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与解决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鹏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第十二中学,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通过分析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指出互动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还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互动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丰富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完善反馈机制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最后总结了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的深远影响,并呼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互动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科学素养

正文


引言

初中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基础知识的传授任务,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这一重要环节却往往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提问-回答”模式,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反馈机制也不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复杂化学概念时,单一的互动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产生学习困难和挫败感。基于此在系统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互动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参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化学教育的目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重要性

(一)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被视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与启发通过互动,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存在的困惑以及思维的盲点。基于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1]二是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将学生积极地引入学习过程,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增强了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此外师生互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互动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并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辩论,这种学术对话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师生互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对学生长远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一是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方法和思维模式的认知与应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表层知识的记忆转向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帮助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这种引导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够使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式提问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促使主动思考、质疑和实验,从而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思维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师生互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互动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生动化,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这不仅增强了直观感受,还让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成就感[2]二是互动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和问题探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学生会逐渐产生探索化学现象背后原理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参与到知识的构建和讨论中来。此外互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和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因此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进一步提升学习动力和学科素养。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

(一)互动模式单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单一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问答式”互动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但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一是这种互动模式主要依赖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缺乏多样性和深度,导致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局限在教师预设的框架内,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二是由于这种模式通常以知识点的传授和检测为核心,学生在互动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参与的动力,这不仅降低了课堂的活跃度,也削弱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此外单一的互动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机械化、形式化,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学生参与度低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存在且亟待关注的问题尽管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是由于课堂上教师主导的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在互动中多处于被动角色,缺乏主动表达和参与的机会。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导致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逐渐减弱[3]二是部分学生由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困难或自信心不足,往往选择在互动中保持沉默,这进一步降低了参与度,使得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此外教学过程中对互动效果的关注不足也是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互动环节时,往往更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这使得学生难以在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进一步削弱了参与意愿。

(三)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反馈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课堂互动中,教师通常关注于知识的传递和课时的完成,而对学生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则重视不足。一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处理这种缺乏反馈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引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二是教师对课堂互动的反馈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片面的反馈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都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反馈机制,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导致在后续教学中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进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对策

(一)丰富互动形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丰富互动形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传统的课堂互动形式往往局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简单模式,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引入多元化的互动形式,以增强课堂的活力和吸引力。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换彼此的观点和理解,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帮助在互动中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二是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也是丰富互动形式的重要手段,通过让学生扮演化学实验中的不同角色或模拟真实的化学情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并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4]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动式白板、在线讨论平台等,也可以为师生互动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形式,使得课堂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内,而是可以延伸到课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互动中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更高效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参与度不仅关系到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深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开放性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封闭式提问,它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在课堂中的存在感和参与感。二是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也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点各不相同,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互动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而对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在讨论中深入探讨化学原理。最后教师应当创造一种鼓励和包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安全和尊重通过积极的反馈和正向的鼓励,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堂上表达自己时的紧张和不安,从而更自信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

(三)完善反馈机制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完善反馈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反馈机制的作用不仅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在于通过反馈的分析和应用,持续优化教学过程。一是教师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反馈机制,确保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测试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疑惑。这种多样化的反馈形式能够帮助教师迅速捕捉到教学中的盲点和难点,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5]二是反馈机制的完善不仅限于课堂内部,还应延伸到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问卷调查等工具,收集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对教学方式的建议这种课后的反馈收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更具针对性,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反馈机制的核心在于反馈的应用教师在收到学生反馈后,应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教学调整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论

通过研究明确了师生互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其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中的关键作用。在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互动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以及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后,研究发现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理解深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包括丰富互动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完善反馈机制等。丰富互动形式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活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参与度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自信,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完善反馈机制则能够确保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调整,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这些对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显著改善教学效果,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从而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呼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互动手段,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袁冬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J].科幻画报,2022(3):177-178.

[2] 王建国.有机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师生有效互动[J].大学化学,2022, 37(3):5.

[3] 刘春凤,宁晓君,孙亚茹.初中化学新手教师课堂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个案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9):4-7.

[4] 洪俊.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前景初探[J].文渊(中学版),2022(5):1-3.

[5] 赵光义,李会奇,张旭.师生互动驱动深度学习的发生——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27):24-26.

 

作者简介:

张鹏飞(1981.3-),男,汉族,河南周口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