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杨水敬

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

市政道路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促进城市持续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城市中的车辆越来越多,相关的市政道路工程也变多,规模也较以往更大,实际进行施工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软土路基施工建设,因为相关的施工工艺非常复杂,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为确保道路施工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需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标准,强化对施工技术的控制,避免施工时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增强路基强度,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

市政道路;公路病害;置换技术;软土路基

正文

引言

在当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当中,为了切实保障软土路基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用软土路基技术来进行必要处理,最大程度避免道路变形和沉降现象产生。整个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以及规范,对软土路基整体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在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进而切实保障市政道路施工整体质量以及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显著地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水平以及市场竞争能力。道路施工属于相对较为复杂和系统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当中,要求各方面成员相互配合才能够拿到理想的成效。

1软土路基特点

1)塑形体积应变。通常软土路基结构中包含部分的絮状物,其也是软土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絮状物结构完整,则强度比较稳定,不然就会出现松垮、稀释问题,从而造成地基结构失稳,例如路基不均匀沉降、滑动以及挤压等。此外,絮状物长期受到外力荷载作用后,就可能会引发软土路基塑形体积应变,严重影响路基结构的稳定性。所以软土路基施工之前,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剪切试验,然后结合试验数据以及地质条件等,采用合理、有效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以显著增强软土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2)结构不均匀。软土路基结构内部土质呈现松软状态,整体硬度比较差,而且同一区域的不同土层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受到外力荷载作用后,软土路基会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形成类型不一的断层,长期还会造成市政道路塌陷,直接威胁到道路交通安全。3)抗剪性能弱。相较于其他路基,软土路基结构更容易出现压缩及变形问题,而且其抗剪性能比较弱。当受到车辆荷载作用后,由于抗剪强度偏低,路基结构稳定性偏差,所以就会发生断层现象。

2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2.1路基挖土方

施工前,精确测定开挖范围,绘出实测横断面图,为后续施工和土石方调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用机械化完成土方挖掘施工,使用推土机推土配合装载机和自卸车运土,使用平地机和人工的方式对施工排水沟和边坡进行整修。使用横挖法处理短而深的路堑,从路堑两侧开始挖掘整个横断面。使用分层纵挖法处理路堑较长、深度与宽度不大的路堑。(1)对一般路基和机动车道:对挖方段、不填不挖段或填方小于80cm路段,超挖至设计路床下80cm,采用80cm厚石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设计路床高程,分层夯实的压实度≥96%;对填方大于或等于80cm的路段,采用优质素土回填,回填后分层压实,然后采用80cm厚8%石灰土分层压实回填至设计路床标高。(2)辅道:对挖方段、不填不挖段或填方小于80cm的路段,超挖至设计路床下80cm,采用80cm厚石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设计路床高程,分层夯实的压实度≥95%;对于填方大于或等于80cm路段,采用优质素土回填,回填后分层压实,然后采用80cm厚8%石灰土分层压实回填至设计路床标高。(3)人行道:清表后属于挖方段的,超挖至设计路床下40cm,采用40cm厚6%石灰土,然后采用优质土分层填筑碾压,压实度≥90%。要分类挖掘和使用路基填料的土方。如果施工材料不能满足设计的标准,需要及时将其处理掉,并运送到指定的位置存放。土方挖掘采取自上而下的顺序,不能出现超挖和乱挖的现象。挖掘施工时,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挖掘到边坡线跟前时,预留一定的宽度,确保在刷坡时,设计边坡线的土层不会出现被扰动的情况。在挖掘路基时,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截水沟、边坡坡度的尺寸和位置进行修改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审批,尽量保留边坡上稳定的孤石。挖掘到路堑床部分时,及时完成路床施工任务。

2.2回填土软基施工技术

回填软土路基方式可按照下述四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施工技术人员应结合设计方案,对软土路基进行分层回填。先对其铺设300mm以下的土层,同时实施基层路面碾压作业,进一步增强路基的密实度,接着再开展第二次填筑作业,正式进行回填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先对所需填土的用量开展合理计算。其次,借助装载机开展软土路基碾平处理,当路基足够平整后,再通过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建议将碾压次数控制在八次左右,如此才能有效达到路基密实度标准。在借助压路机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应结合相关的操作流程,一方面,应对边缘部位进行碾压;另一方面,要对路基中间部分进行碾压。再次,应科学选取填料,填料主要运用粗砂,以保证足够的压实性,若是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其中添加一定的碎石,但是应对碎石进行合理分布。最后,应第一时间对软土路基沉降现象开展观测。结合有关的施工要求,监理方需定期开展施工地段检测工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应借助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测点及转点进行固定处理,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其前视距离应控制在15cm以内,同时保证观测距离都在3m以上。

2.3换填技术

换填技术是软土路基常用的一项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浅埋深度小于3.0m的软土路基。而换填技术的实践应用必须提前把软土路基表层杂物清理干净,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换填材料,最后实施软土路基填充。其中对换填材料的选用需要高度重视,应按照技术标准要求确保换填材料具备良好的抗压性与稳定性,从而提升软土路基结构的承载力,确保市政道路项目的建设质量。此外,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换填后路基碾压密实度进行严格控制,采用机械设备+人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反复整平与压实,以增强路基压实度,强化软土路基结构稳定性。

2.4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主要就是指在软土路基上设置相应竖向排水井,使天然土层当中孔隙水可以被逐渐的排出,有利于土壤孔隙比得到大幅度降低。通过使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迅速解决路基沉降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强软土路基的稳固性。为了能够促使土层固结速度得以加快,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土层排水途径,同时,让土层排水距离得到大幅度缩减,还需要促使路基固结整个过程得到缩短,增强软土路基自身抗剪力,有利于其承载力得到提高,保障路基上进行施工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确保工程项目基础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软土路基必须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施工重点和难点是由于软土路基而产生的路面塌陷与不均匀沉降。

结语

本文综合分析了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相关情况,找到了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加快了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也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通过不断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市政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发生了明显改善,在软土路基特殊处理以后,市政道路路基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陶.探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1(12):122-124.

[2]李鹏飞,田丰雨.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居业,2021(11):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