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支教帮扶实践研究——以大创项目助力乡村小学学生全面发展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韡1 张红芳1 田冬梅

天津商业大学(300134)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教育振兴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乡村地区教育仍存在诸多短板。本文从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地区教育面临的困境: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及家庭教育缺失,提出了以线上阅读绘画陪伴活动为主线的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借助网络平台为乡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活动中融入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以及在互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等。该项目通过支教帮扶乡村地区,提高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支教帮扶 文化自信 教育公平 任务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正文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为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乡村学生全面发展,天津商业大学为心护航,绘育一生项目组借助互联网平台,为乡村小学开展线上阅读及绘画陪伴活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美育陪伴,旨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美育素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期为乡村教育振兴作出贡献。

 

二、乡村地区教育面临的困境

    乡村地区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教育资源匮乏、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家庭教育缺失。

1.教育资源匮乏

    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主要体现在:教师资源匮乏和学习资源匮乏。

1)教师资源层面:与城市相比,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福利待遇较低,乡村地区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尤其缺少专业的美育及心理健康教师。以某乡村小学为例:该小学共有12名教师,其中志愿者教师4名,正式教师8名。教学采用两师包一班的形式,即由班主任教授两门主课,搭班教师教授另一门主课,其余音、美、体等副课平均分配给5名青年教师。教师在教授语数英之外,无法兼顾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学生的美育素质得不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被忽略,全面发展受到阻碍。

2)学习资源层面:受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乡村地区家长孩子购买课外英文读物较少,乡村学生难以接触优质的英文读物,课本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资源。由于知识水平受限,乡村地区家长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忽视了美育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缺乏美育及心理健康的学习途径。虽然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是乡村地区的家长思想观念大多较为传统,对网络学习的方式信任度低,或者不懂得如何借助网络平台给孩子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乡村地区学生学习资源匮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 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乡村地区教学方式单一。以英语教育为例:乡村地区英语教师教学观念过于传统,将英语学习等同于对单词、语法以及课文的机械记忆,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仅依据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英语课堂完全是传统的师讲生听模式,整节课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乡村英语教师对英语课文的讲解局限于表层意思,不重视挖掘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或思想启迪。小学英语教材部分内容与中西方传统节日相关,乡村英语教师在讲授此部分内容时,习惯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学。教学重点放在语法、句子翻译的学习上,很少会给学生讲授节日的起源及其相关习俗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自信难以得到提升

采用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将只停留在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上,文化素养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无法得到系统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减弱,甚至会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家庭教育缺失

     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习方面缺乏家庭帮助、学生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1)学生学习缺乏家庭帮助。据了解,某乡村小学的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主要由老人或亲戚照顾。绝大多数老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所知甚少,而亲戚在照顾孩子时无法兼顾到孩子的学习,学生在家缺少学习方面的督促和管教,即使出现学习上的疑惑,也无法得到解答。学生家庭层面无法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久而久之学生在家难以自主学习,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2)学生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家本应是学生倾诉苦恼,得到安慰的避风港,但对留守儿童来说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父母无法陪伴,面对隔代的爷爷奶奶及非直系亲属的亲戚,亲子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且处于内心敏感的时期学生难以在家庭层面得到情感上的慰藉。

 

三、乡村地区学习困境的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乡村地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小学为例,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借助互联网平台,为乡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表明到2022年底,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将超过60%。目前乡村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智能手机。鉴于此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以智能手机为媒介,为乡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的。天津商业大学为心护航,绘育一生项目组成员均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知识储备丰富,部分成员具备一定的绘画、歌唱技能,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有涉猎。项目组成员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为乡村地区的学生开展线上阅读陪伴活动,以改善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项目组每周定时开展线上阅读绘画陪伴活动,活动内容包含英语绘本共读、成语故事学习、绘画陪伴。

1)综合乡村地区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及心理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项目组选用权威英文绘本作为线上阅读材料与乡村地区的孩子共同阅读。所选英文绘本内容新奇有趣,且配有生动的插图,深受孩子们喜爱,适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补充资料。共读英语绘本不仅能够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也能够在共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发音问题,学生以轻松的方式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共读的过程中,对绘本里出现的西方文化内容,项目组成员会就该内容作通俗易懂的介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西方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鉴于乡村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项目组选择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课外读物及成语故事集。项目组成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帮助乡村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为培养乡村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故事的能力打下基础。项目组结合图片、短视频等材料,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结合其中涉及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3)在美育方面,项目组在线上开展绘画涂鸦活动。项目组为绿塘小学的学生们提供了画册及绘画工具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绘画特长培养乡村地区学生的美育素质例如,每逢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项目组成员仔细讲解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绘画传统节日、节气等相关要素,比如:汤圆、鞭炮、中国结等。此外,项目组成员也会引导学生手绘乡村,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以上举措有利于解决乡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培养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绘制学生内心的美丽家乡。

 

2.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乡村地区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指导思想,从而忽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此教育现状下,项目组成员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为乡村地区学生开展线上陪伴活动。

1)线上陪伴活动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方文礼(2003)提出,任务型教学活动需贴合学习者实际情况,且兼顾难度与可操作性。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项目组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在活动中具体实施以下任务:

绘本阅读任务。每次阅读活动结束时,项目组会发布绘本阅读任务,学生通过提交朗读绘本的音频完成该任务。绘本内容较为简单,需要录音的内容项目组在活动课上已带领学生阅读,并在课后将该内容带读音频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先听音频回顾,后自己朗读录音完成任务。该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且该任务是以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文化具象任务。在绘画活动中,项目组会对绘本共读时出现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再发布绘画任务。项目组会先给出部分元素的绘画教程,剩下部分由学生自行绘画,画出自己印象中的文化内容。该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画纸上充分展现的创造力,理解文化的同时将文化具象化,让文化成为看得见的文化。

2)线上陪伴活动中融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观赏等教学手段创设具有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情境下的知识内容。在认知和实践方面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生自主理解学习内容,深入感受和体会知识。情景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项目组在开展线上阅读陪伴活动的过程中积极使用情景教学法。

借助图片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孩子们学习单词时,项目组会先展示相应的图片,如学习“Spring Festival”这个单词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单词的中文意思,而是先展示对联、鞭炮、饺子图片,提示单词跟节日有关,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猜中文意思,最后再引导学生学习与春节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通过图片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不但教会学生由点到面的学习方法,即从一个单词出发学习其相关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利用视频创建学习情境。阅读绘本中积极向上,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内容时,项目组会给学生播放相同主题的视频。比如绘本故事与尊老爱幼,团结同学等主题相关时,项目组会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经典儿童动画片中的相关片段最后邀请同学用从视频中学到的简单的英表达分享一些关爱老人,帮助同学的事迹。通过方式项目组成员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最终英语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线上阅读活动中融入任务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缓解了乡村地区教学方式刻板单一的困境,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帮助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总结

    该项目经一年的开展,针对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及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等困境,通过开展线上阅读绘画陪伴活动,为助力解决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有效帮助。经活动开展,学生获得了优质的课外读物及充足的绘画用品,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借画笔将中国传统文化具象化,将内心的美丽家乡视觉化。通过接触新奇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核心素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创造力有所发挥空间。阅读和绘画的陪伴使学生内心感到充实,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关心与帮助,满足其情感需求。

    阅读让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绘画让学生内心之花得到美育的滋养,陪伴让学生内心安定,不再孤单。项目为学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有情感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充实。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乡村美育资源开发途径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2036):116-117.

[2] 程淑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境教学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中旬刊),2022(08):67-69.

[3] 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9),17-20.

[4] 范嘉欣 李丙奎,云端课堂助力乡村英语基础教育初探,海外英语》,202213), 149-150.

[5] 吴倩,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教育界》,202048):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