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环境下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转型和教学创新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英语;教学反思;民主科学
正文
引言:
若论“双减”环境下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实则是推陈出新的。原来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现在更多关注的是课前、课中、课后,方方面面都要对学生的成长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才能实现教学的转型与创新。“双减”明确要求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能力,以及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各方面的职能。因此本文着重从教师教学的侧面来论述转型创新的意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一)“双减”政策的主旨要义
“双减”政策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真正的含义在于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从而减少学生在课外的学习负担,家长额外的培训负担,因此提升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便是教学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双向努力的模式来完成。教师全面学习“双减”的精神实质,根据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特点以及班级教学特点来灵活贯彻该政策的指导精神。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英语的导向以及意义分析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双减”政策主要在于“提质增效”,而减少课后作业只是“提质增效”的一种表现。简单来说,只有在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双双提高,才有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课后作业,从而充分且正确得发挥作业的辅助性作用。如果学校教学无法保证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上系统全面的传达给学生,只是把更多的学习和督导任务留给课后以及家长,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中的体验与成长便是繁重和艰难的。
因此,“双减”政策首先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合理的规范了校外辅导机构的教育生态。初中阶段的英语基本上停留在日常简单的层面,掌握日常学习交流所需的词汇和语法,简单的文本阅读与写作等等,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聪明乐学、活泼好动,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双减”政策通过提高教学效率来降低学习负担的理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是十分利好的。初中阶段,考虑到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教师以加强学生的词汇储备和口语练习为主,以培养学生简单的文本阅读和写作为辅,以奠定基础、拓展教学为基调展开“双减”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算是真正的转型教学。
二、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状况来看,我国的教师都是本土生长的中国人,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英语的来源大多是教材和英文书籍,而且这种学习参考通常都是经过简单地翻译,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这就会导致英语的实际运用时,这种教学方式是根据英语的解释和语言的影响进行的,会使学生混淆汉语和英语的某些知识,而且造成学生无法认识到英语与中文之间的语法差异及语境的不同,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
(二)两极分化问题较为严重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在课堂下能够认真地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独立的学习,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例如,词汇的积累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英语各个部分的知识板块关系紧密,词汇掌握不好会影响到学生的听力、阅读和表达能力,因此必须引起学生的充分关注。然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贪玩、缺乏足够兴趣或者对勤奋好学的认知不足等原因,在英语学习中,一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二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三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等等。绝大程度依靠教师教学来提高成绩的做法,显然并不高效。
三、正视学情,结合实际,贯彻“双减”,创新优化
(一)分析学情与学科特点
前文已经详细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阶段性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因此创新优化的教学策略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初中英语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灵活设置课程,注重英语知识的积累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对教材进行精细化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参照原有的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对每个单元的学习要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通过设置分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具逻辑性,从而在英语课堂上更好地积累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讲解了文章的生词和语句之后,应该以“vacation”为主题进行英文的讨论,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的知识来表达自己旅行过的城市或者景点,并帮助他们说出未来可能会去旅行的地点[2]。这种方法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成长中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课程内容规划的多重目标。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教材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使学生逐步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法则,同时对初中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2、关注课堂教学效果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与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计划中,要注意避免单一的教学,要不断地充实和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九单元“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的设计,例如以帮助学生认识、熟悉新单词science、geography等为主要的学习对象,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新单词的句型和词义,通过培养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的词汇、句式进行情景模拟,从而将英语句子的真实表达当作深层目的[3]。根据设置几个阶段的目标,逐渐完成不同的目标,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而使新课程标准在指导课堂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初中英语课堂成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同时,对初中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是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目的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使初中生在这个时期迅速地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设置学生作业
1、适当区分在校和校外作业
前文已经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存在校内校外学习内容混乱的情况,造成了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校内进行高效学习,教师为此十分苦恼。再者,英语学习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练习环境,而课后便是十分理想的时段。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进行有趣、多维度的英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思维能力,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仅注重提高英语科目考试分数的弊端。再者在课后布置语言练习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要求进行练习,并要求家长起到督促的作用。[4]
2、布置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背景下,分层作业应该要少量保质,作业要少而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作业,同时得到练习发展,获得学习进步的成就感。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之前,除了要把握好学习进度,还需要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弱势板块和优势板块,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点。作业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次的作业主要是巩固英语基础知识,通过记忆、背诵等及进行练习;第二层次的作业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专项训练;第三层次的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英语拓展训练,包括课外阅读、主题性文章写作、练习口语和听力等。[5]
分层作业体现了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特点和能力优势,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来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和作业内容。同时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作业辅导等方式支持学生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范围内的最大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感兴趣的内容都不一样,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设计多种作业形式,例如:英语情景短剧扮演、观影摘抄、英文书籍读后感等,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喜欢、擅长、能够接受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阅读或写作等能力。分层布置作业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个性差异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课程评价的合理化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建设离不开教学评价。针对目前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
1、评价要趋向作业的量和质的转变
“减负增效”让初中英语作业在量和质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教学评价可以以作业的“质”和“量”来表现教学的转型创新程度。首先作业数量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以往的作业重视重复练习,作业数量多,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题、解题中度过,极易导致学生机械学习,产生反抗心理。“减负”措施让作业的数量减少,学生的空余时间增多,有更多的时间对作业进行查漏补缺,自主学习。
其次,作业进行设计后,作业质量提高。作业的“减负增效”强调作业的教育效果,即作业应该有助于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英语作业应该与学生的个人情况更加贴合,针对性更强,同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成就感,助推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布置和评价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学生的整体和个别学习情况。“减负增效”是在实践中进行,有助于教师群体不断探索更多科学专业的作业布置方式。因此,“减负增效”的过程实际上既是对学生的提高,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提高。
2、评价要体现育人功能
作业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可以起到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内容,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或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和作业布置。但是有的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业的功能和作用,作业练习的内容并没有经过精心选择,只是简单地参照其他老教师的作业内容或者随意选择一些辅助材料来布置任务。
事实上,英语作业也应该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作业设计依据可以是班级教学内容、学生英语掌握的差异化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个性特点以及作业的难度、数量和完成的时长之间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促进学练深入结合,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减负增效。
总结:“双减”政策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主要抓手便是改变作业布置的观念,有所创新。初中英语作业在经过教师的认真设计和选择后,可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在英语作业的布置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作业功能和形态回归正常,发挥正确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司新玉. “双减”视角下初中英语课后作业的优化与实践[J]. 智力,2022,(12):61-63.
[2]杨春本. 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作业布置如何“减负增效”[J]. 中学生英语,2022,(12):126-127.
[3]陈洁英.减负增效,提高效率——"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7):4.
[4]孙晶晶."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宁夏教育, 2022(10):2.
[5]李新亮."双减"背景下创新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