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焦炉调火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焦炉调火 加热制度 结焦时间 炉温控制
正文
一炼焦调火工作的目的及影响因素
炼焦调火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焦炭质量的好坏,炉温不均匀会造成炭化室内焦炭不能均匀成熟,甚至造成推焦困难,影响焦炉的稳定生产,严重的会损害炉体,因此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不仅能降低煤气消耗,提高热工效率,而且能有效的延长焦炉寿命,保证焦炉的持续稳定生产,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焦炉的炉温变化受外部客观影响因素很多,除了调火工本身技术因素外,还包括配煤比、单炉装煤量、煤气发热值、天气变化、生产操作是否正点等因素,因此调火工必须随时掌握这些客观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节,力求焦炉温度的稳定均匀。
二如何评价调火工作的好坏
第一,要看焦饼是否均匀成熟,有无生焦和过火焦,成焦率情况如何。第二,要看所制定的加热制度是否有利于炉体保护,过高的标准温度会对砌体造成损伤,过高的集气管压力会造成炉门冒烟着火。第三,看各项温度、压力指标是否达到技术要求。第四,要看加热设备的维护情况,尤其是煤气管件的严密情况。第五,看是否有个别高、低温火道长期存在,由于某种原因出现高、低温火道是常见的,但处理是否及时,方法是否妥当,同类问题处理是否迅速至关重要。第六,看调火技术是否过硬,排除故障是否及时,每当炉温变化时,能及时找到原因,采取合理的调节方法。第七,看炼焦耗热量指标完成情况。
三制定合理的加热制度
为了确保焦炭在规定的结焦时间内沿高向、长向均匀成熟,必须制定和严格执行焦炉的加热制度,根据结焦时间、装煤量、装煤水分、加热煤气、气候等实际条件的变化,对焦炉加热制度进行及时的调整。焦炉加热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温度制度、压力制度、与流量(煤气、空气、废气)的供给与调节制度。
四焦炉生产延长结焦时间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市场或某些客观原因焦炉不能维持正常生产时,一般会采用延长结焦时间的方法降低生产能力,维持生产。在这种不正常的生产状态下,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及时确定新的加热制度:结焦时间延长以后,由于炭化室硅砖积蓄得热量减少和供热强度降低以及结焦时间的后期保温的影响,而使直行温度波动的幅度较大,其波动的幅度随结焦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应根据焦饼中心温度的测量和及时的调节及时确立新的解热制度,为防止炉温突然下降对炉体造成损伤,对结焦周期的调整不能一步到位,而应逐步调整。
2.横排温度与炉头温度的调节:随着结焦时间的延长,焦炉横排曲线开始变形,30小时左右炉头温度急剧下降,横排曲线变形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炉头温度降低的幅度。因此,调整横排温度的主要方法是增加炉头的供热量,以满足炉头火道不断增加的散热损失。一般情况下,炉头温度要求与同侧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于±50℃。具体办法可加大炉头附近位置立火道煤气小孔板孔径,降低中间靠近立火道煤气小孔板孔径,同时对空气过剩系数进行调整。
3.煤气主管压力的控制:由于结焦时间延长会遇到煤气压力降低的情况。此时可采用换小孔板的方法保持煤气的主管压力在500—1500Pa范围,孔板的截面积视结焦时间的延长程度而定,一般可采用为原截面积30—40%的孔板。
5.集气管压力与温度的控制:结焦时间延长以后,由于产生的煤气量少、出炉间隔时间较长,使集气管压力较低,波动较大。因此,延长结焦时间时,使用鼓风冷凝系统的大循环管,可以有效保持集气管的压力,并在装煤前后及时调整大循环管中的循环煤气量,以保持集气管压力的稳定。
6.制定出炉计划的要求:每炉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坏炉体严密。应均匀出焦,使煤气量均匀,使集气管压力保持稳定状态。
公司为响应国家环保要求,决定把结焦周期由20小时逐步延长至36小时,从而降低产能,维持生产。为顺利完成任务炼焦分厂特作出如下调整:
制定合理平稳降温计划,分步骤把标准温度:机侧由1300℃降至1160℃,焦侧由1340℃降至1200℃。
(1)焦炉推焦计划
日期 | 炉号 | 时间(开始) | 周转时间(h) | 操作时间(min) | 检修时间(min) |
11月3日 | 1-4 | 11月3日0:00到11月3日20:00 | 20 | 9 | 0 |
11月3日 | 1-4 | 11月3日20:00到1月4日18:00 | 22 | 10 | 220 |
11月4日 | 1-4 | 11月4日18:00到11月5日18:00 | 24 | 11 | 230 |
11月5日 | 1-4 | 11月5日18:00到11月6日20:00 | 26 | 12 | 240 |
11月6日 | 1-4 | 11月6日20:00到11月8日0:00 | 28 | 12 | 360 |
11月8日 | 1-4 | 11月8日0:00到11月9日8:00 | 32 | 12 | 600 |
11月9日 | 1-4 | 11月9日8:00到11月10日20:00 | 36 | 12 | 840 |
(2)炉温管理
标准温度控制
周转时间(h) | 机侧(℃) | 焦侧(℃) |
20 | 1300 | 1340 |
22 | 1245 | 1285 |
24 | 1190 | 1230 |
26 | 1160 | 1200 |
28 | 1160 | 1200 |
32 | 1160 | 1200 |
36 | 1160 | 1200 |
以上数据由炼焦分厂提供
煤气工长按照36小时周转时间、操作时间12分钟(安排检修时间)、制定焦炉推焦计划。
划。调整标准温度、机侧标准温度整到1200℃,焦侧标准温度调整到1250℃,期间避免出现高温号。热调班保证地下室煤气主管压力,确定合适的集气管压力。保证在任何操作条件下,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压力不小于5Pa。同时为了减少因延长结焦时间形成低温而对炉体造成损伤,炉头温度控制在950℃以上,测量全炉横排温度,避免出现高低温号。加强炉墙、蓄热室部位、小烟道双叉部位、斜道正面等处的密封工作,减少气体窜漏。加强炉体严密性,对炉头墙部位进行半干法喷补,对炉体灌浆和密封,加强炉门口、装煤孔、上升管盖等部位的密封。煤气工长负责将焦炉回炉煤气管廊DN600蝶阀关至40%,二层蝶阀DN600蝶阀关至30%,总管阀门控制回炉煤气流量保证煤气主管压力不小于500Pa。
通过一系列计划周详,行之有效的工作开展,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炼焦分厂顺利、快速、平稳的完成了延长结焦时间的任务,使焦炉炉体的损伤程度降到了最低,炉体的完好性得到了较好保证。
焦炉调火是炼焦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一门不断探索总结的学科,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规律,不断思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才能为企业的稳定、长效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昭章.炼焦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焦炉调火编写组.焦炉调火[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8.
[3]陈鹏编著.中国煤炭性质、分类和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陈国铭著.统计质量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