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文体互动”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文体互动;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文体互动”是指写作文章与原文的内容和体裁之间的互动与和谐。其中,写作文章与原文的互动主要是指读者对文本主要思想的理解,对文本关键词的优化,选择相似的语言风格描述,采用逻辑故事展开思维。书面文本与原体裁的互动体现在描写的细节和背景、人物与当时社会形态的关系、文本的结构等方面。“文体互动”教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理念,“文体互动”教学策略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和写作。然而,无论其具体应用还是应用价值都不简单,在相应困难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其实际应用情况无疑较差。因此,找到一个更好的策略在阅读后继续写作是必要和重要的。
一、读后续写简述
在语言教学中,读后续写是将读和写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读后续写”,即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地阅读,梳理文章的脉络、要旨,了解文章的内容,并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运用作家的文体、思维特征,设计出一条合情合理、尽量接近文本的叙事方式、再现作家试图揭示的社会现象、抒发的感情等,也可以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采用“一个故事,几个结尾”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读后续写是一项阅读复合写作的学习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半开放性的环境中,经历“阅读+推理+写作”的过程,也是“理解+创造+产出”的过程。读后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学生具有在交互协同下将故事继续下去的能力。
二、“文体互动”的涵义
“文体互动”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不同文体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它强调了不同文体之间的融合和对话,以及通过这种融合和对话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常常会将不同的文体元素融入同一作品中,以达到更丰富的表达效果。例如,在一篇小说中,作家可能会穿插描写性质的诗歌段落,以增加作品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或者在一部戏剧中,作家可能会使用散文的描写方式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这种文体互动可以打破传统的文体界限,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
此外,文体互动也可以发生在不同作品之间。作家们常常会借鉴其他作品的文体特点和风格,进行创作上的对话和互动。例如,一位作家可能会受到古典文学作品的启发,将其中的文体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展示对传统文学的致敬和创新。这种文体互动可以促进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丰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深度。
总之,“文体互动”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不同文体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它强调了文体的融合和对话,以及通过这种融合和对话创造出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文体互动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三、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文体互动”教学策略的有效应用策略
1.挖掘网络写作资源,拓宽读后续写渠道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共享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平台上的写作功能也在不断丰富,高中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基础素养的培养。尤其是新高考,试题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对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应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拓宽阅读后续写的途径,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短篇网文,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连贯性,形成一个完整的新故事,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吃瓜者”变成“看”网文,变成思考者。这样一种构建“网络+教育”课堂的思想,就是把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网络小说和读后感连结在一起,使读后感更强,更“扎根”。
2.融入写作训练目标,引导高中生续写故事
如果想要续写阅读材料,学生首先要做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引导高中生去理解历史阅读材料的情感基调和语境,从而鼓励高中生在文本中沿着故事发展情节进行写作。比如说,在读后续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高中生对整个课文的思想内涵解读,使高中生明白课文语境,从而提高他们的故事写作能力。
例如,高中英语老师在教学生读续写的时候,可以通过续写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课文的结尾去想象后面的故事,然后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原来的故事内容,找出原来故事的创作者和作者的意图,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此外,高中学生也应多学习一些原创的故事,以保证他们有充足的娱乐空间。其次,老师可以引导高中生用思维导图将他们想象出来的东西排好顺序,得到一个故事的提纲,最后,高中生用关键词、短语将文章的内容表达出来,最后,高中生再写出一个故事的概要,从而帮助高中生进一步明确续编思路,提高故事续编的合理性,保证后续部分与原文相符。
3.注重语言呈现一致性
一篇优秀的作文,既要有富有创意的情节,又要有连贯的段落,更要有优美而丰富的语言。英语阅读和后续写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生仅靠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语言的运用才能使文章优美。汤谢红指出:“语言协同能力是指考生在续写时运用文本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既与考生本身的语言学科素养有关,也与原文中词汇、语法的使用频率有关。”在课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善于构造故事情节,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学生自身也比较注重情节构建,但他们对原文本中的语言风格特点很少,甚至没有关注,从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脱离了原来的风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需要学生注意几个关键词语的语言特征,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准备。例如:“loving, sweet,absent-minded和 forgetful”这几个词,都代表着母亲是一个慈爱、幽默、健忘的母亲,因此,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母亲的性格描述也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又比如:We had trouble finding a hotel with a vacancy.“trouble”一词也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因为它暗示着“有麻烦”,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继续第一段时,去描述他们在搭帐篷的时候遇到的“麻烦”。这种注重原作词句的导引,能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如何体现出原作语言风格特征的连贯性。
结语
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读后写能力的指导和培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文体互动”为主要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读后写能力的提高。“文体互动”的教学策略比较抽象,所以教师有必要把阅读与写作这一教学活动转变为常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要时刻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状况,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为完善读后续写的教学方案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徐芹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1(8):60.
[2]白宇.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分析[J].高考,2021(6):47-48.
[3]谭英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生英语,2021(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