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研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胡明亮

邯郸市水利工程处,邯郸市,056002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提高,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条件和水平也在日益改善。近年来,中国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代水利与水电工程的应用领域上也有所突破与进步。不过,在具体的实施工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无法取得理想的实施效益。所以,应注重现代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的问题,将它视为一种重点任务。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问题

正文

随着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逐渐多,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对社会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其核心的基础问题是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所以,就需要先做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使得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得以成功地进行施工。在水利与水电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着一些关键性的科学技术难题,如垂拱隧洞施工建设的支护及衬砌、建筑渗漏处理,以及石质结构高边坡的技术解决。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概述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利水能工程的建设也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安全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建筑公司在水和水保护工程中加强对建筑技术问题的实际应用和分析。水和水能保护工程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工期长、材料投入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为确保和提高水和水能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必须首先审查和应用其技术建设问题,然后分析和讨论技术问题,找出最合理的措施并加以优化,以提高水利工程和水电站的施工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

2.1受地质环境影响大

在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包括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和地形地势,因此水利建设部门应做好对建设项目施工强度的控制。

2.2施工现场偏远

一些地理位置不好较为偏僻的地区成为工程修建的首选场所,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的不便,在进行施工的同时,可以发现这里有着很多的弊端,例如在运输方面,所需的物资较难运送,导致施工进展较慢。

2.3施工工程量大

工程的建造一般都是一项体量巨大的建设工程,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很多,同时施工繁琐,建筑质量又很大,所以在工程建设时,安全往往放在最关键的位置,所以,工程建设的难点也就特别大,而施工方法的选用也就必须特别小心,并寻找最佳方法。

2.4施工的危险系数较高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同时,又要人在水上、水下同时进行操作,这又提高了困难系数,由于诸多要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多个领域中,始终处在劣势。

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常见施工技术

3.1锚固技术

在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最常用的多阶段应用方法就是锚固性方法。它因施工消耗量相对较低、施工管理较为简单、技术实施耗时相对较小、效益稳定、可实施性好等优点,目前大多已被广泛应用在,尤其对于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以及对于人力物力耗费较大、成本需要有效控制、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程中;此外,在对施工队的技术进展、工程实施困难度等有具体需求时,也适合采用锚固性方法。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现场施工时,使用锚固工艺可大幅增强施工安全性、提高工程实施有效性,利于降低施工成本。而在此基础上,也可将此施工手段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强了现场施工的有效性。

3.2导流及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建筑闸坝项目的施工导流设计尤其关键。实施导流的导流方法将直接决定项目的时间长度、建筑效率高低和工程造价高低及是否安全度汛。所以,在工程实施前期都必须进行导流工程。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都必须在河流上实施,可通过修建围堰的方法实现施工导流。但因为实施导流对工程施工的时间造成了直接干扰,所以时间的分配、导流措施及具体的施工方法等,都必须很严格地根据国家有关重大工程施工项目的要求实施。

3.3混凝土施工技术

不同的施工工艺对于水利水电的建筑技术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其重点在于针对建筑材料而采取的施工方法,从总体上而言他的施工方法都是相对简单的,并且具有各种的优点,同时由于这类混凝土的施工法在各个建设种类当中都能够进行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建筑的品质得以较好提高,对于施工建设正常地进行提供了较为理想保障。水泥是施工建设中所需要的基本建筑材料,而水泥的施工技术运用是针对水泥的基本特性进行的施工过程,而水泥的施工技术运用则能够使得对于施工建筑物的结构优化程度得以较好提高,使得施工建筑物骨架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如此进行则能够为后期进行的建设奠定更加坚实基础,为施工建设将来提供出较为理想环境。与实际的建筑实践相结合来作为理论依据,并针对不同的建筑设计施工工艺和需要的元素进行了优化选择,使成本分配比的科学性获得了提高。目前,由于这一类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当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同时也对建筑产品质量方面也具有相当保证,所以对水利水电的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当中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方法。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4.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

工程实施质量偏低有两个方面因素。一个是建造手法。水利工程的建造因地制宜,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实施方法。水利工程的这种特点也就要求现场的建筑必须具备灵活性。但一般的建筑施工方式因较为滞后,受地理影响偏大,是不能适应这一特点的。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少从业人员对水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由此造成从业人员对上层提出的实施计划产生认识偏差,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产生技术性问题。

4.2施工技术选择问题

在水利水电项目的实施技术阶段,对于技术项目的选取主要是基于该工程的具体实施条件而进行考虑的,从而确保水利水电项目是实施标准能够达到相应标准。不过,在现场作业时,项目的人员对项目所在的环境在并未做出充分考察的前提下,就编制出了施工计划,导致编制出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目的结合的水平达不到要求。

5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5.1防渗技术问题及优化分析

渗透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生渗透,将显著缩短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更严重的是将给企业和人民财产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渗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5.1.1灌浆技术

灌浆工艺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水力将固化物输送至地面,并利用固化物增强对混凝土底层的防渗功能。目前,中国主要的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项目均是采用灌浆工艺。在这里重点介绍了一下土堤坝体的劈裂灌浆技术:土堤坝体劈裂灌浆技术主要是利用向土堤坝体灌输固化物以增强对坝体的防渗功能,进而改善工程总体的防渗功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坝坝体的应力规律,在水坝坝身轴线上建立灌输孔,进而把固化物灌输到灌输孔里,使浆液和坝体互相传递、挤压,进而改变坝渗漏的应力位置,从而起到增强坝渗漏稳定性的目的。在实施土堤坝体劈裂灌溉方法中,需要根据坝漏的实际状况加以深入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方法。全线劈裂注浆成型方法应该适用坝漏存在许多贯通性裂纹与坝渗漏的构造不平衡的问题。如果坝漏只有小部分的存在裂纹,只需要在裂纹中采取局部注浆成型的处理方法。

5.1.2防渗墙技术

在中国的水利水电的建筑施工建设中,最常用的防渗技术便是构建反渗墙。防渗墙工艺具备了强度好、厚度低、长期耐久性强、施工成本低以及防渗效果好等的优点,所以在目前大多数的水利水电的建筑施工中,都选择了防渗墙技术作为施工的重要防渗手段。但是因为防渗墙的类型繁杂多变,所以施工单位还需要针对施工条件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宜的防渗墙工艺对整个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进行防渗管理。

5.2导流问题及技术解决措施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采用施工导流方式,可以使河流绕过施工地点向下流,从而确保在项目施工的时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不会受河流聚集渗透的危害,为工程人员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进而有效地保护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改善了项目施工的品质,同时降低了白煤以及河流汛期对水利水电施工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导流方法是水利水电施工使用十分普遍的先进方法,不过在现场使用面临不少的困难,由于施工方法不正确、坝址位置不正确而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技术处理方法包括:

5.2.1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施工中国环境保护法导流也是传统建筑导流方式的一部分,在一般情况下,若由于水利水电建设中不能分期导流,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整段实施的中国环境保护法导流。在采取整段施工中国环境保护法导流的地区,一般都要采用全截施工环境的方式,对主河道上段进行截断,而在采用这种方式的同时,还在河流边上也要建立泄量工程,以便于疏通拦截的河道。在采取整段施工中国环境保护法导流的地区,施工条件通常要求在河道范围狭窄、河水湍急、基坑作业面较小,也没有采用纵向施工条件的地区。

5.2.2分段围堰法导流

施工的分段环境分流法是指将空间用于阶段性收银机设计,分段施工环境分流法还有另一种含义,即收银机的阶段性环境分流法,即在施工环境中从技术上对施工空间进行阶段性分流。这种环境导流方法通常用于施工周期长、河水量大、河道长的情况。在分段或阶段实施环境导流方法的阶段,必须在早期使用狭窄的河道进行排水,在后期使用完工的建筑物进行排水。在实际使用的流程上,分期施工环境法导流可以大致分为二个类型,分别是缺口导流和底孔导流。

6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其他问题和措施

6.1施工技术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水利与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实施与运用者都是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与专业知识也直接关系到技术运用的效率。而当前在中国,众多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问题也都由于工程技术本身的缺陷所产生的。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工程的有关规范并未加以规范的贯彻落实,又缺乏很好的现场工程技术运用能力,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理,从而造成该项目施工效率降低。此外,施工企业缺乏对施工的资料、设备及工艺手段和流程等进行全面地了解,也造成技术难题的产生。

6.2全方位地对工程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

想要更高效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从而降低工艺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工艺管理体系,落实并严格执行工艺管理标准;然后,我们需要从过程管理入手,努力提高技术、施工人员和应用技能以及专业技能的质量;对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机械材料和设备符合相关要求和工艺标准;为了分析具体的技术问题,需要提前进行适当的测试,以提高工艺技术的准确性,以减少工艺问题导致的质量问题;有必要对应用过程和技术应用的整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整个技术过程的应用质量。水利水电建设公司也必须做好这项工作,并利用这项工作进行技术和运营实施。

6.3对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不足

在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现代水保护建筑公司主要根据应用技术规范和某些预防措施进行应用测试,通常不会在早期对适当技术的应用进行具体测试。采用试验段法对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技术应用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在实际应用新技术之前,水保护项目的施工公司必须对新技术进行必要的研究,并可以通过试验段验证应用新技术的可行性,以解决此类问题。

6.4施工技术中不科学的勘探设计

目前,中国的水利水电站建设技术之所以不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问题在于它没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水利水电站施工中的非科学勘探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和图纸没有经过现场彻底、充分的审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基础没有得到严格落实,导致最终项目实施方案严重不合格也使得了工程质量缺乏有力的技术保证,在延长了工程建设周期的同时也给后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埋下了很大的技术隐患。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建设必然离不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它是中国现代水利与水电技术的基石和核心,在较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程度和技术的发达程度。所以,中国的水利和水电方面的专业人士必须推动该行业的开发与进步,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影响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开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6):128-129.

[2]王超,俞小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其中存在的问题[J].居舍,2018(22):77.

[3]林琳.水利水电工程中相关建筑施工技术问题探讨建议[J].居舍,2018(15):53+68.

[4]于洋.小型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07):369+371.

[5]赵亮.水利水电施工技术问题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8(01):2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