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汽车故障检测;必要性;应用
正文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汽车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对于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来说,更好地把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跟原有的工作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和检测方法,是立足于当前环境中势在必行的工作方式。只有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汽车故障检测中去,才能够使这项工作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创立良好的品牌,打开更宽更广阔的市场。
1分析在车辆故障检查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问题需求
近些年来,不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汽车在性能、能耗、环保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而这主要是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车的电路和油路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以往的车辆事故检查是讲究“听、看、闻、摸”以及修理人的体验,且存在很大的局限和边缘性,加上积累经验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尤其是现代车辆事故检查使用的计算机数量的日益增多,系统也越来复杂,且趋向于智能化、模块化,所以在车辆事故检查中通过单一的手段实现检查已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车辆事故检查中要强化现代技术的运用,比如在事故检查中增加计算机故障仪的使用,就可以由过去的人工检查实现信息化检验的过渡,既可以促进事故检查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升事故检查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强烈的必要性。
2现代信息技术对汽车故障检测的影响
现在的汽车,相对于以前的汽车来说,其能源消耗方面,燃烧情况以及尾气排放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观:源消耗更少,燃烧更加充分,尾气排放量也降下来了。这些情况的改善都与现代信息技术在汽车电路以及油路等方面的应用分不开。在没有故障诊断仪的时候,维修人员就像老中医一样,对故障的检测主要依靠“听、看、闻、摸”以及以往的经验。但是,因为这些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边缘性与局限性,同时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且汽车电路本身就十分复杂,所以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的汽车维修人员着手研究新的检测技术,电脑故障诊断仪就此诞生。这项仪器被广泛应用后,汽车故障检测的工作从原来“以人为主,经验为辅”的传统检测方式转变成“依靠信息技术来检测”。这种转变,不但提高了汽车故障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故障检测更加准确,出错率大幅下降。使得汽车故障检测更加地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得以立足于当下的环境之中。
3汽车故障检测中如何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几点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汽车维修技术,应该如何在汽车故障检测领域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呢?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做出了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3.1基于信息技术的仪器设备在汽车故障检测中的运用
在汽车故障检测过程中,除了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基本的诊断外,还应采取基于信息技术的仪器设备加强汽车故障的诊断,常见的诊断设备主要有随车检测和专用检测设备进行诊断。在采用随车检测设备进行诊断时,主要是利用汽车中基于微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功能对汽车的故障进行检测和诊断,但其只能将本系统中的线路和装置发生的故障诊断出来。而通过设备对车辆地监测与识别,例如车辆专用检测设备具备监测快速、检测准确的优势,对于监测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这些仪器设备中加强了大量信息技术的运用。当传感器发生故障时,控制器可以自动地在控制器单元中保存相应的故障信号,当检修时能够通过诊断仪读出在控制器单元中保存的故障信号,对迅速、正确地判断故障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3.2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的几点浅见
在汽车故障检测中运用故障树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故障树图纸,图纸中应将检查故障的维修顺序和检查与维修要点等标注在流程图之上,从而对检修状态进行直接观察,且操作便利。尤其是能有效地有效地表达事件的因果关系,将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明确地指出,为故障的诊断提供坚实的依据。例如在对汽车制动信号灯故障检测时,就能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加强对其的检测。但是在使用之前,需要对汽车制动信号灯的工作原理一个基本的认识,当驾驶员压下制动踏板时,汽车制动灯开关的触点就会闭合,此时候电源也会接通,从而亮制动灯,而制动灯的熄灭则刚好相反,当驾驶员松下电器公司制动踏板时,汽车制动灯开关的触点也会断开,此时电源也会切断,从而灭制动灯。但是在制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制动灯无法正常点亮或一直长亮或者亮度不一、忽暗忽明,甚至不亮。此类故障的检测也可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加以解决。以制动灯无法正常点亮为例展开了故障树的基本构造,因此,在这一故障中,如果故障出现就是制动灯无法正常点亮,而导致这一故障出现的原因主要较多,主要有导线接触不良、制动灯开关损坏、制动灯灯泡破裂、熔丝破裂,问题有时单独的发生,也有时共同出现,而且前者往往比后者出现的记录表要大,所以在通过问题逐一排除之后,就能够找出了导致制动灯无法正常点亮的主要症结,以便于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排除故障,进而达到了修复的目的。
3.3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尾气分析仪在车辆故障监测方面的运用应用
通过对发动机废气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就能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有没有发生故障。而尾气分析仪则通过对在工作状况下不同的发动机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分析测试,以确定发动机中有没有产生故障。发动机废气分析中需要研究的重点信息还有点火正时间、催化气体转换器的转化效果和气液混合物的空燃比等。如果发动机系统差甚至导致气液混合物地过稀失慎平衡,则氧气和碳氢化合物的读数也会高于正常值;而如果发动机系统处于低工作室,混合气较浓时,则氧和二氧化碳的读数也会低于平均值。可以利用发动机尾气分析仪,对发动机系统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所生成的发动机废气进行研究,得以为故障诊断的可靠信息。
4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相应的仿真技术、VR技术也日益完善,利用计算机的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出现实环境的零部件,从而提供了一个可以高度模拟的教育情境,从而构建起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平台,从而提高了课程的互动性、理解力,了解学习者的心理行为特征,让学习者得到帮助与启迪。从而使学员在虚拟的情境中得到的体验,这既培养了教学乐趣,也可以更方便地训练他们解决问题能方式与技巧,从而提升素质。在虚拟环境中开展的模拟课程可以让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车辆维修与检验的流程,可以帮助他们有效掌握基本的知识,对车辆维护教育将会重要的促进效果。
由于现代汽车是高科技产品,它将电子、通讯、机械、液压传动等融为一体。一辆汽车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各种技术的融合,汽车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就需要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来进行维修保养,这也是开设汽车维修课程的原因。现代汽车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汽车维修也涉及各个方面,因此汽车维修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跨度非常大。现代汽车维修主要是对汽车的故障进行诊断,以及汽车的保养、零部件的换修,这就要求汽车维修课程要加大实践比重,探寻高效的教学方法。
5汽车维修一体化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 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
车辆修理学科教育过程中,随着一体化课程的引入,虽然大大增加了学员的实践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问题,例如部分零件较厚,在拆装过程中很易损伤;缺乏熟记拆修的过程和条件,盲目拆修造成零件在反复使用后损失很大,甚至部分零配件严重缺失,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经过理论知识学习,熟悉了相关结构原理,但是在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的环节中,二者又对应不过来,在实际运用中,不少学员都是头脑一片空白,不清楚自己掌握的是什么,不懂得怎样分析问题,处理故障,这也是当前车辆维护专业学员的通病。
汽车维修专业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的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传统的一体化教学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还缺少一个桥梁,讲理论的时候觉得听懂了,到了实训场地看见一堆的零件,又不懂了,部分零件的核心是藏在壳体内的,学生很难从外部直观地看到内部的运动状态,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5.2 学生专业知识僵化
汽车维修专业的知识体系一直处于不断更新的阶段,尤其是对于新的车辆零部件来说,新的车辆出现后,其内部必然会产生新的修理问题,因此要求学校老师完善知识库。不过就目前的车修专业课程而言,学校老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点大多还是集中在课堂上,在很多职业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都是由学校老师自己撰写的,但在撰写过程中由于受限于学校老师的个人水平以及经验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部分理论知识点较为过时和片面,已经无法适应各个企业车辆修理的实际特点。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教材知识内容展开复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认识内容出现了相应的僵化局面,他们往往盲目片面地相信教材上的维修内容是合理的,而对了解到的最新的维修信息和技术更是不屑一顾。
学生知识的僵硬对于学生学习汽车有着一定的危害,因为车辆修理工作是一种整体的概念,各部分的基本操作参数都必须记住,同时汽车各部分系统包括空调、整车电路、点火系统等,都会在不同的车型中有着不同的体现,而知识的僵硬使得学生维修知识内容更新不及当时,从而无法掌握最先进的汽车保养理念和学习合理诊断汽车问题,从而影响未来学员汽车修理实力的提高。
6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6.1 解决重难点问题
车辆修理教育方式中,对于知识的学习则主要依靠理论知识教育方式,主要的就是理论知识教育能够让他们迅速融合在实际的情境之中,构建出对车辆修理故障的基本认识,以最少的知识帮助他们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就目前而言,多数职业院校的学员知识水平有限,知识能力有限,如果刚上手就实践会导致学员记忆的逻辑错乱现象。所以采用知识教学先行的方式能够有助于他们迅速形成车辆修理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熟悉知识点。而在对于汽车技术的重难点方面,可通过仿真技术将现实的汽车零部件转变成虚拟的场景,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方便地从各个角度对零件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模拟该零件的实际操作状态,不怕学生由于实际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身体受伤,甚至零件损坏。而对于部分汽车的技术知识点方面,因为学生一味地通过理论推测的难度比较高,存在着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会使学生造成困惑,而可以通过电脑计算机仿真技术将虚拟出的虚拟零件,让学生再加以模拟运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观察、判断与了解,同时应用自己所学知识中的,或者利用排斥技术进一步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这些途径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理论和内容的掌握。如在电喷发动机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点之后,老师就能够利用模拟软件来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剖析与设计,把发动机不足,启动难的问题体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出故障诊断,并通过对发动机的气缸、油压系统的喷射状态等进行测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对事故做出更有效的解决,在这过程中,他们必须逐步地做出检查,在排除问题之后并不代表结束,还必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作出修正,使他们在对问题反思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其学习意识与实际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使他们掌握了怎样学习实践,以及怎样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
7结语
综上所述,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车辆事故检查方面的应用加以研究有着非常重大的价值。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车辆检测工作者,应该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在认识到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车辆事故检查中所运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选择针对性的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车辆事故检查工作,以便更好地推动车辆事故检查效果的提高,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事故进行合理地消除。
参考文献
[1]刘峰.汽车故障自动检测与维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
[2]江鲁安,张朝晖,张晓豫.浅谈虚拟技术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1):116-117.
[3]赖世明.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3(12):217-219.
[4]谢伯论.故障树分析法在汽车故障检测中应用[J].汽车维修.2008(2)
[5]段明社.数据流分析在汽车故障检测诊断中的应用(四)[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