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建设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趣味课堂、建设
正文
前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理念,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热情,避免学生的抵触和消极情绪,关注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效地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需求。唯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课堂讲授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只注重教学速度,导致成绩好的学生走马观花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骄傲自满。但是,如果是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课程进度过快,他们无法很好地吸收和理解[1]。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地进行思想上的转变,尽管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可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与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相违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不利。
最后,教师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关注,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自我思考的空间。当他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过大,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建设趣味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他们的学习习惯,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重要性
其一,符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受到测验导向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产生了学习厌倦的情绪。为实施快乐教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相一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思维能力强,能较好地思考、解决语文问题。教师以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学习,快乐成长。能正确理解和分析语文问题,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其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刻苦思考,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2]。
三、建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的相关措施
(一)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体会语文趣味和对知识的自觉接纳,与学习内容和生活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抽象性和趣味性之间存在着冲突。要想克服这种冲突,既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和直觉的训练,又要注意使用其他的技术手段和视觉手段。而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很好地适应了课堂,并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进行灵活、科学地运用。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即使存在难以进行有效整合的缺点。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那么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优点就会从教学经验中得到反映。教师要理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3]。
(二)利用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趣味化的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而近年来提倡的“乐学”理念,就是主张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学生的学本地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手抄报比赛、板报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和飞花令等游戏化的活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此外,利用游戏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4]。
(三)迁移生活知识增添课堂教学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学习较为刻板的学科,对年龄不大、理解能力不强、认知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他们在课堂上的长期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为指导,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减少对新知识的恐惧,使学生更容易亲近,并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蜜蜂》《母鸡》等文章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感受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状态,并且引导小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朋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完成了知识的运用,又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建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的语文课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多,但一些同学的学习速度很缓慢,无法跟得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对学习的热情下降,对课堂上的投入较少。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其丰富的网上资源和丰富的媒介表现形式为基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5]。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和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的,以及生动活泼的网络动画和情景剧来创造教学环境。也可以利用音频和影视,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好玩的氛围,再把语文知识、感情和其他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热情。此外,通过良好教学氛围的创造,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正确认识。对于语文感悟和文章内容等理解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也能够迅速地判定其所表示的意思和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趣味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和优势,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特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来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也为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为了开展小组教育活动,教师应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此外,还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猴王出世》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合理的演员分工。通过这样趣味化的合作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确保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拓展活动
简单的语文教学不能促进高效趣味课堂的建设,所以要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提升语文实践水平[6]。包括多听多读、多思、多看等等。小学生处在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阶段,这时候是很容易培养学生课外语文知识的,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除了课堂和校园活动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进行阅读表达活动、课后实践学习活动、语文情景剧等,通过这种在玩耍中学习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接受和喜爱,才能建设高效的语文趣味课堂。
(七)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制订趣味教学计划
教育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在科学的儿童观指引下,更好地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情境和条件。小学生正是玩耍、好动的年纪,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上对全部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疲倦,从而慢慢地丧失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纳入到自己的考量之中,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教育课程,采用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们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情境,让他们能够充分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引入相关的视频或动画,通过动态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现文章的情境以及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其可以及时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7]。
教师在利用上述教学形式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要将零散的知识片段串联起来,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重要的环节,也是对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主要方式。当作业完成的压力太大,就会占据学生的其他时间,使得学生的作业效率降低,最终只是做做样子,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就要使作业的方式多样化,不要对作业的数量有太大的追求,而要注重作业的效率,要使学生作业完成过程中获得有效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作业的真实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猫》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跟猫之间发生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猫咪的特点。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内容的时候,都会对作文的范围和字数做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其实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若是字数的要求过高,他们就有可能为了凑字数而胡乱写,甚至会出现抄袭的情况。所以,教师就不能对学生的写作字数做出过多过分的要求,而应鼓励学生能够写出来自己的真情实感,哪怕是学生只写了几句话,但是却是学生真正通过观察得到的启发,就算是有所收获。这都属于创新且有趣的作业形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趣味的同时减少了学生在课业上的压力。
(九)重视课堂评价,助力学生反思
小学生感性思维活泛,纵观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评价时习惯采取独裁式评价、终结式评价等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极大程度上忽略了学习过程,手段过于单一。趣味课堂视域下,教学评价要朝多元化发展,把过程性评价、即时性评价、多主体评价融为一体,全方位保障评价能效的落实、落细[8]。
首先是过程性评价,要求评价量表贯穿教学始终,格外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课堂互动频率、合作学习表现等维度的评价,改变以往单纯以成绩做参考的评价弊端,以此发现学生更多闪光点或是劣迹点。
其次是即时性评价,顾名思义是指评价要及时,在其表现出学习闪光点时,给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扬的手势、一句夸奖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发现语文学习乐趣。
最后是多主体评价,即把学生也纳入评价主体中来,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评价弊端,让其作为评价的主人,通过个体自评、生生互评等方式强化学生“主人翁”的学习态度,这样既可以增添教学评价趣味,还能够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发现更多学习问题,对趣味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多方位的反思与优化。
结语: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并与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有趣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通过生活化方式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在进行趣味课堂建设时,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品德,给学生做好表率,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贯彻到整个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从幼年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马英娇, 张玉翠, 孙晓威,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5):116.
[2] 达国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3] 王进. 小学语文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000(008):P.1-1.
[4] 石宗海. 基于小学语文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41):1.
[5] 刘晓光. 趣味语文课堂——基于课堂表演的小学语文教学体会[J]. 吉林教育, 2020.
[6] 黄春.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科幻画报,2020(11):210.
[7] 赵春梅.浅析新课标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78-79.
[8] 蔡烨. 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