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的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赛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正文
“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为新型幼儿教师培育提供了条件,进而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技能水平,强有力地推进幼儿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一、“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的内涵
“赛教融合”模式是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精湛技能培养进行有机融合,将创新素质的养成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和竞赛训练的全过程。“赛”是指国家各部委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环节,使学生逐步养成不断增强技能的学习意识,独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是指教育教学,通过教学的环节,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技术技能的创新奠定基础。“赛教融合”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的目的。
(二)“赛教融合” 教学模式的特点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大赛模式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借助竞赛平台,将真实生产项目以及“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二是大赛标准和教学标准的融通。高职院校可根据大赛内容规范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将赛项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到课程标准,使得课程标准具体化、精准化,从而做到实际大赛项目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的有效对接。三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融通。在技能大赛培训的全过程,教师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校企合作,增进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协同育人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竞赛项目团队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断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技能,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与普通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设置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虽然也开设了一些其他专业课程,但这些课程并不是必修课程,而是选修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实践课程,但这些实践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与幼儿心理学相关的教学内容,但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以幼儿为主体进行授课,而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无法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比较少,学生实践机会较少。比如,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会进行游戏活动的教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游戏技能与游戏规则,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游戏课程。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掌握一定的游戏技能,但这种实践活动无法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2.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不科学,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只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授课,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授课,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但是学生对此并不一定感兴趣,教师在教授游戏活动时,必须要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不能进行直接的教学指导。教师采用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学习到一些表面上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并没有帮助,同时,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还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
3.教学内容不合理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并未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设置教学内容,而是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
因此,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设置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种现状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对其进行规范与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路径
1.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
教师是学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者培养现有教师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学校可以从本校其他专业中聘请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来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同时,学校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士来担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现有教师进行自我提升,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比如,对于优秀的教学成果或者科研成果等可以给予奖励;对那些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教学成果显著的老师可以给予荣誉与奖励。此外,学校还要为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老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良好环境中成长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够在幼儿园、学校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幼儿教师的视频,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视频,从而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提问。这样可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此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弥补自身不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活动或模拟幼儿园环境来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与表达意愿。
3.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并且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也属于一个新型的学科。因此,学校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第一,学校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出发,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二,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时,要注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习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课程设计,还要让学生参与到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去。第三,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机制创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可以将考核机制与学生综合能力相结合,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培养这些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践水平。同时,学校还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设施不断地进行完善,为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要建立专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有更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5.改革考核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学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在平时,学校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通过到幼儿园进行实习来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在期末,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幼儿心理特点、行为特征、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的认识程度。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教学活动设计、现场模拟三部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学校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操作,不可让学生任意发挥。考核过程中,也 不能只注重结果,同时也要注重过程,还要将评价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管理,为考核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力度,让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好地从事教学。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比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将会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有力地促进该专业教学和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让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渗透融合,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高的幼儿教师,助力学前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述评(1994—2021年)[J].韩秋慧,齐聪.教育观察,2022(15).
[2] 职业技能大赛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探索[J].李珊,当代旅游,2019(6):176-177.
[3] 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与破解对策[J].王庚.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赛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2937;课题主持人:田红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田红慧(1983—),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