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摘要
关键词
房屋建筑业;应急事件管理;施工现场
正文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 经常出现突发生产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及企业财产损失, 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加强针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 尽可能地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是非常必要的。应急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为了预防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发生, 降低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造成的损失, 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 对于确保安全作业以及救援的及时有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1.1预防为主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工艺也更加复杂,涉及工种多,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多种机械设备协同作业、交叉作业,施工材料也愈发多样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亦逐渐增多[1]。一旦出现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难度,对此,在构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时,需要将预防突发性安全生产事件放在首要位置,加强预警监测手段,有效识别风险因素,最大限度的将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
1.2平战结合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日常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平时根据工程施工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强生产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常规工作,为应急处置夯实基础。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平时的训练就可以发挥作用,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可以实现无缝衔接,能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3分级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不可预见性,即使在发生前有一定的迹象,也无法准确预测发生的事件、地点等,这就给应急处置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时,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实施分级管理,根据事件的响应级别,执行针对性应急响应措施,从而快速、高效的对事件进行处理。
1.4全过程管理
根据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突发性事件进行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安全生产事件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违规操作、违规指挥、冒险施工等等,这反映出施工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2]。针对此类情况,在构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时应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从预防、反应、事件评估以及善后恢复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
2.建筑施工企业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管理方法
2.1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管理和预案体系的总体策划及其工作原则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以人为本,明晰应急管理与预案核心环节。把预防意外灾害损失以及有效采取管控措施,降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环境与技术操作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危害造成严重伤亡及财产损失等作为应急管理的首要战略任务,切实提高工程一线各施工岗位与相关作业服务人员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专业技术救援及服务支援力量,有效降低生产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损失;
(2)科学分类,精准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做到严格细致的分级科学施救,遵循先采取综合措施排除隐患险情,进而实行分类抢险施救,最后高效进行善后回复,持续完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力量配置,不断提升科学安全救援处置措施技术水平,确保应急抢险救援处置措施更为科学有效、精准到位;
(3)双管齐下,注重常态化事前预防教育。预防问题处理与日常预防应急技能教育培训、演练相结合,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的日常管理中,做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发生的快速响应准备工作;
(4)统一思想,科学统筹应急管理指挥协调机制。根据上位应急预案、平行应急预案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与责任分工体系,做好应急管理各方指挥协调的紧密衔接,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层级清晰、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的应急指挥救援与协调处置机构,保证事故事件处置的“中枢大脑”能够高效做出响应,为现场应急处置救援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保障。
3.建筑工程施工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管理措施
3.1抓好建筑工程应急管理保障队伍的能力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成立专项应急救援队伍,在项目施工作业过程中按照工程专业组织救援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应急抢险救援演练与施工日常技术防范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相关施工管理与作业人员定期开展针对性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培训,成立一套以工程建设专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为主体,后勤、通讯、财务、宣传等人员为辅助,以专项施工和作业技术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体系。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做好企业应急培训基地的开发建设运营与服务管理相关工作,不断学习强化现场施工的管理能力以及应急抢险救援人员的各种应急处置知识技能,提高从业人员自救互救知识储备与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2夯实建筑工程现场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理
对于各类建筑工程或者施工企业遇到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首先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地方区(县)级政府机关及相关应急管理部门进行书面报告,并按规定同时向相关突发安全事件可能影响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小区及个人发出预警信息,将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危害及时予以告知,在重要区域按规定做出明显警示标识,协助相关医疗或消防单位等救援力量队伍快速开展救援。例如遇到土方边坡坍塌、结构发生倾斜事故等,应及时通知现场相邻危险建筑物人员进行撤离。要通过尽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救援措施控制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危害发生进一步扩散,将可能扩大的危害逐步控制扼杀在一个萌芽态势中,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3.3加大企业应急管理与在建工程应急物资的投入
企业应当充分意识到应急管理投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确年度应急管理投入计划并确保其落地实施。对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投入,应该重点集中于充实应急队伍力量、强化应急教育培训、完善应急抢险设备设施及配备应急保障物资等方面。对于应急队伍的配备,应力求形成以企业领导全面负责,各有关职能管理、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部门参与,具体人员分工负责的应急梯队体系,形成一支统一领导、界面清晰、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应急队伍,确保应急队伍作用的高效发挥。同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持续提升施工机械化作业技术与本质安全化水平,着力营造良好的施工安全环境,不断改善应急抢险设备设施,加大应急保障物资方面的经费投入,对必要的作业防护装备用品、抢险救援专用器材进行储备,切实提高应急抢险救援应对能力。
3.4落实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抢险救援
抢险救援是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处理的关键性环节,主要包括人员抢救、设备转移以及预防次生灾害。在人员抢救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搜救人员要将解救被困人员、积极医治受伤人员作为首要任务,搜救人员达到现场后要快速探测是否存在生命迹象,根据探测信息判断被困人员是否存活,并积极实施救援[5]。在设备转移方面,主要是对事故现场的各项机械设备、预制构件、半成品等进行快速转移,对于遭到破坏的及时进行修复,避免发生次生灾害时造成二次破坏。预防次生灾害也是抢险救援的重要环节,房屋建筑事故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尤其是在特别重大的突发施工安全生产事件当中,可能会形成灾害链,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以及更严重的损失,因此,要积极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3.5做好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及媒体应对
当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后,首先,必须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上报,包括对于事态的评估以及当前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信息真实有效,避免瞒报、谎报、迟报,并积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积极开展各项救援工作以及后续善后恢复工作,尽可能将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要积极与官方媒体合作,同时利用本企业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事件的详细信息,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的详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时要注意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避免滋生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慎重选择传播渠道。施工企业在过程中要积极正向引导,积极主动向媒体通报事件的相关信息,避免非官方信息大肆传播,一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后期再出面澄清将很难消除事件的不良影响。
4.结束语
当发展提速换挡的时候,人们必然会为了过度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生产,这使得施工现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工程整体施工进程的断档。无数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有一套迅速有效的管理机制,以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减少施工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对工程本身和人员带来的伤害。只有在施工当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1] 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2]陈连进,吴方靖,郭定国等.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