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视角下探索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新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因材施教
正文
前言
随着新一轮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特别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的问世和开展,初中体育教育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实际操作上都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何使初中体育教育更好地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成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关心的问题。
一、降低初中体育课效率的因素
1.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模仿学生的思维活动,灵活的思维活动压制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弱化了初中生的运动意识,但不能激发参与运动的乐趣,教学效率低下也是理所当然的。另外,有些体育教师责任心不强,课上只传授体育技能,剩下的时间让初中生自由支配。久而久之,初中生对运动失去了兴趣,变得不受欢迎,一些体育生也被埋没了。
2.参加人数少
受中考接力棒的影响,许多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中考上,。大部分初中生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忽视了体育的重要作用。有些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文化课,初中体育课进行得不好。此外,由于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不高,体育课参与度不高,使得体育课失去了原来的教育目的和意义。
3.缺乏有效指导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甚至没有明确教学目标。许多教师都在思考,在这个课程中应该教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教授什么样的内容,这样导致初中生的体育课乱糟糟,最后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有些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不能根据自己的传统教育经验来组织体育课程,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意义
第一,支持发展落后体育教师教育观念。许多初中教师虽然工作水平专业,但是教育理念落后。其课堂教学完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他们没有认真钻研体育教育的要求,创设有效的课程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放松和玩耍的时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情感等方面,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方法有意义、效果直观、方法量化,使教学方法全面落实。
第二,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除取得各自专业领域的资格外,还应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科学研究教学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技能。
三、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根据现代教育思想,提出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标准,并将其具体体现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绪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因此,要让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一个能充分反映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打破传统的“双基”思维框架,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的责任感。
1.教学内容的构想,应以规范为基础,以教科书为参考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体育教育大纲》中有关项目的规定,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设计。在“知识与技巧”的层面,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技术,又要注重历史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发展趋势、与其他科的联系、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过程与方法”的层面上,应将探究过程、探究意义、主要练习方法与手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融入到课堂中。在“情绪态度与价值”层面,要将运动健身的益处与和谐、探索人参与运动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参与运动的人和事、国内外重要赛事等纳入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2.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组织。
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身、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具体情况等因素来进行。在“知识与技巧”层面,要合理、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要考虑到知识的内部关系、运动技术的复杂性、学生对学习的接受和心。在教学在“过程与方法”的层面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尝试运用新的训练方式和方式,尝试集体表演和表演,并解决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同时,也让同学们在体育课程中,学会了怎样规划和调节自己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的初中体育教育的学习进程,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在“情绪态度和价值”的层面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其能够将体育知识、方法、手段应用于他人、服务于社区,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由于从初中体育的三个层面来看,它包含了今天开展的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不足,反映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性;从初中阶段的发展来看,健全的个性是促进初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四、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所突破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认知主体。在教学活动的开端和开展之前,人们将其分为好、中、差3个层次。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表现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先天的质量差别,而在体育课堂上,提高这种差别的效果微乎其微。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不同的大学生面前,体育老师们只能按照正常的分配原则,以班级的平均水平为标准,按照他们的身体素质来进行教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差生“吃不了”、“吃不饱”的局面。无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只“灌输”已有的知识,只知道将已有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身上,使他们的学习方式与“因材施教”的理念背道而驰,使很多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育,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目前的个体差异,充分掌握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使初中生在因材施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创造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力求在教学活动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较大的进步。
五、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的策略
1.拓展体育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引进创新,超越过去的模式,提供更多样化的体育教育。多重性教学是指教师既要兼顾课程的中心或难点,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有效的体育课,同时为发展奠定基础。体育课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合理优化旧有的课法,没有运动技能的单一辅导,转变传统观念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能培养深人,发现潜力提高初中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初中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例如,在篮球练习中,体育活动的乐趣可以通过田径和篮球相结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小组比赛让学生进行短距离篮球教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数字技术已经在高校各科室普及,体育主要是体育教学,多媒体数字技术教学。有较好的体育辅助课程。举例来说,当老师解释某项运动的行为时,给学生看与运动有关的录像,来了解细节。教师应以人为本,推动课堂多元化,不断培养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与学生建立开放的关系,以提高体育课的效率。身为初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游戏竞赛的形式,提高教育水平,更新教育观念,让初中生抓住成功经验,让他们热爱体育。举例来说,耐力跑是许多初中生都不擅长的项目,但通过超跑、越野等方式,根据每个初中生的体质来确定长度,可以增加锻炼的积极性。同学们师生关系也是推动初中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准确的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质量。
3.明确课堂目标,强化体育技能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体育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教材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重点和难点。初中体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取丰富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初中生对体育知识和理论的兴趣较少,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体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的内容,更要注重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体育实践。通过神经系统建立反射,学生获得运动技能,学习中必须反复练习。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精炼,第一步只需要学生掌握大部分作业:留存阶段,学生注意作业的连贯性;自我训练阶段要求熟练掌握。
4.技术教学中设计体验过程
动作技术的教学历来是最枯燥乏味的,老师们只会示范动作要领,学生们枯燥乏味的运动训练,效果却很差。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到了足球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造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设定一些限定条件,使技术学习成为技要领的过程,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可以在体验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从而更好地掌握足球技术。
比如,在“跑动传球”技术技能的教学中,除了要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加强与队友的协作。老师们可以根据这个技巧要领进行“定点准传”训练,先将第一块标记放在距足球5米处,再将第二块标记放在左边45度处。
在“跑动传球”技术“定点准传”的训练中,老师让学生把球带到最前面的一个标记,并让他们在奔跑的时候用脚去碰第二个标记。每个学员在完成10次训练后,都会对自己的定点准传球成功率进行统计,然后就如何提高自己的准传成功率进行思考,然后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再由老师指导,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地运用这种技巧。
再加上他们的配合,老师让学生二人一组进行10次*5次的跑动配合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学会了“跑动传球”,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时机的把握也更加的精配合也更加的默契。
5.客观评价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初中体育学科标准规定,初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建立各种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学习和锻炼。评估过程中,以教师评价引领评价,提倡初中生相互评价。课堂上,教师能有效地把握评价学生的课桌,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举例来说,足球是许多初中生所喜爱的运动,但在足球战术方面,一些学生却没有兴趣。假如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就不愿参与体育活动。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估初中生是否热爱人文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全班活动,以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老师要用激动人心的语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打下基础。
结语
因此,在初中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时,应尽可能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语言、游戏等技巧和方法,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从而达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明.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82-274.
[2]陈达喜,戴相荣,赵国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40-41.
[3]张玉琴,孟亚兰,赵新娟.新课标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青年与社会,2019(20):101-102.
[4]高磊.浅谈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21-122.
[5] 陈恩来.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中),2017(8):41.
[6] 冯东.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初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4):135-136.
[7]骆红仙.论新课标背景下如何优化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2(5):152-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