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前言
随着核心素养观念的逐步深入,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等内在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漫长的学习探索中,数学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多元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学科思维的交叉、过程评估的多样化,为师生所接受。因此,如何从整体上优化教学,并探讨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教育方面。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学习。在新课标背景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那么就会让教学过程显得很无趣,课堂不够丰富和生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很多教师采取这种单一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有的时候,还会为了赶进度而压缩学习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的东西,而且还会有一种逆反心理,长时间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也就不会得到提升。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教学应具有鲜明的特点。然而,许多老师还在使用黑板加粉笔的陈旧模式来进行教学,这让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小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也显得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太好。
(二)学生方面。在小学各学科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在数学学习中,充斥着大量的计算以及公式、概念,这些都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但对小学生来说,如果把数学和这些联系在一起,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减。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往往与一些比较基本的知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在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能进行有效地复习,课堂上也不能保证复习的质量。这样的话,学生们就很难建立起相应的数学知识,久而久之,他们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会阻碍他们的学业。
(三)教学评价方面。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存在着“应试教育”思想的局限,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评判标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等目标,很难使其得到真正的发展。此外,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评估中评价主体存在着“单一”的倾向,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评价的状态,难以在评价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下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新时期教师在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做出积极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下面笔者就针对核心素养指引下深度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细化解读。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完成数学知识建构。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获取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进一步扩充和改造,从而引导学生在解读数学知识认知背景、加工处理数学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逐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切实保障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针对性培养。
(二)有助于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深度学习进行设计和应用,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对比分析、比较概括、归纳总结、调研实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上,能对数学问题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从而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设计和应用深度学习活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会得到良好的锻炼,有助于逐步强化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探索深层次数学知识作出积极的引导,切实提高教学成效,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针对性锻炼。
(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深度学习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组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透过表象发现数学知识体系中更深层次的学习规律。并且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大胆质疑和争辩,也能针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知识内容合理化联结、迁移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问题的高效处理,保障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促进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这一点能看出,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深度学习,能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作出积极的引导,有助于逐步提高教学效果,保障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得到针对性培养。
三、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践行途径
(一)深化认识《课程标准》,精准解读知识细节。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研读《课程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标准》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标准文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程标准》一方面规定了课程改革的具体方向和教学的总体目标,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指导和范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实施深度的数学学习,并其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具备核心素养,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达成总体目的的关键环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环节设计《课程标准》也能起到指导作用和辅助作用。运用好《课程标准》的前提就是深入的了解和研读《课程标准》。想要对《课程标准》有更高层面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不能局限于课标本身,还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并且,将这些有益的经验和自身对课标的理解认识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反过来加强自身对标的认识。就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在《课程标准》中其实是有不少可行的方法的。但是不少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却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指导性的方法和案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理论上的方法知道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每一个课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师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可能存才相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的是了解自身所处的教学情境,让课标和自身的特点相契合,从而才能让课表上给出的指导成为可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指导。
(二)结合学情,设定深度学习目标。进入小学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中学生较多,教师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同时部分教师受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产生片面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影响对数学学科的深入研究和探析。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结合学情,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三个方面。
1.合理性。教师要保证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避免好高骛远,影响学习积极性。如可以使用设定分层教学目标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2.具体性。教师要对数学课堂教学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以具体目标为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计划,从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3.阶段性。学生是不断发展的,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也是不断深化的,所以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如“知识点的掌握—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不同阶段学生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逐步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引导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深度化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不管是多么有效的教学理念,都应通过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也就是说,教学模式的深度化创新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重要着力点。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需求,积极地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深入的改革与优化。
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情境教学模式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氛围的改善、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是以往的情境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单一,无法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体验。而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直观、动态,通过与情境教学模式的整合,能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教学优势,有助于教师进行深层次知识的讲解和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促进深度教学的实施。
2.通过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尊重,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教学最为理想的状态应是一对一的状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最具针对性的教育与引导,实现学生个性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通过学习层次的划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深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3.创设情境教学,引发深度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当前阶段的教育必须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并且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思考问题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习与生活、场景实现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进行充分融合,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独立思考,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小学的学生而言,情境创设是提升他们课堂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教师在知识点教学之前,可以根据知识点内容创设对应的教学场景,场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从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四)对课堂评价体系进行深度优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而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深度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课堂评价体系的深度优化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需要教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在小学数学深度化课堂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参与课堂评价活动。通过自我评价、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等,更加深刻地认识自身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使学生在获得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促进深度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还应积极地调整评价标准,实现价值评价的多元化构建。以往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标准下,滋生了很多具有片面性的教学行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正确教育价值观的引领下,制订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此对学生开展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深度学习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满足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将学生作为深度学习的中心,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将多种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并与信息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不断地对深度学习进行创新,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金.核心问题视域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18).
[2]贾丽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析[J].学周刊,2022,14(14):79-81.
[3]李海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建构[J].江西教育,2021(12):5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