉莉.试题与研究,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