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路径
正文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图文结合特点较为鲜明的科目,很多地理知识无法以文字进行描述,而是以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因此在日常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良好的读图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地理知识探索的兴趣。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辅助下,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路径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
一、以基础知识解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虽然高中阶段学生自我基础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已经较中小学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开展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日常的学习开展过程中,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中从各个角度展开知识内涵的探索,更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读来铺垫学生各方面学习意识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在高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可以从基础知识解读的角度切入,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图像中的关键知识点以及重要元素,培养学生认知、阅读以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并提高学生根据图像知识提炼关键信息的意识。譬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详细的解读地壳、地核等概念,引铺垫学生基础知识概念认知,同时将整个地球圈层结构以立体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结合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何在图像中精准地找到地球不同的圈层结构?结合基础地理概念的解读,学生将文字与图片进行的结合,使整个地理知识在脑海中形成雏形,铺垫了学生地理思维形成的基础。
二、开展趣味读图活动点燃学生读图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阶段学习者的成长与进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已经明显提升,但是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开展中,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与学生参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之间是成正比的。在高中地理课堂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趣味性明显的读图活动,不断地丰富地理读图开展的形式,点燃学生的读图热情,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体会到地理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基础。譬如在学习“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学校”为坐标中心,将其周边的城市和乡村作为教学对象,并提供相应的图示材料。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以图像识读以及课堂交流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分别负责图示材料中相关地区的空间结构特点分析。在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叠加的趣味性读图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思维碰撞中抓住图示材料的关键信息,更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图示材料的细节处入手,提炼出更加丰富的关键信息。整个的读图活动开展中,学生对于读图技巧的掌握更加牢固,积累的读图经验更加丰富。
三、以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为契机强化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原则和目的在任何阶段、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中都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中地理学科学生读图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地理知识的积累,并要求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完整地呈现,同时结合实际来展开,展开图示关键信息的分析与解读。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以活动开展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以及让认知观点,主动地归纳图示材料中的相关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图示材料设计出实际的地理问题,要求学生在分析图示材料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的解决。譬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利用图示材料设计出相应的地理问题,比如我国三大钢铁基地的区位分别有哪些特征?在图示材料的辅助下,学生利用所学进行了我国三大钢铁基地区位特征的分析,并要求学生根据分析内容提炼出影响工业区位的共性因素。
结语
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地理认知素养的提升,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图示材料中所隐含的信息内容,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6):66-67.
[2]王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智力,2023(07):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