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互动;教学思考
正文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从文本的角度出发,运用多种的指导方法,让初中生主动地参加到课堂的互动中去,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让他们深入地揣摩课文,剖析课文的含义和感情,从而显著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存在的问题
1.忽略教学互动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课堂互动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有很多老师还抱着一种传统的教学思想,他们把教学看作是老师的主导性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意识到,课堂互动对于提高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意义。“双减”就是要让同学们摆脱繁重、单调的学业负担,使同学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同学们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同学们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多方面的技能,掌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仅仅是被动地去做老师给的任务,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同理,课堂互动指的是学生与老师进行平等和谐的互动,课堂是由师生双重主体组成的,如果学生仅仅是盲目地跟随老师的讲解,而不进行独立的思考,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也很小。为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注重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影响,寻找有效的培养方法,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2.缺少教学中的交流技能
很多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课堂互动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它的内涵还没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以为,在教室里,他们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简单的交流,但是他们的交流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交流的方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例如,在重点教学部分,只采取简单的讲授,而在非教学重点,则花费大量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从而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不仅没有提高课堂效率,还耽误了课时。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交流的技能,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并对交流方式进行了优化。而在初中,老师们更应该注意教学中的技巧。初中生与语言科目的接触较久,语言学习经验较为丰富,知识储备也较为充足。在初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认识,把语言的学习从单字上升到对语言的全面认识。在开展教育互动的时候,也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简单的字词跟读,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程度来调整其难度,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在理解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3.互动方式单调乏味
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东西。课堂互动是一种双向的行为,它不仅是指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更要让学生对老师作出响应,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互动过程。而有趣的课堂互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热情,营造出一个更好的班级气氛,进而让学生们在班级互动中,甚至是在整个语文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堂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
2、初中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反馈,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在语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并对学生的自主性表达予以激励,特别是在阅读分析的时候,老师要一边指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的研究,一边还要让他们敢于、准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唯有让学生坦然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老师们才可以掌握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对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正,而对于那些有着新意的解释,老师们也可以给予更多的启发,从而指导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对语文素质的跨越性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课堂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因素变得更多,将互动的内容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识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跟读和自主认读,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加强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性,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对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行锻炼。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不只是依靠老师的一步一步指导,更要具有自主性,可以自主地进行自主的学习,不将其视为一种负担,将其视为一种自发的探究,是一种为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而进行的学习,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在对课文进行分析的时候,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的解决,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不然的话,就会对学生自身的感悟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则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从而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与老师的互动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独立思考、灵活感悟的阶段,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他们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可以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并且可以大胆地、自信地表达这些感受。在此过程中,可以磨炼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收获。
2借助课文插图引导揣摩课文内涵
插图是文本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文本意蕴、情感和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插图引入文本,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所包含的知识,这对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要知道,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初中生互动,让其仔细地观察并产生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文本的含义,让文本完全地融入到文本的环境中。要使学生对插图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地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加工,使其在课堂上变得更加鲜活,从而能够实现一个理想的互动式教学目标。
比如《次北固山下》,课本上有许多形象的图画,老师们可以把这些图画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中去,把它们变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刚一上课,老师就可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江南风景很美,同学们有没有到江南游玩?」教师出示一张“一只扁舟在青山下乘风破浪而过”的照片,并让同学们看一看,这张照片反映的是什么?让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一幅画,仔细地看一看。然后,老师又会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在其对图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之后,老师再背诵一首古诗词,便可将学生带入画面中,深化对画面的诠释。与此同时,还会提高初中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帮助进行图文互动教学,从而提高古诗歌课堂的教学效果。
3立足文本,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这一重要环节,根据课文内容或者文章中的观点,来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缩短他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思想理念能够被文本所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与自己的人生经验相联系,对自己的看法进行阐述,从而让他们能够完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之中,从而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领悟来归纳文章的内容,从而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接着,老师开始对课文进行讲解,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客人下车与元方示好,元方并不理睬,是失礼吗?”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的想法。在讨论之后,往往会产生两种意见,这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经历进行探讨。讨论能够有效地提高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并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欣赏到了文本的一些细节,并对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进行了剖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互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够显著提高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的深层交流
为了加深对文本的了解,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和互动。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生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要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灵活地进行问题的设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的思考变得更加活跃,进而还可以很好地训练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注意课文的引导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之后的课堂交流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以故事《皇帝的新装》为例,它既是故事,又是寓言。老师在引入这篇文章时,可以先讲一个故事:“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国王,很爱穿新的衣服,他天天穿新的,还很爱显摆……”老师讲了一半内容后,就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大家想不想看一位国王的新衣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种很好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然后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去想:“为什么国王会被欺骗?”他的部下为什么不揭露这奸诈之人的阴谋?同学们讨论完毕,请各组的代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在课堂中进行互动,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对文本的认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又以一种互动的形式,让同学们去想:这篇文章到底阐述了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进行深度的剖析,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真理,进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5开展趣味演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除了利用问题来进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之外,老师还可以用创设表演情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重现,并展开深入的互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迅速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还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故事的发展情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老师可以运用团体演出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同学们的演出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运用探索性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好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比如,《吕氏春秋》中有一篇名为《穿井得一人》的文章,它说:“凿了一眼井,就可以省下一个工人,不必到屋外取水了。”流言扭曲了真相,说他是在一口水井里发现了一个活着的人。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之前的讲课过程进行调整,将六个人分为一组,然后让每个人都在一组中完成一篇文章的翻译,然后再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然后,进行演出,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演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每一组的表现,将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并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本中。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课程的推行,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老师们要对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关键环节,老师们要对它予以足够的关注,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对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并向他们学习先进的互动方式,从而明显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让他们能够充分地沉浸在语文学习的快乐之中,并对其进行自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魏晔.初中语文课堂增强课堂互动性策略探究[].新课程,2020(45).
[2]程秀农.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
[3]任琛.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6).
[4]高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9( 12).
[5]何光峰,曾志红、教师提问与反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 基于10节初中语文录像课的实证研究[J]. 基础教育课程,2019 (07): 48-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