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的教学重心逐渐转向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仅仅让学生进行背诵,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也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善。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古诗词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古诗词的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灌输式”为主,而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下降。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解析字词的含义、表达方式和作者的情绪,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师的主导角色,而学生则是在被动地进行着,没有对古诗词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缺少对知识的探究。此外,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在面对新知识时会感到茫然。传统的古诗教育方式太过单一,不仅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作用。
1.2对古诗词的深刻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育中,教师过分注重对内容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的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仍局限于字面意思理解上,缺少对作者创作背景的扩展,对感情的深入了解,无法抓住本质,难以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背诵,对古诗词的领悟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缺少整体的领悟,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上有所欠缺,在面对古诗词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不知所措的情况。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2.1创设好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课上,课本里的古诗词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意象,这为情境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情境教学是一种与其他的教学方式相区别的一种,它是一种简单易懂、可行性高、适应性强的教育方法。所以,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要注意创造适当的环境,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望岳》时,是以泰山的宏伟壮观为主题,对泰山的宏伟壮观的风景进行了热烈的赞扬,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气势,表达了诗人的豪迈。因此,我以“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指导,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风景和表达的情感为基础,创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大大提高。然后我就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诵,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泰山的磅礴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2.2课前引入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古诗词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问题式课前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问题式课前导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然后用提问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古诗词的精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于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问题式的导入,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考、领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游山西村》时,就是作者在江南乡间游历的见闻,用诗句的形式描述,极易阅读,以“问题式课前导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我按照古诗词的内容,给学生讲解了一段江南乡村的生活,这首诗中作者紧扣了哪个字?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在问题式课前导入中,有效地提高了新思想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本课程中,笔者指导学生以注解为依据,对古诗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呈现古诗词
在初中语文的古诗词课上,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情景交融、图文结合为特色的初中语文古诗词,在现代社会日益突出。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通过图画的形式来理解古诗词的精髓,通过视觉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从而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登幽州台歌》时,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抒发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孤独而又茫然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这类古诗词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参考。根据“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把古诗词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的教学思想,我先采用了多媒体形式呈现与古诗词相结合的图片,通过对与古诗词的关系进行分析,为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通过朗读和感受古诗词,从注解和理解两个角度,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悲哀和被压迫的情绪。
2.4链接背景,激发兴趣
古诗词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写作的背景,且蕴含着诗人的浓厚思想感情,以传统教学时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学习价值的。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有在引领学生阅读古诗词之前有增强自身介绍背景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创作的缘由,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以求顺利达到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时,首先可以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山形》一诗入手,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而为学生介绍了诗人杜牧的生平。紧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了秦淮河以及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秦淮河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由此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诗人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顺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中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增强了学生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的意识。这样,通过以古诗词的背景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充分达到了优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的。
2.5通过不同朗读,感悟古诗词美感
古诗词往往兼具内容美、韵律美、意境美的特点。在传统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中,我们往往偏重于意境美、内容美的鉴赏,而忽视了韵律美的鉴赏。合辙押韵是古诗词最重要的一项特征,对于其韵律美的鉴赏不应缺失。要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就需要我们大声的朗读出来。朗读也分很多不同的方式,我们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感悟古诗词具有的美感。例如,通过诵读,古诗词的整体形象就会浮现于学生脑海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去诵读,进而深刻感受古诗词的形象。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为例,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了解诗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停顿的划分。接着,教师进行示范性朗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纠正自己的停顿中的错误。古诗的吟诵需要一定的技巧,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吟诵的技巧。通过有技巧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教师还可以找来一些也是压相同韵的古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很多古诗词,在古代其实也是歌词,可以拿来配乐演唱。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曲子的词,可以进行歌唱。而且,很多古诗词都有了现代的配乐演唱,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予以呈现,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6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古诗词意境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非常巧妙且高超,蕴含着千姿百态的优美意境,具有可以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简短的词句背后是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感触。因此,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逐句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仔细品味其中的涵义,进而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基调和作者内心深处的感触,才会真正深层次的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美,具备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例如,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为例,这是一篇优美的田园诗,生动的描写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真切体验,“种豆南山下”和“采菊东篱下”韵律相同,但韵味却大不相同,古诗中所有的诗句都使农田劳作生活增添的生气,自然宁静的生活使诗人对现有的生活感到无限的欣慰,将辛苦劳作生活化作了生活乐趣。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多本首诗展开充分的想象,逐一的去想象每句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细细品味全诗的特点,感受诗人在进行田园劳作时的乐趣,通过无尽的想象画面和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以此来鉴赏古诗词中情与景互相交融的意境。
2.7讲究方法,深入探讨
古代诗歌大多表达方式丰富,内容含蓄,诗人的深意都隐藏在一个个诗歌意象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对诗歌进行了解,进而完成对诗歌的赏析。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讲解和灌输来进行诗词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可以较为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学习中诗词的相关内涵,但这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毕竟考试考察的诗歌需要学生独自对其进行鉴赏。所以教师在教学重要重视引导,让学生通过结合写作背景,构建诗词意象,抓住诗词主句,体会作者真意,进而完成对诗词的透彻理解。例如,在赏析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对诗词的写作背景有所认识,知道此诗是诗人辞官返乡后过上安稳平定、远离朝堂生活之后所写的诗。再让学生结合这个背景对诗词进行鉴赏,并进行相互讨论,诗的前三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田园生活,通过简洁的语言写出了诗人田园生活的轻松惬意。最后一句则是文章的核心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学生要从中读出作者对田园安稳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像这样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背景入手,揣摩诗人的心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真意,锻炼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2.8整理归类,提高能力
教学与学习从来都离不开反思,诗词教学中也是如此,对所学旧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积累,是进行语文学习的必备要求。语文学科的知识量很大,涉及的知识种类又有很多,如果不对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很容易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成体系,进而导致无法熟练的运用。所以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长久的积累,和不断对旧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新旧知识的积累梳理,可以增进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从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增强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对所学诗歌的分类,可以分类整理出一类诗词的通用鉴赏方法,或者将诗词中代表特殊情感的意象总结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新学诗歌中所体现出的诗人情感。例如,通过让学生积累,找到代表悲伤之情的事物,如乌鸦、枯树、梧桐、杜建鸟等,并对其加以记忆。在遇到陌生的古诗时就可以通过寻找重点意象,然后将意象罗列出来,看看诗中是否有表忧伤或者表快乐的意象,进而帮助学生确立全文感情基调,使学生能够较容易的找出作者想借助诗歌表达出的情感。像这样通过积累和整理复习,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速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又要充分利用新课改以来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将问题式课前导入、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切实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伟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4):84-85.
[2] 李绍艳.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1):186-187.
[3] 马艳婷.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人文性的缺失[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47.
[4]杨延波.诗情画意谈教学——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鉴赏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37-38+43.
[5]代忠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27.
[6]卢春芳.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初探[J].中华少年,2018(24):121.
[7]朱泽红,江媛华.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及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