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杰

清水县永清镇学区 甘肃 天水 741400

摘要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许多学科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深受大家的关注,语文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学科,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提升文化素养,还能为学生的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较大,不仅需要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还需要参与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因此根据这种情况,相关教育部门提出的“双减”教育政策,通过明确的教育教学要求,减轻小学生们的课外作业压力和校外辅导负担,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知识内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且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的作用进行阐述,最后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互联网+”;策略

正文

引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教育行业也是如此,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们丰富教学资源。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学和“互联网+”的融合,不仅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丰富的教学体验,还能转变以往语文教学中枯燥、无趣、乏味的教学情况,通过“互联网+”给学生们带来更多有趣、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们有更多时间了解和学习其他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充分落实“双减”教育要求,达到真正的减负增效。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作业设计面临的挑战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还需要在有限的作业内容中完成相关教育教学要求。传统小学语文作业中设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作业布置主要以抄写、背诵、习题等书面作业为主,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比较单调和枯燥,而且重复性、机械性较强,许多小学生往往都是应付地完成,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面临更多的挑战,不光需要创新作业形式,还需要提升作业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并且让小学生们喜欢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生活内容的结合,这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帮助。比如让语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一些观察类、调查类、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们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课后服务面临的挑战

“双减”政策课后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后服务并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辅导,还需要通过课后服务帮助学生们了解更多知识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依据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们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例如语文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将传统文化内容和作业设计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们一边完成作业,一边了解传统文化,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教学水平面临的挑战

许多人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帮助小学生减轻课后作业压力,但是这样会导致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越来越大。但事实上“双减”政策的实施,并不是给学校和教师增加工作量,主要为了帮助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对教学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这对于我国小学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1]。另外,在“双减”政策下需要教师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体系,所以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师本身就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在“双减”政策下要积极落实和完善教学内容,通过新型、先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双减”政策的快速落实。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的作用

(一)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器材比较有限,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大量的板书,而且还会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内容进行重复性的讲解,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进,让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会减少他们的作业负担。将“双减”政策“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还能减轻教师的备课、板书等方面的压力,大幅度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素材、知识点、习题,转变以往黑板板书的形式,而且通过直观、形象的知识展示,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2]。另外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教学资源,对于创新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生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空间了解语文知识内容。

(二)优化语文教学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程基础为导向,其教学资源、教学材料以教材或辅导资料为主,但是事实上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教学,日常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积极拓展相关知识内容,所以说传统语文教学比较单一、死板、局限性较大,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另外即便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拓展知识内容,但是仅依靠语文教师的板书和语言表达,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双减”政策下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们充分了解知识内容。所以根据以上情况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衔接,帮助学生们拓展相关的生活内容,让学生们实现学以致用,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4]

此外“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教学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引进更多生活化、实际性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们,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和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逐步完成“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和目标。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的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重视,逐步在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同时也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并且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方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增效减负”。

(一)树立“互联网+”的思维意识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行业都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教育行业也是如此,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育行业的有效融合,不但可以为教师们丰富教学资源,同时还能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对于学生们学习、成长都有重要的帮助。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和“互联网+”相融合的必要性,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现阶段,许多小学教师都会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但是整体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教师缺乏对互联网+教育的正确理解,互联网+教育并不是在课堂教学中简单使用互联网技术[5]

首先需要教师正确认识互联网+教育,通过互联网+思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对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的改革,还能创新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实现小学语文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另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一个正确的“互联网+”思维,不仅需要了解现阶段互联网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还需要把“双减”政策“互联网+”的理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通过互联网技术逐步完成“双减”政策要求,让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得到不断优化,使课堂教学向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转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互联网+”进行融合,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寻找关于小蝌蚪生长的视频资料,并且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课件中,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播放这些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等方面的兴趣,另外对于丰富教学资源和拓宽学生视野等也有重要帮助。

(二)建立“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激发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6]。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们逐步喜欢学习语文、热爱语文,这样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逐步提升。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台上讲、学生们台下听,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收接受知识,整体的学习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氛围十分枯燥、沉闷,学生们无法感受学习的乐趣。

“双减”政策下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想参与、愿意参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且帮助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教学体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双减”政策下要加强与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依据这两方面内容逐步优化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构建一个开放、高效、智能的学习环境,这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帮助。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转变以往知识讲述、文字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直观、形象地了解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这样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的内容时,许多小学生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但是对于每个季节的气候特点了解较少,这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春夏秋冬的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四季特点,并且让学生们将这些特点和情况一一写出来,通过这种教学铺垫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们回忆四季变化、了解四季特点的思想,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等。

(三)引入“互联网+”的教学案例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体的局限性较大,许多教师基本都是以课本内容为主,很少对学生们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容拓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结合。“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强语文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都有重要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和“互联网+”的融合,给学生们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们的学习视野,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转变以往语文教学的局限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PPT引入相关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们如何实践,另外在PPT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像他们的学习情况、认知程度、兴趣爱好等,通过教学案例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相结合,提升PPT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观看PPT幻灯片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真正符合“双减”政策的教育教学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双减”政策要求,逐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且实现“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给学生们构建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且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具有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优化语文教学内容等作用进行阐述,最后对树立“互联网+”的思维意识、建立“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引入“互联网+”的教学案例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的实施对策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吉妍.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0):65-67.

[2]姚忠伟.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分析[J]. 辅导员2022(8):22-24.

[3]马学娅.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J]. 文渊(小学版),2021(8):2394-2395.

[4]段玉雯.“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03):82-84.

[5]张雪.“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与“互联网+”融合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0):155-157.

[6]朱小花.“双减”背景下基于教育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作业布置[J].数据,2022(05):159-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