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建和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福民方家小学331402

摘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改变。所以,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加速行业的转型,持续地进行教学改革,这也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其它方面的学习。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科学的指导为导向,以个性发展为导向。文章就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正文

前言核心素养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形态,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目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而言,学科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学生在学科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更稳定的知识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应该将这一点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让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小学生阅读现状

)小学生阅读兴趣偏低

尽管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都是基础知识,但是为了适应小学生思维和认知方式的特点,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并没有设置很难的内容。不过,即使这样,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也开始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艺术能力的培养,他们在课余时间里给自己的孩子报了许多兴趣辅导班,这就使得学生们的课业负担变得更加沉重。有的时候,学生们为了参加课外辅导课,有时候会忘记或者没有时间完成家庭作业。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外读书的机会非常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读书也失去了兴趣。

)小学生课外读物缺乏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大多数的学生不喜欢读书,但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热爱课外读书。但是,因为学生的思考和辨别能力的限制,他们不能自由地挑选出更多有意义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所以,学生们只能反复地阅读作业本、故事书等,这种阅读方式并不能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导致了他们的作文主题的“雷同”。由于学生的习作缺少了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他们的习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进和提升,在内容上缺少了真情实感和创造性。

)小学生阅读效率低下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对于高学段的小学生,教师应当保证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默读的速度每分钟应在300字以上。然而,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学者都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只有每分钟150字左右,而在这部分学生中,中学生阅读的准确率只有30%,与之相比,这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尽管比较快,但准确率却很低,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不利。而且,小学生在“默读”时,常常是逐字逐句地逐字逐句地读,这样的阅读方法不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直言不讳地说,这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任何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对老师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对语文素养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方案,从而让小学语文教育也能随之进步。同时,老师们也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与条件。

)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

语文老师在讲解一篇文章的时候,经常会进行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介绍,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编辑还会让学生背诵有关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高放在心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文章作者所写的类似的文章进行介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另一篇文章的特点与相似性展开分析与感悟,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作品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

比如,当老师教普里什文的《金色的草地》时,孩子们肯定会对作者的童年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渴望,他们也会幻想着自己可以在那片金色的草地上尽情地嬉戏,看到蒲公英就会忘记一切。文章中,关于为什么蒲公英草场会呈现出“金黄色”的现象,笔者也做了一些有关的探讨,但篇幅很短。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蒲公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老师可通过阅读张润江的《蒲公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作家对“蒲公英”的感情与感觉,从而增强他们的课外阅读,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欣赏与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性。

)提升小学生阅读的准确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注意到学生的阅读范围和文本的多样性,也要重视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整体能力,即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正确率和准确性。在调查过程中,作者发现,小学生的阅读速度相对缓慢,而且正确率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篇的理解和理解。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一字一句地去读,然后再去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读,这样才能让他们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快,更准确。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开国大典》一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1949年10月1日进行开国大典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当天人民的情绪如何?你是怎样知道的?提出问题后教师逐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是在机械地执行阅读的任务,而是在阅读中思考问题的,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到澎湃的爱国思想感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阅读完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读写结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老师们应该注意把读和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和写之间互相促进,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语文。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学“巨人花园”时,老师就应以阅读为主,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小学生读此文,可依据文中所述,来描写花园里的变化,既能训练他们的文笔,又能从描写花园里儿童的欢声笑语中,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儿童的幸福与自由通过对“园子”的冷漠描述,可以突出“巨人”的孤寂,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接着,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让小学语文阅读的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加强合作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气氛不佳,缺乏互动,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严重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合作教学,要想提升同学间的协作效率,教师必须在对小组进行合理划分的前提下,向每一个小组提出对应的问题,让每个小组共同讨论,这样才能达到不同想法的碰撞,从而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起来,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要想达到有效的课堂合作效果,教师在提出课堂问题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课堂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欲望,避免出现没有讨论的情况,这样才能让各个小组进行积极的讨论,从而达到真正的有效合作。例如,在教学《什么比猎豹速度更快》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探究式的问题,让学生们开动脑筋,说出什么是比猎豹更快的,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地讨论,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媒体刺激想象力拓展语文阅读空间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文本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情景,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身临其境的学生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具有无限的想象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外部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感的阅读空间,并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联想,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五年级的《少年闰土》一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旧时的乡村与乡村少年闰土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对乡村的多个角度的描写,但因为文本的背景是乡村,而且不是每个学生都有乡村生活的经验,所以,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很难感受到乡村生活中的真实,那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乡村的视频材料,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使他们很快就对乡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的积极性和积极性被激发的时候,他们就会注意到作家与闰土的那份真挚而短暂的友谊,这时,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着将作家与闰土长别重逢的情景再写出来,这样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一方面,使他们以最低的学习代价,对文本的感情有了更深的感受,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形成了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1]。

)关注文本用词打造语文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字中字词的分析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文字是表达文字中艺术形象的重要工具,任何一个字词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文本中人物的形象发生变化,或者是产生一种情绪上的变化,所以,要想在语文文本中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就一定要利用对文字的分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芙蓉楼送辛渐》,说的是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后,在芙蓉楼为辛渐送行,开头两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描写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老师在分析这两句话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分析那几句话所造成的凄凉气氛,然后重点关注“连”、“入”两个字,这两个字既是吴地大雨滂沱,也是作者与朋友在连绵江水中的心境,在对这两句话的分析后,老师还会引导学生寻找这两句话的写作技巧,最后,老师就会发现,“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话,是一种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表现出来的悲壮气氛。“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一首值得分析的重要诗句,老师在解释了冰壶是用来比喻高洁品格的意图之后,就想要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挖掘出冰壶背后所包含的情感,最终才能体会到这是作者在受到贬谪之后,不肯妥协的反击和对友人的宽慰。
指导朗读读出语文韵味

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获得的最直接的体验就是朗读,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充满感情的朗读,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语文文本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将语文文本的韵味表现出来。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丁香结》中,作者从多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的主题,从而产生了一种对生活中的“结”的豁达和乐观的态度,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握丁香花的色彩、形状、香味等关键要素,在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丁香花的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在阅读的后半部分,就能体会到宗璞所说的“人生就是要坦然面对所有的苦难”的思想。

总结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要使阅读教学真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出优秀的个体素质,就必须注重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深度。在具体的小学阅读指导过程中,老师们要注重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把对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积极地扩大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合理地加入生活元素,提高课堂的互动性,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肖燕.注重素养培养,实现有效教学——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方向探析[J].新课程,2021(05):15.

[2]钟鹃.最是书香情悠长——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探[J].格言(校园版),2021(01):62-63.

[3]张霞.论语文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4]肖明华.让名著开启阅读之旅---浅谈小学语文的名著阅读指导[J].新教师,2018(12):3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