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有效的提问,既可以确保数学教学的顺畅进行,又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小学数学学习的质量,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带领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数学教学之中,并积极地对问题的求解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更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技巧,拓宽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感情。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现状
(一)一些教师缺乏课前提问的设计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并未做到这一点。数学教师的压力相对较大,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存在着备课时间不够,没有在课前准备环节对问题进行有效地设计,以及对提问环节中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进行预设。在备课中,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所使用教学方式的选取,以及对课堂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处理。这个问题造成了“满堂问”的局面,不停地问,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所以一节课能够吸收的知识并不多。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提问方式通常是一问一答,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提问,忽视了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单一的课堂提问方式,使得课堂显得压抑、枯燥,缺乏活力。在最近几年中,小组合作和分组学习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许多教师都不敢进行尝试和创新,还在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一问一答的提问方式,尽管可以在短期之内得到学生的反馈,但是这种方式却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对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索的意识起到了不利的作用,妨碍了探索活动的进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设置
课堂提问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关键环节,是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最直接的交流形式。提问环节由两个部分组成,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这个部分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确保师生能够进行足够的交流,而且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交流中有所收获。要想让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量,例如: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水平、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回答方式和兴趣爱好等。之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出一些问题,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确保了问题的产生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其最近发展域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确保被提出问题的对象是平等的、公平的,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喜欢上这门课程。这主要是指有些教师比较关注优等生,而忽略了优等生。其次,要加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励,确保学生能够专心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的意识,从而极大地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二)启发性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当小学数学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时,要注重彰显启发性的作用。关于课堂中有效提问环节的安排,要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对学生的提问需求和学习需求进行仔细地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所以教师尤其要注意提问这一环节,保证所提的问题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发效果。比如在解决数学题时,教师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进行提问。例如:“菜园里种了大白菜35颗,有6排萝卜,萝卜要比白菜多1棵,那么每行萝卜多少个?”对于这种问题,要想让学生产生启发,就必须把问题进行分解:“萝卜一共有几个?求萝卜的总个数应该怎样列出式子呢?萝卜的总个数求出来后,如何计算每一行多少萝卜?”同时,教师还需要扩展这一道题,改变这一道题:“如果萝卜有12行,那么每行萝卜多少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以上问题所给的启示,成功地进行求解。由此可知,在提问时,要突出问题的启发性,保证所提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以教材为参照,便于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有针对性地提问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使得每个问题都可以紧密地围绕着教材的知识点进行,帮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以对数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提问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认位置》的时候,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相对简单的方向,让学生了解到关于位置的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问题和游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景:“在本节课开始之前,我们来玩《指一指》的游戏,请大家模仿我的样子,伸出自己的手指,向上指着天空,向下指着地,双手向前指着前方,然后再摸摸后脑。”最后,教师让几位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就能熟悉各个方位的要领。教师成功地引入了课程内容,并对新课程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问,再加上课堂游戏,将新课的知识与学生较为喜欢的游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较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趣味性的课堂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趣味提问的原则,在课堂上,通过有趣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数学知识中,问题意识是所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特别是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对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也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讲授《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时候,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很多的平面图形,学生对基础的几何知识也有了一些认识,因此教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擅长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形成。教师出示课件,根据教科书的图片,穿插扩展的相应的图片,利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观看课件中的图片。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对以下几幅画都很熟悉吧?大家都认识这些图形吗?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看几分钟,让学生认识到图形以及物体中所包含的基本图形,然后教师再进行提问,引入与长方体相关的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现实生活,寻找图像中的平面和立体图形,将新旧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参加到后续的知识的学习。利用所涉及的问题,并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相联系,拉近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
(五)使课堂提问具有灵活性
在进行教学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擅长将其与不同的知识点相结合,对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整与变换,让提问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从而可以将课堂提问的灵活性表现出来。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要多利用案例分析,让知识变得更为直观,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形成学习印象,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在一些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知识点上,教师的提问方法可以灵活。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实际操作与提问相结合,也可以利用诸如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提问。这样就可以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轻松,让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拥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提问教学的效果。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与之有关的知识点,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再向学生提问。比如,可以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看图片,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为后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灵活的提问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有效地实施,这不但可以让问题的表述变得更为明确,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帮助。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创造出高质量的课堂。只有这样,才可以持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六)使课堂问题具有开放性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不仅要与知识点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并吸收知识点,还要以问题的提出为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因此,对课堂上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趣味因素融合在一起,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良好的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场景开始,来设计生活化的探究问题。这种问题能够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的愿望,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对问题的剖析和讨论之中。例如,在讲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情景:“老师家里有一套新房子,有没有人愿意当一次设计师?”然后,教师可以从如下问题开始:(1)测量出各个房间的长、宽,算出房间的面积和周长。(2)在房间铺地板,可以从三种材料中挑选一种,你认为哪种最划算?(3)如果要在客厅和厨房里铺瓷砖,请你估算出需要采购的瓷砖数量。请你为老师写一份装修计划书。这些问题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学生既要善于运用知识原理,又要具有灵活的、发散的思维,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提问方式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实践探索空间,从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很大的强化,同时也是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进行了良好的锻炼。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将提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开拓学生的思路,创造良好的气氛,保证提问的正确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利用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泽东.有效提问,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2020(34):203.
[2] 林铭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解析[J].考试周刊,2021(68):67-69.
[3] 张倩.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8):97-98.
[4] 吴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5] 徐娜.新手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6] 高新博.对话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提问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7] 张春霞.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44.
[8] 胡伟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