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建彬

蓬溪县蓬南镇小学校 629135

摘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写作,而要想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行提高。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还可以影响学生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研究,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应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

正文

前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指导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堂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个人理解和领悟能力,它对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已经逐步意识到并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要积极地面对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适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将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及方法作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课堂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更科学、更合适的语文阅读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高年级的语文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他们所选择的阅读内容也更加丰富。然而,随着阅读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越来越强于学生的思考,导致阅读课堂又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与此同时,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可以明确分辨自身的喜恶,因此,当孩子们面对给定的阅读文章时,很容易会产生厌烦感,进而降低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小组教学的时候,因为课时的限制,往往会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虽然可以衬托出课堂气氛,但在某种程度上,阅读讨论成为了优等生的独角戏,学生不能获得全方位的训练,时间一长,阅读学习只会流于形式,很难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学生在未来更深层次的习作学习中,依然没有什么可写的。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重视阅读引导,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阅读已经是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内容。对于教师重讲授轻引导的教学现状,我们一方面可以认识到语文阅读的教学难度,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阅读学习不同于理论讲解,它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合作,还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把阅读课堂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思想理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喜欢的阅读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课堂的互动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对课外读物进行介绍和推荐的时候,老师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本上的书籍,还可以挑选一些课本上的优秀作家,例如老舍,鲁迅,郭沫若,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代表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这样既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又可以尊重他们的阅读方向,还可以确保他们的阅读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制定阅读目标

阅读是一个持续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在阅读质量兼优的文章中,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灵品质,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建立小学高年级的高质量阅读课堂的时候,要先明确教学的目的,然后按照新课程的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阅读的教学目标,其所制定的阅读目标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动机的培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了解,将传授知识、思维能力、情感共鸣三个方面相结合,从而完成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

例如,在教五年级上册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时候,主要是用数字、对比和举例的方式来解释,首先是人类的速度,然后是鸵鸟、猎豹和游隼的速度,然后是飞机的速度,太空中的火箭的速度,流星的速度,最后是光的速度。文章的阅读量并不大,但其语言的表达却是精确而生动的。在这一点上,老师在设定阅读教学目标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浏览课文,并在其中圈出一些与移动速度有关的东西,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再以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一定的认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关键词来提升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了解主要内容,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思考和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中,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推动小学高年级阅读目标的实现。

)强调精读细读,提升阅读的理解感悟

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定量的阅读积累,对于文章的内容含义和结构布局能够进行辩证赏析,所以在此阶段的阅读教学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细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文学特征和创作意图,进而加强自身的于都理解感悟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作为名篇赏析,让学生反复细读,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文章的教育意义,谈一谈种树人种桃花心木却没有时间规律和浇灌规律的原因,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重回文章,深入挖掘作者写作的的现实意义,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到种树和育人一样,在不确定的生长环境中,人能够更加经得起上获得考验,从而锻炼出独立坚强的内心,为今后在社会中的立足奠定基础,通过精读细读诸如此类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即将离开母校的高年级学生懂得过分依赖他人的错误,从而更加勇敢地肩负起国家栋梁的责任,学会独立自强,实现素质教育。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阅读意识

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有着深厚的文学背景,而它所包含的阅读内容,可以让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还可以让他们的思想教育素养得到提高,这也是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5]。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地创新高年级语文教学,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展开延伸性的拓展,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阅读知识,为学生的高质量阅读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时候,可以展开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依据,将三到五人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建立起团队协作意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从整体上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提升。

就拿《草船借箭》这节课来说,在教学前,老师先提问:“你们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什么了解?”高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对《三国演义》的情节有所认识,因此,从他们已经知道的内容入手,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在顺势引出课题,带领学生完成基础性学习后,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学过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品味文中描写诸葛亮言行的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交流和探索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比如:运用要素串联法来理解课文的主体内容,利用重点语句、原有的认知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形象,最后将学生们作为一个小组来向老师们报告。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完成课堂阅读任务,让文章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得到实现,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6]。

)借助信息技术,开阔阅读视野 

在运用信息技术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以教材内容创设阅读情境,还应以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切入点,合理的选择阅读资源,实现对阅读教材的外部强化,不断的激发学生挖掘语文阅读内容,培养和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所以,通过信息技术音频、图像和视频一体化的教学工具,能够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晰地展现课文的内容,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化的可视化场景,在场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情感共鸣,进而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比如,在讲授《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的时候,根据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容易被感动的特点,老师可以围绕“壮”这个词,给学生看河北省易县狼牙山的景色,给学生们一个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保护大部队的安全,把敌人引到山上,然后自己跳下悬崖,在视觉上认识到狼牙山五壮士是如何击溃敌人,壮烈牺牲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那些动人的画面,去体会他们的英雄主义,去弘扬他们的民族精神,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让学生有了感情体验后,再问:“为何课文中要将五个勇士叫做五勇士?”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到具体描述五位战士如何痛击敌人的句子,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语感,同时要把握好教材中文字优美、情景交融的特征,从而将他们的情感升华,加深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营造合适的阅读氛围

由于儿童的年龄小、活动多、好奇心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要保证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阅读材料上,老师就需要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选择与他们相适应的阅读内容和方法,比如,做游戏、引用有趣的故事等。

比如,在读《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带着学生大声的读,那么他们的兴趣就会丧失。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能够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故宫博物院的各类图片和素材展现给学生,并将图片和音频、视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故宫的恢弘和宏伟,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认知理解与其他同学分享,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借助活动,唤起课外阅读乐趣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理,在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因此,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适当举办故事会、佳作鉴赏会和古诗朗诵大赛,以及知识比赛等同学们喜欢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中的《晏子使楚》时,我们可以设计和策划一次“自拍”历史故事的实习。通过三、四人的小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表演过程中,导师们可以邀请导师们,也可以邀请其他系的导师们一起作为裁判,来决定谁才是"表演家"、"幽默家"。如果活动的积极和热情还未消退,那么学生们就会怀着同样的心情,去寻找更多的真实的故事,而教师也会适时的将《中国历史故事集》推荐给学生们。让学生去读《管鲍之交》,《老马识途》,《悬梁刺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演技。

)增加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外阅读的分析,学生要有一定的自觉,让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这一点,在初三的时候,就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因为这代表着一种自制力。老师只需要监督和引导学生就可以了。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就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一样,抓住作者的人物形象。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的重点是理解段落和句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总结:综上所述,在提高高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进程中,老师们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盲目地冒进,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有策略性的改革和优化,要加强阅读引导作用、重视精读细读、合理运用阅读随笔等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找出最适合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思考的教学模式,提高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月玲.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07):61.

[2]丁磊.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指导教学方式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98-99.

[3]王洪艳.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8(14):29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