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数字经济;制造业;优化路径;深度融合
正文
引言: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株洲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制造名城,制造业发达,数字经济潜力较大。为了实现株洲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株洲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当前株洲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在构建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优化路径,借助数字经济推动株洲制造业的发展。
1株洲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1.1产业政策不完善
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株洲市面临着产业政策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中小企业不仅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创新能力更强,而且更需要政策扶持。但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不完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株洲市政府尚未出台针对小信息产业企业的项目人才与技术支持政策。这些都是产业政策不完善的体现,会给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的融合带来不利影响。
1.2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障碍依然存在
传统制造业体制僵化,其影响依然存在,这使得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依然存在障碍。株洲市虽然制造业发达,并且数字经济潜力巨大,但株洲市也是老工业基地,且央企、国企较多。相较于中小企业以及私企,央企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更大,与数字经济结合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再加之央企在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相对更加保守,使得株洲制造业转型发展与数字化改革进程缓慢。
1.3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加速
近年来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增加。但电子信息产业以交通装备电子配套产业为主,涉及的专业计算服务与软件企业则相对较少,尤其是中小互联网企业则更少。目前株洲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几家大型企业,并且以交通装备电子配套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不利于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要想使信息产业发展提速,单纯依靠几家大型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应大力发展中小和专业的信息产业企业。
2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路径
2.1制造业生产过程数字化
流水线作业是传统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形式,流水线作业推动了制造业规模的扩展。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不仅要优化制造业生产形式,同时也要推动制造业采购与销售渠道的线上化,并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强化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借助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制造。
2.2制造企业平台化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平台化转型升级是变革的主流趋势。平台化转型可以使制造企业在平台上完成采购、销售以及售后等工作,借助平台优势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并通过平台实现信息高效共享。另外,制造企业平台化还能推动企业之间的融合,能够集中企业资源开发新产品与新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强化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驱动力。
2.3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借助数据要素实现制造过程与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制造业服务化并不是制造业空心化,而是提升制造业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业服务化一方面体现在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另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方面的服务化。前者是指制造以及物流等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后者是指售后、保养、维修等方面的融合。
2.4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工业软件云端化的推动下,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的数字化工厂,制造过程智能化则是数字化工程的主要特点。为此,应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中工业硬件的升级,推广应用数字经济中的工业软件,大力支持数字工厂建设,以此来推动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3推动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3.1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应加大新基建的财政拖入,打造协同设计、柔性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新基建应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并借助电、水、交网智能化改造等方式构建智能化供应链网络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动落后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产品技术,优化其产业结构,转变相关产业落后的面貌。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可以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另外,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政府服务平台,共同为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能够推动株洲制造企业朝着智能化与数字化方向发展,提升新技术、新材料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效率,有助于提升株洲制造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同时工业互联网还可以作为制造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拉近二者的距离,提升相互之间的沟通效率,为实现个性化定制奠定基础。
3.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株洲市政府应引导和鼓励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提升对数字经济以及新产业的投放力度。以往株洲的整体贷款投放对象主要集中在个人住房按揭方面,信息与数字产业并未得到有力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强对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引导,促使其加大在数字经济方面的投放力度,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政府还应鼓励中小企业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并鼓励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中小企业普惠贷款的发放,使中小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还应提升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实力,才能给予中小信息企业更多的担保支持。
3.3加强人才培养
株洲不仅是湖南地区的制造业强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好的城市,在推动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株洲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为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奠定人才基础。学校应结合融合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机器人设计、大数据统计等,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应加强校企合作,借助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提升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能力。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引进优秀人才,由政府牵头,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并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助力数字经济与株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数字时代,只有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才能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株洲市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城市,不仅制造业发达,而且数字经济潜力巨大,株洲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许志玉,吴剑辉,吴可怡.国内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知识图谱研究[J].对外经贸,2023(05):31-35.
[2]吴雨萌,王婷.数字经济—制造业—物流业融合发展空间关联研究——以贵州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5):14-18.
[3]孙天昊,王妍.数字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供需均衡模型的实证分析[J].统计学报,2023,4(0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