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焦康亮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

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是在房建的基础底板和墙梁结构施工过程中,预留合理的临时施工裂缝,当建筑各结构沉降伸缩现象结束后,使用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将预留缝隙填充密实,以此保证建筑结构整体完整性,避免建筑裂缝出现。后浇带施工技术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平直缝、阶梯缝、企口缝等,平直缝后浇带施工技术一般适用于房建施工薄膜板的安装和拆卸,由于渗水线路较短,抗渗能力不强,很难保障作业面的质量,导致在房建施工中应用不是很广泛;阶梯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施工要求比较高,施工难度虽然比较大,但是对施工进度影响较小,适用于房建施工工期比较严格的情况;企口缝后浇带施工技术也是比较常用一种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保证结合面的牢固、密实,抗渗能力比较好,但是这种技术需要花费的支模费用比较高,需要施工单位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后期拆模过程中,难度也比较大。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并结合自身经济实力,选择适合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以便能够顺利开展房建施工。


关键词

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过程;保护措施

正文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等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有效减少变形缝设置数量提升建筑整体使用性能的技术;是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将基础底板、墙体、梁、板等在建筑同一位置设置的临时断开施工措施。利用后浇带将建筑在结构上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单元。待结构单元之间整体沉降或变形稳定后采用刚性技术连接成整体的施工技术。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间是发挥其性能、降低外部条件引起裂缝的关键。因此应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且其变形监控量测数据稳定后,严格按照规范、设计要求的浇筑时间进行后浇带浇筑施工。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在道路、楼房、桥梁等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类型及具体施工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路面接缝与楼层衔接处出现裂缝,往往会影响施工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可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对沉降处进行修复,并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使路面与路面、楼层与楼层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若施工技术应用不规范,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应总结施工经验,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发挥该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沉降差带来的负面影响。

2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混凝土二次浇筑

应按照补偿混凝土施工手段,展开二次混凝土浇筑施工。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通过此种方式对混凝土等级以及强度进行调整。如果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进行混凝土块的松动处理,则应展开浮浆清理以及后浇带垃圾清理等各项操作,通过对高压水枪的运用,做好各项的冲洗处理。完成清洁处理之后,需要对积水展开操作,以防因为积水影响而使后浇带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受到干扰。如果发现后浇带存在钢筋锈蚀的状况,需要通过对锈蚀部位进行防锈处理、及时浇筑等操作,避免再次发生锈蚀问题。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振捣操作的控制,保证旧混凝土能够与新浇筑混凝土保持充分接触的状态,并要在完成浇筑施工之后,通过对麻袋的使用,对其表面进行覆盖保护,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养护的方式,避免出现施工区域遭受到破坏的状况。应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相应要求之后才可以展开后续施工,以防施工过早对混凝土的质量形成破坏。

2.2防渗漏技术措施

项目后浇带技术应用中,需要开展施工防水和使用防水。该项目沉降后浇带在结构主体封顶且沉降趋于稳定后、温度后浇带在后浇带施工完毕60d后,由下而上分层进行后浇带封闭作业,封闭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后浇带防水施工。后浇带浇筑施工完成后,新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之间的位置属于防水薄弱区,此处也须开展防水施工。对于防渗漏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断面形式的选择,通常会采取V型缝或者是企口缝,主要是由于断面的线路比较长,交接面大的情况下不容易出现渗水。保证施工要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平直缝联合止水带或者是中部加设止水条的方法进行防渗漏处理。

2.3后浇带收缩与沉降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需对后浇带收缩情况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常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2个月左右可确认其完成约30%的收缩变形,此时即可安排后浇带部位的封闭浇筑作业,避免因混凝土收缩应力过大引发主体结构开裂问题。在沉降量观测环节,选择在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后浇带浇筑作业,借此便于释放不同层高建筑物间的沉降差,配合沉降量观测等技术措施的应用,确保将沉降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及早完成后浇带混凝土的封闭浇筑施工。

2.4科学处理施工缝

如今,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超长后浇带也越来越常见。在处理超长后浇带施工缝时,施工人员必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施工不会对周围建筑造成破坏。施工人员可遵循以下流程。(1)施工人员需要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用铁钻子等工具清理施工缝中多余的木方等杂物。(2)施工人员应根据建筑工程的使用需求设置垂直缝。(3)超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需仔细清理钢筋施工缝,确保底模表面不会黏附水泥浆,之后对其进行凿毛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完成清理作业前,还需要适当洒水,使施工缝保持湿润,以方便进一步处理。

2.5准确设置后浇带形式和尺寸

在房建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施工环节,为了充分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的断面形式,明确各种相关参数,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稳固性。通过对当前阶段房建工程建设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断面形式: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及V形缝等。在确定截面形状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的特性,以保证其截面形状的一致性,避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如果墙体结构或板结构的厚度不超过0.3m时,可以采用平直缝进行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同时也能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另外,相关参数指标也是设置后浇带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设置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如果混凝土结构截面形式为矩形,应将后浇带的间距控制在30m~40m之间,同时还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确保性能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关注天气情况。

结语

后浇带作为建筑施工中改变沉降、温差、结构变形等引起的复杂内力的重要预防措施和有效的解决途径。其施工周期长、细部处理繁琐、防水要求高等特点是后浇带施工中需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围绕后浇带施工中作用和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对施工中的要求进行了说明,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辛向阳.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6(14):100.

2]王煜.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6):69.

3]李嘉龙.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9):211-211.

4]吴昊,田思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40-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