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一课一得;高效课堂
正文
一、基于一课一得标准,制订课程教学目标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是要遵循一课一得的标准,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制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与初中这个阶段学生语文基础的积累以及认知情况相契合,目标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目标也要具有阶梯性。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进行知识的备课,进行教案的设计,并将制作好的课件和学案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并完成提前布置的预习题。
以《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正式讲解文章之前,教师要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提前研读,了解朱德元帅的人生经历并根据八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制定关于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的事例,了解母亲的品格以及对作者的影响,根据所阐述的社会背景,体会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感激与怀念母亲的情感。根据此教学目标,教师要运用互联网搜集近代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从而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案,学案中既要有新知识的预习内容,又要包含课前预习任务:声情并茂的朗读文章;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将关于母亲的事例用小标题进行概括;根据文章中母亲的生活背景和母亲做的是总结出母亲的品格。以上预习任务从易到难,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前预习。
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有效导入课堂教学
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特征非常明显,而且与实际生活又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语言文化知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而出的,而语文知识的内容也能够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随着新课标内容在学科教学中的推行和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增强课程实施的前进性和实践性目标,教师更加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会利用生活化的图片和视频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或者是微视频,借助多媒体将生活场景进行呈现,同时通过提出与知识相关的问题,将生活与语文进行紧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相互交流,可以有效地导入课堂教学。
以《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文章中描绘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感悟和体会,从而共鸣文章中所体现的父子情深。教师在讲解本篇文章时,可以根据本文主题内容,将生活中体现父爱的实例进行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用图画和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比如,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一位外卖员父亲背着两三岁的女儿送餐;暴雨天气,由于雨伞太小,一位父亲将整个伞倾向给孩子,自己的后背却被完全淋湿。当学生观看完这些视频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趁机进行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是否经历过视频中的事情?或者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类似这样的画面?”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作答导入新知识。
三、结合课文精彩片段,渗透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理解语言文字并掌握知识,教师就要抓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对这些精彩片段的分析与讲解,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内涵和情感有所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以及学生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一旦学生思维发生变化,教师就要针对其变化进行教学。
以《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激扬向上的情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等表达技巧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优秀革命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本篇文章作者的相关生平事迹、写作背景等资源进行整合并呈现给学生,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有所了解,才能从整体的角度感知文章内容。在学习第二段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根据本篇文章的题目我们便能够知晓,本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赞扬白杨树,但是为什么在第二段中却只字未提白杨树?那这段是否可以直接删除?”教师要给予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大胆阐述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在对第二段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本段描写的是壮美的西北高原景观,突出雄壮和伟大,用本段的单调与后面白杨树“傲然地耸立”作对照,突出白杨树的不凡之处。
结语
在一课一得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高效的学习知识,从而快速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俞天明. 生本理念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方法[J]. 语文教学之友,2023,42(04):11-13.
[2]刘飞. 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的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3,(06):1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