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理念渗透的相关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蔡美萍

乐平市双田镇中心小学333303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处在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并从提高学科教学的品质入手,重点阐述了如何将道德教育理念与“小学数学”有机地渗透起来,进而发掘二者的交叉点,明晰了教育即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思想改造,即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把立德树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到实践中去,促进学生良好思想个性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正文

前言: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以传授基本知识为目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社会的教育发展背景。小学数学在贯彻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道德教育教学的要求,我们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改变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改进、完善教学方式,使德育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道德教育的作用

新时期下,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其中混杂的思想有好有坏。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容易缺乏洞察力,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是开展德育和思政教学的重要场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传播良好的思想,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思想意识。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就能够辩证看待周围的事物,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培养学生心存感恩、懂得孝顺父母、服务社会的意识[1]。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不理解知识内容和背景,就会对德育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排斥的情绪,如果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将教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营造道德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思政和德育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德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科学的渗透规划

德育对学生个体、对家庭、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显而易见。德育主要是从思想上影响学生,通过思想的影响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到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很显然,德育工作需要长期地、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维也会有所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德育的渗透与实施效果。所以,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将德育更好地落到实处,就需要结合多个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比如社会大环境、学生的年龄状态、思想动态、对德育元素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基本要求等,教师要结合这些综合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德育渗透。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实际效果来看,离理想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制约和影响德育渗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于德育渗透缺乏有效认知和科学规划,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德育渗透过于随意,缺乏有效的主题或话题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或是融入渗透的时机不对,或是没有有效抓住学生的状态进行渗透,导致渗透效果不佳,没能将德育的影响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其无法成为学生更好成长的重要助力[2]

(二)缺乏有效的渗透形式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主要是从思维的层面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概念的构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与解题能力。既要实现数学教学的功能性,同时又要兼顾德育的影响作用,这就需要有效模式促进二者互相深入与渗透。然而从目前具体的渗透效果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还未充分发挥出有效性作用,渗透的力度、深度与广度都略显不足。很显然,这是由于渗透的方法与形式不足导致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而德育要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二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并非没有共通性。要实现良好的渗透就需要从模式上切入,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与共通性有针对性地融入与渗透。从当前的实际效果来看,渗透的形式过于生硬,链接不够顺畅,无法从根本上更好地影响学生。并且,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德育理念的深入解释,同时对于德育的实践较少,这是由于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认知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没有从更深的层面将德育理念进行细化,并与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导致在渗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切入点。教师只是为了满足教育的渗透要求而渗透,没能对渗透路径的有效性、渗透方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也未对渗透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同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完善,没有结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在渗透过程中忽略路径、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难以充分发挥数学主战场融入德育的优势,没能将德育渗透落到实处,并发挥出影响性作用。

三、小学数学德育理念渗透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德育觉悟

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中,道德教育理念的渗透促使数学学科教师关注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数学学科道德教育的质量。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思想层面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将道德教育融入数学学科课程教学,这是新时期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3]。对此,学校可以组织小学数学学科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理论学习,邀请专家或一线教师到学校进行德育相关讲座,让教师在讲座学习过程中丰富其理论知识,为之后更好地将道德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奠定基础。其次,可以组织学校全体数学学科教师对数学学科课本中的知识进行集体备课,找出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添加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变革和创新。例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质疑教学、分组教学等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把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同学们提供几个实例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以此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强化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三观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4]。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要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精神。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并能够以知识为武器,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和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在促进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道德教育数学学科课程教学并非相互矛盾的,它们应相互整合,以促进学生成才”为依托,推动“精神塑造工作的开展

(三)从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德育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和理论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允许教师根据实际需求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解决数学难题。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积极采取德育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并且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人和行为规范教师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小学数学教育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让自己的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做无用功,难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定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时,有效利用案例数据化理论化的手法实现有效的小学数学德育理念渗透[5]

(四)立足学科准则,渗透道德因素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使其更加充实。从数学学科准则的历史发展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准性

例如,在数学学科“统计”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各种统计图,而教师用的例子可以是我国的经济总量历年发展的折线图和柱状图,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直观地了解我们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并能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拓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并不断指导学生要把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仔细地规划和完善如方程、轴对称、找规律、大数的认识、比例等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借由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故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可以在故事的氛围中感知我国古代数学科学家研究知识的辛勤、奉献以及刻苦钻研精神,极大地感染学生的心灵,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稳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包含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我们都知道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践促进知识完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完善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方法不仅体现出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小学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价值。

如,轴对称和旋转知识学习为例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剪纸”的主题,引领学生先开展剪纸的实践活动,然后教师可以先将轴对称和旋转的理论知识内容教给学生,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剪纸中的图形变化知识应用,将生活化内容加入题干,让学生逐渐理解和认知,并在知识的深层理解中加强对数学文化的理解,达到提升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完善评价机制,提升德育实际效果

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的德育教育效率翻倍,同时也可以检测教师的德育渗透质量,为教师后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切实提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教育效果,就必须要重视德育评价机制的构建,以此,切实保证自己的德育教育目标能够完成,并为后续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切实有效的动力。

那么,说了这么多,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当怎样去构建相对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呢?笔者以为,要想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日常的表现,并基于此,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从而确保能相对全面的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评价,以此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这一板块的知识时,我们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德育目标设置为“让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同时激发其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之后,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积极的评价,同时,将评价作为推手,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内化其中所涉及的德育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如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等,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实现学生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德育抓起,良好的品质与道德素养才是发展一切的前提。因此,要利用好小学阶段打基础的重要时期,通过数学学科的主场渗透作用循序渐进地开展德育。德育在数学学科中的融入和渗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理念到方法、从模式到途径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合理的安排,更为关键的是,要结合当前小学生的思维与行为习惯开展德育渗透教育,利用润物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健康成长[8]

参考文献:

[1]万艳艳.基于“四维”视域的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小学生作文指导,2021(5):0177-0177.

[2]王丹.小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文学少年,2020(26):0185-0185.

[3]琚海林.小学数学课程的思政育人刍议.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15):0255-0255.

[4]卢惠珍.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分析.散文选刊:中旬刊,2020(2):157-158.

[5]刘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实践[J]. 电脑迷·教师研修, 2021, 000(006):P.60-61.

[6]王迎春.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才智,2020(15):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