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教学发展
正文
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应运而生。教师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懂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也是一个非常享受、有趣的过程。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也逐渐显现出来。这给老师们提出了挑战。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改革的重大意义、先进的教学思想,循序渐进地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改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紧跟时代潮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拓展思维的发展
历史知识教学的目的是用久远的历史知识来警醒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学生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究,感受历史知识的精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让学生沉浸其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全面了解历史学习的实质,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做到以学生为主
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相关指引,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究。将核心素养理念的不同维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在互动课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其为主导,让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转变学生在知识探索中的思维状态,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将相关优质资源整合到实践与发展中,使核心素养得以落实。教师辅助性地完成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推动各项教学实效性目标的达成。
3.对学生思维的警醒作用
“警醒”指的是初中生在这段时间内会形成一种混乱的思想情感。我们都知道,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会发生一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发现学生思维状态的变化与不足。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思维意识,并结合实际加快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成因
1.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过去以应付测验为目的,教师在讲解教科书时常常引用测验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回答问题,在这一部分的讲解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不能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应试教育,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意义。另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分析内容和信息方面,习惯性地模仿教师的观点。另外,老师常常只是简单的讲解其它的历史知识,使学生难以了解历史事件所包含的主要意义。过分依赖老师的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单一繁琐的教学方式
中考压力很大,学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记忆大量的信息,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师再不转变教学模式,就很难完成新课程目标。中学历史教学中,只注重成绩,忽略了收获,从而降低了历史教学的实用性。几乎所有的教学都采用了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和自己应如何回答都有很大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越来越淡,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浅薄,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不利的。
3.很难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最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教师讲授并解释所教的内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但是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穿插历史文献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历、知识素养的差异,在对抽象历史观的理解上,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选好的历史资料,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的素材来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在史料中探知历史规律,并结合历史人物和事件分析的学习,充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同时,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也将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章的时候,因为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了戏剧化的改编,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知识和课本中所讲的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老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分析,找出历史人物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课堂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汉武帝和少数民族匈奴的首领,并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其进行分析辩论。这样,引导学生从历史事实中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对个人与民族的影响,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了历史知识之后,能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上,从而得到相应的学习启示,加强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初中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上,学生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所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在实际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应用混淆的问题。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兴趣引导工作,让初中生可以更快地投入到知识内容的学习环节中,减少传统教学理念受到的影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历史知识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感,极大地提升初中生的个人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古代历史进行讲解的时候,由于古代历史相隔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学生对古代历史并不了解,因此在讲解内容之前,需要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历史知识内容讲解完成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材中的历史内容或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开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初中生树立民族自信心。
(三)推进适应时代需要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创新精神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刚刚接触历史课程的时候,虽然他们对于历史知识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历史知识远离现实生活,学习难度较高。因此,开展改革创新教学工作,可以将以往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起来,调动起初中生的学习好奇心,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并与学生需求同步转变。就拿“唐朝”历史知识的教学来说,老师们在讲授的过程中,不但要讲解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将最新的考古发现、历史遗迹、文献资料等内容与老师们分享,这样既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又能丰富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另外,在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脉络,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制作出一些生动有趣的海报,历史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初中生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四)引入史实,培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正面情绪,产生更多的情感触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这样能够使课程的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生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动静结合的动态情境,使学生感受更深。比如,在讲述圆明园被火烧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圆明园被火烧前的恢弘景象,然后再让学生赞不绝口。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张残骸被破坏后的照片,并将其放在同一个界面上,让学生们自己去对比,去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愤怒,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荣辱感。
(五)史学和知识理论的有机统一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可以从历史知识中,总结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个人客观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辨思想和理念。通过学习,学生们可以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总结,并对未来展开有益的探索,追根溯源,从而有助于对历史动态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把历史知识的教学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防止学生过去对知识的机械性记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习如何将历史与知识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合理地扩展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历史文化、历史背景等,以此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环境,让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看待历史。
(六)结合思维导图的基本指导,培养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通过思维导图来教学生历史,能够让学生有更好的逻辑思维,以时间线或者地点等为线索,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习各个时间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而更好的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通过画年代尺来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的梳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以时间的形式构建到思维导图中。将每一单元甚至每一小节学习的知识逐步融入到思维导图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感受时代的发展。
比如,老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其他数字平台,来更好的展示思维导图,首先,老师们可以把中国由于鸦片战争而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然后,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然后,戊戌变法试图变革,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最渴望的就是民族、民权、民生,除此之外,国共两党对峙,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思维导图,并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在大的框架中加入相应的历史事实,这样,学生们就能对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逐步培养出自己的核心历史素养。
结语: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想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要求,并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学生积极探索,教师积极引导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素养,进而推动历史有效课堂的建设。历史是一门文科科目,它有很多繁琐、难懂的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此外,学生与所学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缺少时空观念,这就更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的力不从心。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7):89.
[2] 代国波.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0045-0045.
[3]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76+80.
[4]杨继东.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J].才智,2020(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