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
正文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于是,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对健康的需要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在此大环境下,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加强体育教学,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使体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总结,从而推动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导着学生向前发展。目前,初中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时候,都显得太过陈旧,缺少了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能力,与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相违背,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信心。目前,初中体育课程处于边缘地位,或被认为是副科,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面对一些“主科”的教师时,往往有一种自惭形秽的心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缺乏信心,上课时也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老师们的课堂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2.学生方面
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时,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意志不坚定,心理素质差。因为大多数的学生从小就被宠坏了,他们缺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他们都是拈轻怕重,累不得跑不得,夏天怕晒,冬天怕冷。因为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所以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很容易就会退缩,不能承受任何一点的挫折和打击,更不能吃苦。其次,由于中考的压力,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文化课上,对于体育方面,他们缺少了热情,除非是教师逼迫,否则学生根本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老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引进新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不再是一个高人一等的领导者,而成为了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将课堂还给同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训练环境,同时,老师也要有目标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激发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热情,让同学们积极参加活动,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生的时候,老师可以把教学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组织、开展和总结。老师在此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并促进活动的开展,从而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参加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2.学校要加强建设体育教师团队
要想从根源上提升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就必须从各个高等院校引进具有相应特长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要强化在职师资队伍的素质,并对其进行深造。在引进与培育过程中,使学校的教育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充实。提升老师的思想意识,增强老师自身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产生更大的兴趣。
比如,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也可以举办趣味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和老师们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为学生和老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一起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不仅要让老师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在运动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是一个好动、叛逆的时期,要以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出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从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根据统计,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男生热爱运动,而女生更是只有百分之二十四。一般而言,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愿意参加体育课程等课外活动,但很明显,目前我国初中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不高。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体育老师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兴趣爱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喜好,设计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视频和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看视频和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比如,体育老师在进行反应与体能测验时,可以通过对学生兴趣喜好的观察、了解,设计出“你跑我追”的教学计划,营造出一种大家都很喜欢的“谍战”情景,运用言语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还可以在测验时,设置“路障”,“房顶”,“小桥”,“地洞”等场景,使学生在测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反射神经,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与此同时,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跳绳、呼啦圈等运动器材,对学生的协调性进行训练。老师们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接触和练习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指导他们规范动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通过教师制定的趣味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去参加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这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帮助。
4.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应该尽量安排更多的课堂活动,更多的课堂过程,更多的课堂互动。比如,在进行跳远训练时,老师就可以安排一个分组的跳远比赛,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学习到跳远的基础知识,并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然后,就是每一组的比拼。这种竞赛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竞赛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
5.不断丰富体育运动项目
学校体育课以室外运动为主。室外活动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就是说,老师受到的教育空间和设备的影响比较少。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里为女生开设有氧体操等体育活动。与篮球、足球等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健身运动在女生中更受欢迎,而且健身运动只要有一片场地,就可以给学生们上课。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老师应该用持续的学习和进步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得到提升,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进而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
6.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老师在讲课时,应当先进行一些准备运动来进行热身,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活动身体关节,放松肌肉,为后续的体育活动做好准备。其次,老师要根据网上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实施考查;老师可以通过随机选择学生,让他们做一些动作演示,来检验他们的网络学习自主性。在学生完成了一个动作的演示之后,老师不用急着对他们进行评价,而是让其他的同学来对他们进行评价,将他们的动作不标准的地方找出来,然后将标准动作进行演示。这种方式既可以检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也可以让他们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有助于他们的体育技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老师要做好动作的演示,就是要把体育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着重地解释清楚,然后,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7.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协调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改变老师高高在上的身份,要逐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和他们做好朋友,要培养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精神,让学生的成长速度加快,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必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实践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友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合作,使同学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从而提高同学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最后,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精神品质,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让他们的综合素质都能提高。
8.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境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它是一种非常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它是老师在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特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特定的、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对于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它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开展一种趣味盎然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助于学生们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让他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锻炼。例如,在进行跨过障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穿越森林的有趣情景。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穿过这片森林时,有什么障碍物?为了让情景更逼真,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了大量的树枝在障碍上进行装饰,然后将课堂上的跨越障碍教学变成了一个真实有趣的穿越森林的游戏,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对体育的兴趣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许多同学争先恐后地想要尝试一下。在投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可以把投掷的课堂转变成打老虎的课堂,把一个投掷的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同学们经常会喜欢的游戏活动,在课堂里安排一些情景,让同学们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从而达到锻炼自己体能的目的。
9.建立更加合理的考评机制。
传统的教学考评机制,始终只注重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基础以及学生的进步等。这明显存在着不公平,很容易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目前,教育部门应该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公平的考评机制,努力将考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鼓励和调节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在进行考核的时候,要将学生个人的差异、他们的进步幅度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确保考核机制的公正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初中生的身心都已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要想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体育教育不可缺少。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孟春,宋廷山,韩志刚.对我省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聊城师院学报,2019,8(1):90-93.
[2] 李进国.对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理念转变的几点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17(4):68-69.
[3] 刘向荣.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5-6.
[4] 陈恩来.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2019(8):41.
[5] 冯东.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135-136.
[6] 王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J].南北桥,2020(23):72.
[7] 谢元新.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的科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8:114-115.
[8] 赵清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单元设计分析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