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
摘要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防范措施
正文
对于预制装配式,借助专门的工艺技术,将建筑结构的制作布置到预制的厂房内,而后通过物流,将制造完成的建筑结构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布置。针对这种建筑方式,它不受常规建筑过程的影响,强调几个部分一起完成制作,建造过程不一致所引起的材料损耗问题得到消除,效率显著提升,成本投入得到降低。从工艺方面研究,它大致包括两个过程。第一种是制造过程,主要指工厂完成建造所需要部件的制造工艺。从结构形式研究,大致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基本的通用框架系统,包括剪力墙、框架等系统。针对预先准备施工结构,这种改进所体现的是工艺的革新和提高,同时,必须使工艺提升成为关键和前台。预制装配式主体施工技术的第二个阶段是组装,就是说,根据预制构件,实现合理拼装,促进结构主体施工的进行。这一过程的难度很大。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含义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的最大优点与特色,就是可以完全采用装配式砼浇筑方式,与国内常规的建筑施工技术相结合,这样更有效地改善了建筑施工效率。装配式砼浇注工艺是指运用先进工业生产方法来制造相应的砼结构,而该工艺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则在于混凝土房屋基础构件的柱、墙体和楼板等重点部位的制造与处理,以及通过利用这种结构进而对房屋内的平台、墙体等重大部位的安装。在实际的建筑施工活动中,设计单位通常使用专用运输车辆运输预制组件,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得机械损坏。此外,施工单位还聘请了专门的施工人员进行吊装和连接作业,将预制件放在施工现场的特定部位,钻孔连接预留梯子钢筋,最后通过连接结构等作业完成预制件的组装,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框架,从而增强了房屋的整体稳定性与总体施工力量,进而提升了整个建筑的总体施工效率。使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有效地压缩建设时间,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降低建筑材料的使用,从而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项目的综合性能。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2.1设计标准化
装配式建筑普遍实行标准化建设,进度快、效率高、经济性好。而标准化建筑设计本身也适合于工艺完善、经济合理、客户需要量大的企业,在现如今建设面积与规模迅猛扩大的形势下,预制装配式结构通过规范化建设可以较快地较快地进入企业,适应社会。
2.2生产工厂化
预制件的工厂化生产是中国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装配式建筑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由工厂生产,工厂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模具成型和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工厂化生产有利于缩短工期,调整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在统一的工厂生产线内,大大提高了建筑构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建筑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耐火性、防潮性、隔音性和隔热性,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有效控制。
2.3施工装配化
装配化施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时间和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整洁有条理。
2.4管理信息化
装配式设计和现下的流行的BIM设计概念相辅相成。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功能与仿真特征,钢筋预制装配式的结构从方案设计到验收以及维护阶段的小组都可以实现全局把控,并可以正确调度资金,降低成本,减少实施时间等。
3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来源与发展状况
预先进行装配式房屋的建筑方法来源于欧美,但从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国人的关注。当时他们认为中国古老的住宅建设方法需要革新,必须有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成批生产大量可用于施工的建筑物,但不能将所有工艺流程都规定在施工现场完成。英、法、前苏联等国也曾首先做过努力。如英国一八五年在伦敦建造的用钢铁骨架嵌玻璃构成的水晶宫,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预先准备装配式建造。
中国的建筑装配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总结苏联和南斯拉夫建筑业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开始对中国建筑业实行标准化、工业化和机械化管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件和装配式安装工程,提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的道路。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例,虽然中国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已经走过了发展的主要阶段,但在这一时期,中国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体上仍然相对落后,一方面,因为唐山地震震中附近的中国大量预制混凝土构件已经损坏,使得我们对预制结构技术的应用还比较保守;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国内的预制水泥结构也面临着长度较小、结构承载力差、延性低、结构类型简单等许多问题。这也就严重妨碍了预制水泥构件在中国的开发。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预先可以装配式节点施工技术的理论发展已日益深入,技术条件也日益完善,而最近十多年来,预制水泥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预制水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研究开发工作也在日益深化;而另一方面,人们又发现了其潜力尚有待于继续深入挖掘,尤其建筑技术的发展、材料加工机具的增加,都为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混凝土配合材料大大增强了预制构件的性能,如纤维复合筋和环氧涂层钢材等都可以很明显地提高构件的耐磨性和极限硬度,因而增强了结构的耐久性。同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在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耐久性等方面也有所作为。今天,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开发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迅速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4.1建筑技术革新
预制装配型房屋是以工程标准化建造理论为依据,以“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屋等特征的房屋,逐渐成为世界房屋科技发展的主要潮流。预制装配式施工流程中,所用的墙、柱子、墙体、内地下室外墙面、窗户、台阶,以及管道预埋等配套结构,都能够由企业生产完成,实现了施工方式由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工业的过渡,真正做到了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改革。
4.2节能环保效果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国家政策始终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而装配式建筑技术完全符合这一要求。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施工方法具有节能、清洁生产、降低材料消耗等优点。同时,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导热系数较低,可以更有效地避免热桥问题。例如,当使用相同厚度的绝缘材料时,热损失可减少约20%。
4.3工期优势
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的同步,特别是在工厂预制过程中,其维护周期显著缩短,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工期。此外,由于传统建筑工地受冬、夏、夏和雨季等天气因素的影响很大,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只需要在现场进行简单的组合安装,因此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也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5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5.1渗漏水问题
预制装配式的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大多出现在预制构件的水平接缝部分,而预制式地下室外墙面的结构设计方法不当、水平接缝灌浆措施不严密等均可以导致外墙水平接缝部分的泄漏。另外脚手架孔、螺杆缝封设不严密,也容易造成外墙泄漏。
5.2预制构件连接环节存在问题
预先准备装配式施工过程中,结构衔接十分重要,如果衔接过程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效率。预制构件连接过程中,注浆成型饱满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旦存在这一现象证明灌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堵塞,不进行处理将关系到最后的灌浆质量。另外,灌浆料的错位也极为普遍,它们将给后期施工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施工出现预制结构偏离,而且偏离范围很大,说明设计没有稳定性。
5.3预埋管线或预埋点位遗漏或定位偏差
预制构件的预埋管线如果缺少、偏位,就会导致实际施工中需要在结构表面二次挖沟的问题耗工,同时也很容易损坏预制构件。产生的管线遗漏,大多是指预制构件施工过程中的管道没有按图纸施工,或在深化的图纸中遗漏了。如预埋工程中构件内的管道设置偏位的问题,或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未按图纸定位,固定良好或振捣不良。
6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防范措施
6.1合理使用辅助工具
为了提高预制施工节点施工的正常进度,确保预制施工节点的任务能够完成,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辅助方法进行合理使用,例如在角板安装过程中使用“L”型悬挂,它可以将角板提升过程中产生的电压转移到“L”型悬架上,有效减少角板断裂等问题,有效提高角板安装质量。同时,在板材制作和安装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护角”,既可以保证板材生产和安装设计的顺利进行,也可以有效保证其施工质量,从而有效控制板材生产和设计中的质量缺陷。此外,对于其他预制构件的施工,还可以采取适当的配套措施,以提高预制结构节点的综合效益和设计质量,这为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2控制叠合板施工流程
为了解决预制或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复合板断裂的问题,有效保证复合板的性能,应控制复合板的跨度大小,以确保其能够有效缓解结构中可能出现的应力损伤问题。控制复合板的跨度,应对复合板的最大偏差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完成复合板的正确布局,防止复合板吊装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损伤,有效保证复合板吊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板的应用效果,应积极开展复合板吊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复合板吊装过程中的坠落问题,通过对特拉斯钢筋吊装的妥善处理,有效控制了复合板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作业奠定良好基础。
6.3合理增大对位孔径
在以往的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中,往往会存在着预制钢筋绑扎与预应力孔的对位现象,这也是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必须在符合结构施工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预应力绑扎的对位孔洞数量,以增加对位预应力绑扎的进孔量,使预应力绑扎的纵向整体稳定性得以显著改善。另外,还要积极完善结构施工现场与建筑构件制造厂房间的协调联系,以进一步改善结构设计的精确性,确保结构能够符合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的各项规定,保证了钢筋大直径绑扎的准确性,使结构的错位现象的出现几率得以合理降低。另外,还必须严格进行施工阶段的检验操作,以便于能及时发现预制钢筋尺寸以及预应力孔洞的偏移等情况,进而对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作出适当改变,从而使预制装配式节点的施工技术更具备科学性,并有效提高了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的综合技术水平。
6.4有效固定预埋构件
在完成浇筑混凝土各点浇筑面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接线板错位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的主要处理办法就是在混凝土各点施工时,将线箱连接到适当位置,从而提高了接线板的紧固效果。同时,也需要根据预制装配式建筑节点施工的特殊性,制造一种专门的接线板,在接线盒的尾端添加钢板捆扎条,在混凝土施工时,将其绑扎到适当部位,从而有效克服了接线板的错位问题,使预制装配式建筑节点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此外,为防止已预埋施工水电管线的脱落现象,还必须进行钢筋振捣前后的检查施工,先完成钢筋振捣前后的检测,再完成钢筋振捣后的检测等,从而实现了对水电管预埋施工线剥落行为的有效控制和防止,从而使得经过预先的预制结构及装配式节点施工过程的全面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7总结
中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中,针对技术创新的探索持续深入开展,总体上取得的成果十分令人充分肯定。想要在今后的工程中达到良好的效益,就需要坚持提高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方法的可靠性、可行性,并坚持在工艺的检测、研究等方面,依靠系统性的技术措施来实现。相信在今后的工程中,预制装配式节点施工技术一定可以做出良好的业绩,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37(05):28-30.
[2]张小保.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8(09):99-100+80.
[3]王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4):219.
[4]宋娟,贺龙喜,刘聪聪,杨期柱.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3):11+44.
[5]李哲峰,陈凌霄,张狮林.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措施[J].低碳世界,2019,9(07):2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