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维护研究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张艳 李元珍 王小松

鄂尔多斯市营盘壕煤炭有限公司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3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向于智能化,多元化,集约化,规模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领域的改革,机电一体化设备相对于传统设备而言,性能卓越,操作便捷,体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大幅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生产效能。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功能繁多,结构复杂,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运维人员将在诊断和维修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故障诊断技术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维护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维护;研究

正文

1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

1.1学科交互性特征突出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多种技术形式,含多领域知识,能够发挥微电子和机械技术的优势,对推动工程机械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2整体最优化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支撑下,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日常运行时的能耗降低,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1.3技术应用经验丰富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成熟,实践经验逐步积累,作为相对成熟的技术,具有可行性。

1.4工程机械具备的性能

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践行节能环保的发展路径,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发挥工程机械在自动化方面的优势,以便更高效地施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保证施工精度,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机械设备的功能丰富,操作较便捷,需在设计阶段践行人性化理念,提高人机交互水平,使操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更为高效地操作。工程机械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随着工程机械使用时间延长,其在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逐步彰显,能够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目标。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2.1数控技术

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制造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且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前瞻性较强。且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造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数控技术作为一种控制手段,主要借助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过程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减少人为误差。首先,数控技术操控非常灵活,可应用于各种智能操作系统,有效保障系统内部数据处理、分析、采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其次,依托数控技术能够使得操作流程更加简化,只需要提前设定好数控程序,数控机床就能自主工作,从而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最后,数控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使机床自主工作、自主判断、自主分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降低高自动化生产中高精度加工的难度,有效保障高精度零件的生产质量。当前,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所使用的数控技术多为CPU+总线模式,可实现三维仿真模拟,机电一体化技术得以充分凸显。

2.2传感技术

近年来,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加之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出台,加速推进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智能制造成为焦点。其中智能传感技术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障国家工业平稳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具有较快的运行效率,传感器在运行时可以对动态化图形数据进行实时收集,然后通过传感器传输手段,第一时间反馈所收集到的图像信息。同时,因传感技术运行效率高,因此能够很好地减少生产时间,从而控制生产成本,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与技术保障。传感技术还可以进行高质量数据处理,当数据传输到传感器后,基于终端系统控制,能够开展数据信息处理,从而满足制造生产需求。在智能制造中传感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之中,尤其是在位移、位置、速度、压力检测方面基本上都安装有高性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加工状态、刀具状态、磨损情况等,可对误差进行灵活的补偿与自校正。不仅如此,依托视觉传感器的可视化监控技术还能实现对数控机床的智能监控。在配电系统中,传感技术的运用也非常广泛,配电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需要24h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监控,传感技术可对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关键点位温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还可以通过视觉传感技术对配电房和重要设备进行可视化监控,有效降低了配电系统的风险和管理难度,提升了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在柴油机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工程机械的运行负荷较大,对机械的动力核心提出较高的要求,为顺利推动机械运行,通常配套柴油机。技术人员通过降低柴油机污染物等级和提高燃油效率等方法,实现柴油机运行状态的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柴油机的自动控制提供可能,在合理的控制机制下,可以降低柴油机日常运行中的废气排放量,提高其动力性能;能够及时监测工程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保持运行全程的最优化,使用自动控制调速器能够保证柴油机的合理运行。在动态化调控机制下,柴油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提升。

3机电一体化技术及维护对策

3.1提高故障诊断的精确程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兼容性较好,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给故障的排查和诊断带来了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在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运维人员要科学、合理、多元化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技术来提高诊断精度,使用高密度、高精度的检测仪器,避免检测误差,减少故障诊断时间,减轻工作强度,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生产企业还需重视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其工作责任感,全面保障工作效果。

3.2建立故障诊断系统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逐渐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构造日益复杂,无形中提高了故障诊断的难度。科研院所、各大高校、相关企业要加强故障诊断系统的建设,根据设备类型建立相应的故障数据库,及时更新故障诊断技术,共享故障诊断难题,分享故障诊断经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故障诊断系统,帮助工作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3.3关注故障的演变过程

传统故障诊断观念只注重故障结果的排除,而忽视了故障的演变过程,往往是在设备完全无法使用时才介入,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故障诊断时过于依赖运维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个人素质,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诊断维修经验,才能够达到准确诊断故障的相关要求,如果技术不到位、经验不够丰富,极其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运维人员在进行设备日常检查时,很难监测到设备处于故障发生之初的参数异常信息,更难以准确定位故障位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企业和运维人员要注重故障的演变过程,建立从日常巡检、分类记录、参数记录、工况对比等一系列的诊断流程,定期统计设备关键的工作参数,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并建立故障数据库,同时关注设备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小故障,注意隐患问题的渐变性,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4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在性能迅速提升的同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故障的发生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给故障的排查和诊断带来了难度。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元化综合应用多种先进诊断技术,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关注故障的演变过程,建立故障诊断系统,推动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芸.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装置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9):128-129.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2.09.053.

[2]廖秋梅.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智能监测系统设计[J].电工技术,2022(17):117-119+122.DOI:10.19768/j.cnki.dgjs.2022.17.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