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进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双减”
正文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家长、老师期望孩子成才的思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学习负担,导致他们在一些课程上没有积极性,成绩也比较差。这样一来,练习再多也无济于事,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英语的兴趣。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英语教学,减少过多的课后作业,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其设计适合其特点的作业,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双减”的教学实践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以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目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出现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
系统学习英语的小学生会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发现学习过程中充满了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往往过度背诵和抄写,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兴趣也越来越低下。究其根源,是由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作业,缺乏创意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
(二)忽略教学趣味性
小学生个性活泼,充满趣味性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用一些有趣的东西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英语学习和探究的快乐,让他们主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能逐渐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事实上,很多的英语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作业形式的单一性和作业的数量加重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让学生只觉学习和完成作业时根本无法提起自己的兴趣,最终也就导致完成作业带有敷衍的心理。
(三)缺乏针对性
英语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会安排大量的家庭作业,以便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现在的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们一度推崇“题海战术”,这样毫无章法的刷题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并不大,且由于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过度的作业压力会使他们心理崩溃,从而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
二、分析作业特点,探究作业设计
(一)问题型作业
英语的学科知识结构复杂,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以问题设计为中心,整合所学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目的。举例说明,学习“there be”的句式时,“there be”中的 be动词是重要考点,老师们可以根据下列的填空题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分析 be动词的用法:There___ a computer and two cups或者是There___ a computer and two cups。这两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格前后的物品数量变换,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应该填哪一个be动词。根据就近性原理,学生可以根据最近的名词数量来确定 be动词的取舍,从而推断出空白处应该填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作业设计,提升了作业的针对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就能逐渐掌握知识,提高了作业的完成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二)趣味型作业
英语是一门外语,和语文学科相比,同样是语言学科,但英语更强调听和说的应用。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在家庭作业中融入有趣的元素,这既能让作业的内容更具实用性,又能让学生感到快乐,并积极参与。比如,小学英语要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但是造句依赖于词汇的积累,要想掌握大量的词汇,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对单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记住并灵活运用。所以,在安排作业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有趣遣词造句游戏作业,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词汇一步步造句,过关斩将,通过“玩”的形式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词汇的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
(三)生活实际型作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运用普遍的语言交流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贴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安排作业,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作业,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提高作业的完成效率,并逐渐全面地提高他们学习的质量。比如,在词汇类作业的设计中,老师可以用 PPT演示一些日常事物来拉近作业和学生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意义接近的词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加深对近义词的认识。如“table”“desk”等词皆有“桌子”的意思,因此,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混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这样来安排作业:desk有桌子的意思,让学生找到与桌子相关的照片,在教室、家里等特定环境下找到桌子,认真地看着桌子的形状和用途,然后再用这个词来组合句子,比如我在我的桌子上学习就写成“I study on my desk”。再以同样的方式,根据它餐桌的含义再进行组句等。这些作业侧重于词汇的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集体合作型作业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和语言实际运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完成的任务,让同学们通过交流来完成任务,同时也能通过完成任务来逐步掌握英语的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作业完成效率。在设计阅读相关的作业时,老师们可以摒弃传统的抄写作业,改为小组协作阅读,让同学们互相协作,用更加充满激情的方式去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抄写的负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比如,“A Field Trip”单元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Story time”的环节,老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来设计:让两个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独立地阅读相应的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再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组内分角色阅读,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外的学习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围绕“实地考察”展开讨论,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运用能力,让他们的学习和掌握更为有效,也减轻了课后在布置大量句型训练的作业负担。
三、课前-课堂-课后作业设计的实际思考
(一)课前基础性作业
词汇和句子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在学习前能够预习相关内容,会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于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通过绘画进行手工制作单元对话集锦图片、在互联网上搜索材料等渠道,熟悉单元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然后课上跟着光盘和磁带的语音通读单词,学习单词的词性、用法;接下来可以使用所学的词汇来组成单元学习会用到的句子,在学句子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单词用法和句子类型,从而形成知识积累,最终降低了课后作业再重复做这类型学习的可能性。
(二)课堂探究性作业
小学生喜欢各式各样的有趣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特点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机会,如,在教学水果和食物的单词时,教师提前准备课件图片、视频或者带来要介绍的水果和食物,用英文标注它们的名称,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对话交流,如,问学生们最喜欢什么水果,于是小组同学提问:“What kind of fruit do you like best?”,有学生说:“I like orange best.”又有学生说:“I like a lot of fruits,but my favorite fruit is strawberry.”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对话交流中,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的积极作用。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通过对话就掌握了单元主要的单词,课后这类的作业也可以减少了,从根本上实现了学生的作业减负。
(三)促进实际运用能力提升的课后作业安排
(1)锻炼口语能力
口语是体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要注重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为学生留足口语训练的作业。例如,布置口语朗读的作业,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读后上传到班级网络平台进行每日打卡,月打卡达标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提供的一些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口语朗读的积极性;还可以布置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配音作业和英语歌曲学唱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用英文配音,可利用的平台有配音秀、英语趣配音等;或者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学唱。
(2)强化阅读应用——写作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实行以阅读渗透写作的形式,这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快速有效的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可提高写作质量。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应采取以下步骤。首先,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文章,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要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并推荐积极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另外,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最后,为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继续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完成模仿、改写、续写等作业,以保证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有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Meet My Family”时,文章可以主要围绕“家庭人员”主题来展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家庭聚会”的情景,让学生家庭聚会上的自己的家人的外貌和性格进行准确的英语表达,并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以“Family”为题写一篇作文。此篇作文可以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记录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以主人公的身份来写一篇介绍自己家庭的文章。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一些表示亲属关系的单词,如sister、brother、father、mother等,还要拓展一些描述外貌和性格的单词以及一些介绍家庭关系的语句,从而使学生能够顺畅写作。通过这一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大量的写作积累,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3)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学习完当天的课堂知识后,教师就给学生布置“给家长讲解当天学习的知识”的作业。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短语和单词组合成具体语言在具体的情景中给家人讲解,就在这样简单的情景中回顾了当天的知识,对当天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教师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家中和父母用英语对话,谈论天气、阅读、学习、计划、吃食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交流情境中练习英语句型,减少了过多的书面作业压力,解放学生的双手,放飞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尽情遨游。
结语:
总之,要在“双减”形势下,英语课堂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学生仅仅将作业当成一种工作,仅仅是机械地接受各种作业,那作业就成了一种工具,对提高学生的质量没有多大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双减”后,我国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水平逐渐得到了改善。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坚持“减负提质”,通过不断地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其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凤江.减负增效——分层作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39):64.
[2]高红荣.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2021(25):61.
[3]王玉英.简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如何“减负增效”的初步探究[J].考试周刊,2020(23):113-114.
[6]刘德环,韩涛.探析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85.
[5]庄艳传, 赵双阳.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开发[J]. 小学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