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创新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邹时兵 徐姗姗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332000

摘要

我国在2021年7月开始实施“双减”政策,而“双减”政策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双减”并不代表“放养”,在做“减法”的前提下,更要做好“加法”。就拿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讲,要想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好的展现出道德与法治的魅力,老师们应当根据学情,减少传统的书面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性的作业,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这才是我们广大教育者的初衷,同时为学生和家长们减负,有效的落实“双减”政策。


关键词

初中;道德法治;实践性作业;

正文

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在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种良好的品格和学科技能。道德与法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制实践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策略和案例

(一)基于学生生活,布置实践作业

唯有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的道德矛盾中产生的教育,能够激发出学生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真实而不是虚假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道德品德的养成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开始。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出发,将道德实践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相融合,用生活中的小事对教材进行细化和充实。

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是从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来的,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师生交往》这节课上,在这节课中,学生们认识到了老师工作的特征,认识到了不同的老师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也认识到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后给他们安排这样一项实践作业: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老师,回顾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想,在班级里评选出来。这种充满个性化化的实践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趣,也是一种学习,它还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箭双雕的实践作业能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可以是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来的,比如,在七年级上册的《亲情之爱》这一节课上,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老师可以在课上安排如下的实践性作业: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们拍一段能反应他们平日里和家人之间关系的小视频,用来在教室里展现他们的家庭和家人之间的矛盾,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矛盾。让父母通过给他们写一封信的形式,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子女的成长历程,从而为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激发出真正的感情,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这一节孝亲敬长的教育要在家中进行实践。为促使学生主动转变,可以制作“21天孝亲敬长好习惯卡片,让学生自己在家里的行为进行记录,并由父母监督,也可以每日将自己的记录的信息发送到朋友圈,供大家共同监督,21天结束后,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养成孝亲敬长的良好习惯。

这种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不定时地改变其主题,因此,老师们必须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思想,跟学情、校情、教情进行密切结合,设计出多元化、具有较强参与感度的实践作业。

(二)多感官参与,让实践作业更有维度

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学习中一个人愈多的感官参与,其所掌握的东西就愈多。多个感官一起工作,可以让他的感官变得更加敏锐。这就是所谓的感官协同效应。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一个人可以从声音中记住15%的知识;通过视觉可以记忆25%的内容;然而,在学习中同时用看和听两种感觉时,可以记得65%的内容。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在其《大教学论》中说到:所有学问,始于感觉。它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直觉,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帮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认识。初中阶段的孩子比较活跃,他们对事情的理解也比较倾向于感性,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将他们的多个感官都投入到实践作业当中,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实际作业具有更多的维度。

比如,初中九年级下册课《延续文化血脉》,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文明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次九江的文化之旅的研究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组成多个学习小组来进行研究,并事先将研究工作的列表发给同学们,供他们参考实施。在表上,设置了一些学习问题,从观察、倾听、品尝、动手、讨论等方面进行,使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对九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们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三)分层设计,让实践作业更有层次

因为不同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行为习惯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实践作业时,若没有分层的特点,就会出现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不够,成绩一般的人学不好,成绩较差的人学不了的情况。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设计时,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体现分层测试、分层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让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更有层次。

实践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从数量、难度、题型等方面展开,比如,在设计书面形式的探究与实践作业的时候,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必做题,另一种是选做题。必做题属于相对基本和常规的题型,它需要每个人都去完成。而选做题属于难度较大,具有较强创新性的题型,在完成了必做题之后,可以让那些在完成了必做题之后,仍有余暇的同学可以试着去做一遍,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满意。在设计实践作业时,也能体现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特点。

根据题目类型,还可以将其划分为: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创新型作业。基础型作业指的是学生们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它的难度是最小的,各个水平的学生都需要去做。发展型的任务是指把所学的东西整合起来,然后加以分析与应用,这类任务大多数的同学都需要思考探索来完成;创新型作业指的是要学生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他们的能力有着极大的需求,让那些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众的同学们主动地去完成它。

(四)知识沉淀,让实践作业更有深度 

在道德与法治程的教学和作业设计中,要将实践活动这一特征体现出来,许多一线教师都认识到并做到了这一点。不过,有些老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想到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一节课看上去很活跃,很精彩,可是一提到知识点,他们就会一头雾水,一做作业,一进行考试,他们的大脑就会变得一片空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或许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只顾着让学生参加,却忽略了对知识的沉淀,这就造成了活动的本末倒置,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注重对知识的沉淀,让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变得更加具有深度。比如,九年级德育与法制课,在教学《延续文化血脉》的时,在班级里进行九江文化之旅的实践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开放式的学习作业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此来形成知识沉淀

(五)重视能力培养,让实践作业更有高度

核心素养自身就是要突出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和重要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其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一一教授给学生,但老师只要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并对他们进行了关键能力的培养。例如,组织一次辩论的实践作业,能够有效的训练和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不仅能够得到书本的知识,还能够得到一些方法和技巧,使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具有更高的层次。

七年级下册德育与法制课程《网上交友新时空》旨在使同学们对网络交友的意义有一个辨证的理解,并能正确利用网络进行网络交友。要谨慎地选择网络中的朋友,不要过于依赖网络,要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对于辩论赛,我们可以预先安排实践作业然后在课上开展辩论。这种实践作业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高的参与感,可以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体会到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魅力,从而在无形中对学生的核心素质进行了培养

重视情感实践作业更具态度

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情绪”“态度价值始终被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为何?首先明确了课程性质的定义:立足于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积极情感、正确态度、高尚价值观念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作业中,还应当注重对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情感的培养,使的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更具态度

在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要使同学们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豪;体会到了历史的进步,加强了对民族前途的自信;要勇于担当历史责任。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航天事业的入手,通过202210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天宫课堂上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非常棒的科学知识,让我们有一种置身于宇宙中的感觉,如,问天实验舱介绍、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天地互动环节。这一次不仅是第三次面对中国青少年的太空授课还是我国航天事业实力的彰显!

通过这一次的演示,展现出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卫星追踪和传输能,。相信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已经产生了一种对自己国家的骄傲,在看完了太空教学之后,我们还可以举办一次主题演讲活动、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道路上,我们要从航天人身上吸取他们坚实的精神并以此为榜样,让自己的国家复兴之梦飞得更高、更稳。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的政治认同,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三、关于实践作业的反思

无论作业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怎样的革新和改进,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要减少学生无谓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拥有能够满足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这既是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目前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上述的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的方法和案例都已经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也一定存在着许多被忽视的问题,以及需要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的问题,例如,是否能够让学生的负担迅速减轻。评估方向是否可以完全逆转?减学生课业负担仍是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结语:优化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切实促进“双减”落实落细,实现课程教学“减负”而不“减质”,对教师来说仍任重而道远。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坚持深人研究,融合学科教学实践,完善作业设计,在力争合理设置作业量的同时,创设更多贴近学生实际在的作业,引领学生锻炼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品质,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琴丽.基于“双减”要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和策略探析——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为例[J].求知导刊,2023(7):104-106.

 

[2]李丽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85-87.

 

[3]黄朝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半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3(1):12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