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彭刚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

摘要

在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无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大多采用了信息化管理,但由于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注,因此,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的研究与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如何实现科学、系统、可行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分析

正文

前言随着基建投资的持续增长,建筑业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地位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建筑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进行国内工程承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施工企业的竞争。随着建设工程的日益复杂,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需求与日俱增,迫使建筑企业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争取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我国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设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管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

1.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1.1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地是一切工程管理活动的源头,是整个工程运作的关键环节。一旦一个项目获得了成功,那么接下来的管理流程就会开始,这个项目将会获得80%的利润。但是,项目的管理范围很大,关系也很复杂,包括例如采购与成本的关系、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工期与安全的关系、成本与安全的关系等等。要想在控制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因素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顺畅的沟通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些工作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数据计算、统计、分析来完成,花费的时间较长,出结果的速度较慢,还存在着很难被发现和修正的盲区,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现代办公文化的发展下,传统的纸质、笔记的管理方式,早已被时代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的计算、统计、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式。在工地上,所有的联系都是透明的,监控和追踪就成为可能。在责任的实现上,就能及时地发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找到最好的办法。

1.2建筑企业成本及利润的角度分析信息化管理

由于 CPI的持续上升,各类原料的价格和劳动成本都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迅速地增加,但建筑商和开发商所签的买卖合同却无法跟得上物价和劳动力的持续上涨,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程,最后的投标报价仍然保持在五年前的水准。这进一步侵蚀了建筑业本就微薄的盈利空间,因此,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当前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这是当前很多建筑公司所提倡的第二种管理方式。二次管理,就是组织、管理、现场的管理、现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要做到集约化、精细化、透明化,管理成本上的繁琐,倡导简洁高效;在采购费用上去除了层层的代理和转包,直接到达了供应商的末端;消除施工指导中的无效指示,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在工地的布置上,改进了工作面的衔接,减少了物料的积压,减少了工人的窝工化,减少了专业人员的无缝配合。

2.建筑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收集和整理基本的数据,还要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比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物料控制等。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对建筑信息的分析。现代建设项目投资大、规模大、施工复杂,施工企业联合施工的方式使施工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增强,施工效率得到了提升,既实现了施工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又实现了项目管理的一体化。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成,为建筑企业实现多方协作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基础,加强了各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工期、质量、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对建筑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与综合运用,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典型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地录入,一方面是为了确定工程的承建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以后的工程招标中,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运用智能分析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对员工进行了学习,对工程项目的动态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是新时期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个不可取代的优势。

3.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分析

3.1构建统一的标准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标准化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企业间、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有利于解决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向着标准化、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信息化的全面发挥。同时,要尽快建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使其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先导,并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良好的势头。另外,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质量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系统种类很多,但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导致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法判断系统的优劣。

3.2明确建设目标

建筑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同时,要根据其经营管理方式和产品特性,确定其发展的阶段目标。对建筑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与企业的沟通、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逐步完成阶段的任务,可以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比如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内部网络,增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数据的互联互通;通过互联网建设市场体系,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支持;利用信息化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优化和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式,促进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3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但由于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因此在建立自己的信息化体系时,也不能完全复制别人的模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从企业的制度、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各个层面进行正确地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政策和实施战略。只有如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才能真正为企业的业务和发展服务。

3.4工程施工审批流程现代化

目前,施工企业由于审批手续烦琐,往往会延迟施工进度,从而导致施工进度的不必要延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施工企业可以把传统的施工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精简,利用互联网作为中介,让审批程序在短时间内快速运转。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各部门会对本线、本部门要建设的项目进行立项,由部门领导提出书面的建议书,提交给行政部审批,再由总经理审批。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可以直接取消纸质申请,只需要由各个部门在网上传送文档进行流程审批,并保留原始资料。

3.5施工工程质量监管的现代化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施工项目的监督,包括原材料不丢失、不挪用、不更换、施工项目交期是否一致、施工进度是否合理、施工人员是否违规操作、偷工减料、期满谎报等违纪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却是司空见惯的,其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目前,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出现,可以采用监控设备等信息化手段,例如在项目的外部设置施工进度监控器,以便有关部门的主管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施工队要定期向施工企业报告有关的情况,这样的报告不需要面谈,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在大楼的顶部进行卫星定位和监控,对大楼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既要深入到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又要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对外信息披露中,树立自己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可信度,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信息平台,鼓励建设单位在重点项目上实行多方合作,与国际上的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孙颖坤.建筑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和实施策略探索[J].经营者,2017,31(8).

[2]王菊花.浅论建筑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0):56-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