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红梅

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第一小学335300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通过设置学科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领悟程度,这也是一个困扰教师设置教学内容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着重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核心素养渗透有关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正文

前言: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解答,并最终给出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提高。通过对大量资料和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核心素养进行渗透要在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和探究兴趣的氛围下进行,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一种新的“素养观”;教师要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把数学教学要求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联系起来,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观点出发,促使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性地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而老师又忽略了学生的潜能。这就需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小学是一个学生的启蒙期,在这个阶段,重视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而形成相应的素质和思维。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清楚地表明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成与提升,都应该是在主观能动的基础上,自主地形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而构建出了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是一个持续性、整体性的过程,涉及到能力培养、知识内化、价值观建构等各个环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主动安排与其能力提升有关的数学活动,将有关科学精神与探究意识的内容融入其中,提高其学习的效率。

如何强化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核心素养

)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但是,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却很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老师们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对学生的认识,不清楚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明确学生的想法,减少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然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尽管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在短期内,我们还不能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地位。在小学体系中,数学是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因此,老师们经常会给学生们布置很多的作业,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方面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更不能让他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老师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给学生们多安排一些实践作业,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机械的重复练习,减轻学生们的负担,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国内教育界和广大基层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还存在着分歧。但是,心灵的核心素质无疑是综合了各种才能的表现。在应用方面,能够很好地解决一般的数学应用问题.数学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由教师直接对学生实施。在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提高。这篇文章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的真实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都与日常生活中的“解题”方法类似。就数学学科而言,“解题”往往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其实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能力。对于“解决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存在着一个精确的、标准的回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往往会出现很多实际问题。不像数学,没有精确的、标准的答案,但是,数学可以激发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拿“分数的本质”来说,老师可以问学生对这一章的知识内容有没有理解,提倡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一章中的问题,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以核心素养为基准,提升学生推理能力

在向教师传授知识时,既要确定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的教学目标,又要进一步加深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掌握本地知识的基础上,以小视角与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接触。这样,就会产生一套更为严密的知识库。通过严格的逻辑思考,学生可以从已经知道的知识中,推断出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并可以构建出与之对应的逻辑思考方式,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做到合情合理。但是,应当看到,在我国,小学教育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如果让学生用非常复杂的方法来进行推理,那么不但无法提升他们的数学素质,还会让他们无法提升自己的思维和思维,从而产生一种厌恶的感觉,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实际操作。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可视图像

在数学中,几何是一个很大的板块,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仅仅是用语言来描述,或是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直观的图形,这对产生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具象化的图形结构展示出来,来加强对几何知识的理解。除了展示真实的图形之外,老师还可以将变化的过程制作成动画,让学生可以观察到条件的变化对于形状和基本特征产生的影响,从而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变化本质。

比如,在讲解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的时候,老师要提前制作好从不同观察角度看到的积木堆叠的具体形态,在课前引入环节,引导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在5-10分钟的时间里,要求学生画出一个不规则立体图形的外轮廓,或者是从个人角度观察到的图像。在学生上交之后,老师会借助投影仪将处于不同方向上的学生所观察到的具体画面进行展示,会发现在外轮廓的绘制上有一定的差别,并将这种差别结合起来,从而引出新课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电子白板或者动画等,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态而得到的抽象的平面图形进行展示,加强对三视图的认识,并使用连一连的方法,鼓励学生在给定的立体图形中,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的具体结构,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引入多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些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目前阶段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引进多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确保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的效果。例如,合作探究与分层教学法结合在一起,在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和知识点上,教师要先确定好每一个学生所拥有的优点和缺点,并根据他们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设置任务目标。基础稍弱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将数学解题方法准确地熟记下来,并按时检查知识的深化和记忆效果,而能力稍强的学生则要将重点放在数学模型构建等要求自主探究的知识上。除了合作探究活动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一种鼓励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反馈,并与他们阶段性的发展相结合,给出改进的意见。这就表明,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生评价机制应该更加重视生成性,而不是以成绩定论。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科学意识的产生。

比如,在学习了梯形的周长之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入校园,在合适的地方圈定测量的范围,要求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内容,自己画出一个梯形,然后量出上底、下底和腰,分别取整数,最后算出整个梯形的周长,把教学活动设在户外,以保证知识应用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在下课之后,自己设计一个利用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组合而成的图案,并对图案的周长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造性活动中的积极性,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万以上大数的读法及其他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向学生解释大数读法和内容后,学生可以将该知识点作为万以内加减法等数学知识模块的补充,在教科书中进行演示和练习。此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和答题,使他们对大部分概念有更深入地了解。例如,每公斤大米大约有26000粒,思考20公斤(或40公斤)普通大米的数量,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最后,数学老师宣布解决方案和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更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困难,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针对性阶段的教育引导

针对性的指导,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科,实施灵活、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主要指的是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不同的阶段,需要教师使用差异化的创新教学方式,来展开教育指导工作。对小学生而言,保持一个有目的的阶段性学习状态,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可以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每个阶段的学习体验也可以同步地进行优化。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教师也可与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从而有效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比如,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门课的前预习阶段,老师们可以根据这门课的综合性特点,在课前预习阶段引进一些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们在自己的思维中,体会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老师可以提问的特殊问题:①你们有没有看过一张统计图表?②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他们班上同学们的平均身高,你能做什么?③在做一张统计表或图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注意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应用场景,然后教师再进行具体的教学组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分析绘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节课程的核心教学阶段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并完成难度较高的实践学习任务。

)设置合理问题情境,独立解决课堂问题

在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教师的提问是预先设置好的,一切问题的设计都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师的理性思考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所以,问题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中,老师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向上的阶梯。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发现,若能将这些问题的难度表现出一定的梯度性,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就会始终保持着自主学习的热情,在与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会回答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讨论,从而可以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更新。通过对每一个问题的突破和了解,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而提问正是对人们好奇心的一种表现。

总结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这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其次,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形象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数字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柯银芳.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孔令梅.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1.

[3]周琦.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