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结构化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复习课;结构化教学
正文
引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巩固,并对他们的技能进行提升,从而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这些东西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采取讲评和操练式的习题法,这种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热情。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和系统性,因此,老师们应该采取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开展数学复习。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复习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逻辑严密和系统化,因此要彻底记住和理解是相当困难的。加之,由于遗忘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定期进行复习,才能起到巩固的效果。在进行小学数学回顾课的过程中,通常是在课前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对复习情况进行检查,之后就进行测试或考查,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才会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回顾,但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问题。
(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削弱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缓慢的、螺旋的进步。当小学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因为数学比较难,他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或者没有及时地复习。在没有科学的教学指导下,学生很可能会出现负面情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数学的复习课中,老师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足够的关注,而复习的主要方式往往是采用单一的授课方式。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带着学生对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而回顾的内容、方式等都是老师们自己决定的,而不会与学生展开任何的交流。所以,无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多深,他们都只能接受知识的灌输。因为复习班包括了先前学习的所有东西,所以复习班仅仅是对其进行了一次整理,并不断地改进。处在活跃期的小学生们,难免会觉得这种形式的数学课堂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显得有些单调。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趣并不高,他们很难长时间内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所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很难被完全激发出来。因此,要实现预设的“温旧识新”的教学目的,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使数学课堂缺乏实效性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实施小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各自的发展。然而,在具体的复习课堂上,学生们常常采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即把以前的复习过程用直线联系起来。采用该方法,每个同学都要经过相同的学习历程,并面临相同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尽管相对较为系统、全面,但却缺少针对性。对于对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有一定不足的同学,很难实现实际能力的提升,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也会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三)忽略了对实用方法的把握,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很难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就应当让学生把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注重对孩子们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孩子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整理。还有一些老师不会对其进行对应的总结和分类,只是根据课本中出现的顺序来进行。目前,我国中学数学教学中,因偏重理论性教学,给学生布置了许多重复、单调、机械地练习。其后果是,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个人的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他们在黑板上绘制着各种图表,看上去似乎是将他们的核心知识用结构图的方式进行了整理,但是最终得到的结构图,却忽略了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也没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是缺少了对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针对性指导。因为老师很少指导学生,对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归纳,所以他们也很少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对知识的理解较难,对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和应用的综合能力较差。
二、经历梳理过程、积累复习经验一习得法
林良富老师曾经说过:“新课教学就像是摘下一颗颗明珠,而温故知新课就像是一串串璀璨的明珠。”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但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把“珍珠”变成“项链”,由“温故”变成“知新”,更要让我们的同学们在这门课程中,逐步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学习的技巧,由“串珠”而“悟道”。
(一)对既有的认识进行重新组织,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为例子,老师们可以突破时间上的局限,在课之前,让学生们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整理有关的知识,让每个同学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收集、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并带着自己的思考走进教室。通过分组讨论,使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做的作业。因为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完全发挥他们个人思想的舞台,同学们的教学方式也是丰富多彩,下面就来谈谈。学生1:周长与面积的意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长方形的周长是周边线的长度,即四条边之和,而面积则是面的尺寸。学生: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例子来比较一下。
以自己所拥有的经历为起点,通过描述、画图、举例、编顺口溜、列表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对关于周长与面积的知识展开个性化的梳理、归纳、整合,之后小组互相分享、全班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展开评价。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长方形和正方的不同含义、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的单位,还能将零散的知识展开一个完整的结构,还能持续地充实自己,对自己的复习整理结果和整理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了多种关于复习整理的经验。
(二)化解学习中的迷茫,实现自身的进步
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复习课课前的整理单进行了设计,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有关的知识进行梳理,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仍然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进行相应的查找和补漏。在课堂上,同学们对“周”与“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讨论。相同圆周的两个形状的面积是否相同?同样的圆周,哪个圆周最大?老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合,然后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去探索,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具有目的性,还可以养成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的习惯。
三、横向重组操练,将“点”与“面”连接为“线”
练习与巩固固然是温习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老师们也不要把温习课等同于习题课、习题课,而是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归类课本习题课的目的,并且要根据同学们在这一阶段所遇到的困难,把练习进行水平的重新组合,从中提取关键问题,把点子连接起来,变成“线”,变成“片”,使同学们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温习,从而实现“减负”“提高效率”的教育目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回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这单元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回顾,在教科书中一共设置了13道习题。经过对课本的仔细阅读,我们不难看出,课本中的这些练习的目的是对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进行回顾,考查学生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对周长和面积的辨别与简单运用,并利用图形的改变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之处。如果老师按照原样让学生去完成习题,那么就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因为练习过多、情境复杂,也不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自主编排,培育创造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要重视,而不是简单的讲授知识。在复习班中,若仅仅侧重于对数学观念的理解,那么这种复习班将会变得索然无味,效率低下。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梳理,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要以知识的重、难点为依据,以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依据,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独立自主地把相关知识、概念展开归类、整理,最终形成章节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同学们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并在小组讨论中一起完成相应知识点的习题,以实现“温故而知新”。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展开归纳、概括和提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利的。
五、引导反思迷茫,培养反思的本领
根据学生的行为,老师要做好指导他们进行复习和学习,然后用画图或者模型推演等方式来找到答案,这样才能将他们的心里的疑惑都排除掉,同时也能对会面问题进行真正地了解和消化,从而构建会面问题的数学思维模型。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思考,才了解到“相距280米”这个概念,可以指总共走过了1120米,也可以指走过了1680米。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将解读学习问题和反思学习错误有机地融合到了复习学习之中,这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它也是一种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把学生在学习中所碰到的一些学习问题,或者在习作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及时地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把这些问题作为学生再学习和研究的素材,让学生们能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积累学习的经验。
数学复习课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课型,与新教学不一样,与练习也不一样,它将训练与反思相融合,不仅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也给予他们反思和梳理的机会,促进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认知系统。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懂得对情况进行评估,创造出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复习、自主反思搭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反思的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进行更好的整理,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梳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结构化的角度下进行小学数学的复习,既可以提升老师的授课质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降低学生的身心压力,达到“减负”的目的。教师运用系统的眼光、结构化的意识和整体的思想来开展结构化复习课的教学,对复习的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实现与学生一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守永.苏建玲.小学数学氨习课高效课堂模式:“四步五环节”[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国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大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0:27-28.
[2]陈云.小学数学复习课的逻辑走向[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65):72-75.
[3]范兴斌.错例展示打开有效教学的另一扇窗:小数乘法单元复习中错例展示的实践与反思[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6): .62.
[4]陆卫英小学数学总复习课型设置及教学实践[]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8):11-15.
[5]潘海燕让复习课精彩纷呈:小学数学总复习之我见[J].小学数学教师.2010(5):53-58.
[6]朱希萍.“结构化教学”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设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0(05):53- -56.
[7]赵庆林.认知结构化视角下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探索[J].江苏教育,2020(33):33- -36.
[8]司燕.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 2020(19):40-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