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策略
正文
前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把知识的传授工作做好之外,还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德育修养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语文老师要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主动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一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效性
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从多个角度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小学生可以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一定的德育教育,进行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的发展,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就不再局限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还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效能。第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德育渗透的作用下,小学生常常会对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将其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而不是机械性地死记硬背、快餐式的语文知识学习,因此,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深度,促进他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网络体系,也从侧面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渗透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
想要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要有一套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机制,因此,为了实现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参加到小学语文教学机制的改革中去,寻找德育渗透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共同点,制定出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学机制,以确保德育渗透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为了符合德育渗透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也会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展开革新,从而掌握德育渗透的基本内涵。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会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朝着更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方向发展。
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在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现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就整体而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一些语文老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致使不能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最终,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和基础方面的不足,使得德育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内在需求,能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二)完善德育内容、扩充德育手段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的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指出,小学的德育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集体、家乡、学习等方面的热爱,养成学生知书达理、明事理的好习惯,热爱劳动,自觉保护自然环境,并在安全教育和德育品质方面下足功夫。从这些内容中不难看出,德育教育的内容已经逐步地具体化,在操作上也变得更加的有条理。
三 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教授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为主,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有些老师把德育教育放在“思想德育课”的位置上,造成了德育教育和语言教学的脱节。这样的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是不利的,更是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还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无法在一个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也就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二)教材德育内容利用较少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德育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渗透德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老师仅仅注重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对德育渗透的认识。他们没有积极地去发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只是按照课程大纲来授课。因此,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教育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是不利的。
(三)缺乏明确的德育渗透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非常简单,这就造成了小学语文老师只把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而没有为德育渗透设定相应的目标。尽管一些语文老师给德育渗透设定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但他们并没有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的德育发展状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这就造成了他们所设定的目标缺少针对性,很难确保所有的小学生都可以从德育渗透中获益,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这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的效率下降。
(四)德育渗透的手段十分有限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受到了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都只是简单粗暴地引导学生去欣赏和学习。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小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疲惫的心理,老师仅仅关注到了其中所应用的语文知识,却很少去关注它的内在本质,从而严重地降低了语文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建设的效果。与此同时,单一的德育渗透手段也会造成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较差,难以让他们维持一种稳定的参与热情,而当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下降时,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德育教学效率的下降,这对小学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不利。
四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索
(一)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就是德育教育。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这一学科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老师在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引导学生深入地剖析和探索文章的主旨,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内在,只有心灵的美,才是真的美。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给予别人帮助的人或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以小作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深层次的提升,又可以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再比如,老师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作文和课件的创作,给学生们播放有关中华崛起的照片和视频,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掌握渗透教学时机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要进行的德育渗透活动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德育渗透的时机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提高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程度,在实现德育渗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语文教学工作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效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工作和德育渗透展开一个合理的整体计划,并在小学语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的教学特点基础上,对德育渗透进行合理的设计,让语文教学活动和德育渗透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保证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德育渗透都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自己也要注重提高个人渗透教学的专业素养,掌握在不同的渗透教学时机中所使用到的教学技巧和手段,并不断积累和学习德育教育的内容,提高有关知识的储备,使其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中,以更好的状态来落实德育教育渗透的要求。另外,小学应该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和分享渗透教学经验,互相促进,提高其应对各种渗透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把握渗透教学机会的能力,确保渗透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比如,在小学中,可以定期地组织一些公开交流课,邀请一些渗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展示教学,为那些对渗透教学时机掌握能力不够的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向其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掌握渗透教学时机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老师所开展的渗透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高效地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互动交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恰当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小学生的情绪变得轻松,让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和谐的课堂教学互动氛围还可以方便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各种信息进行收集,从而掌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效能,从而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渗透策略的灵活调整。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不应该忽视和学生的互动,应该利用电子抽答设备、面对面互动、“你问我答”等方式和学生互动,缩短学生和学生的关系,并将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互动策略,从而引导小学生参加德育教育的学习,并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发挥自己在德育教育渗透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互动的方式,设置一些开放性地探究问题,以此来激发小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积极性,并利用对探究性问题的思考,来引导小学生展开德育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满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需要。比如,在《将相和》这一课时,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要将相和”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然后用“小朋友们,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得到学生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班级团结”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建立一个更好的班级,这样,就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实现对班级的教育渗透。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老师在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学习部编版《圆明园的毁灭》时,在讲解到外国侵略者闯入圆明园进行破坏时,老师可以将预先准备好的 PPT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视频的内容,对视频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真正地去理解和感受。当学生们看到圆明园被毁的惨状时,学生就会感到愤怒,学生就会意识到,只有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他们就会变得强大了,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爱国。
(五)改变唯成绩论思想
教师要努力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对他们的兴趣和德育观的培养,让他们积极地参加讨论,把自己的身份从原来的教育者转变为与他们共享教学成果、进行心灵交流的老师,让他们爱上了语文,这是开展德育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教师要逐渐抛弃唯才是举的心态,发掘出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不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德育教育,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德育观。例如,在教《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这样就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的含义,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英雄们不怕牺牲、舍生取义的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也会被感染,对先烈们充满了敬意。
结语:总结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老师们一定要采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尽量把有关的德育教育内容和语文知识融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雷雯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读与写,2020,17(35):55.
[2]李莉.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神州,2020,(27):84.
[3]张艳玲.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0,(79):45-46.
[4]南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0.学周刊,2019(3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