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婴幼儿托育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廖毓莉

贵州省黎平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育儿理念的创新,中职婴幼儿托育课程的教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为迎合现代家庭对高品质托育服务的期望,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操能力,要积极开拓创新的教学途径,在其中融入全颖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更多既掌握精湛技能又遵守职业道德的婴幼儿托育从业人员。与此同时,还可以提升教育质量,更是对未来托育行业健康发展的有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职;婴幼儿托育课程;教学创新

正文


在家庭教育观念逐渐转变的当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已成为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辅助,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优质的托育服务对孩子的早期成长和技能掌握有重要的影响。但当前我国托育服务行业正面临着高质量专业人才缺乏、教育教学模式陈旧等挑战,急需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变革和创新。特别是在中职教育领域内,婴幼儿托育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托育服务行业的今后专业水平。对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婴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满足不同家长的期望。

一、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意义

(一)解放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

随着托育服务的推广,人们开始逐渐转变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更多女性选择将孩子交由专业的托育机构照料,走出家庭,重新投入到职场中。这一变化大幅度提升女性的就业率,更有助于实现家庭和职业之间的和谐平衡,当女性和男性都共同为家庭经济做出贡献时,家庭的经济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奋斗的双职工家庭,由于祖辈无法提供育儿帮助,托育服务的兴起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工作,有效释放城市劳动力,减轻家庭的生活压力。不仅如此,女性就业率的提高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托育服务的发展在促进女性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二)婴幼儿托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年轻人在职场中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导致他们的生育意愿逐渐减弱,事业发展和生育计划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由于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和当代社会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保姆照料孩子时存在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选择将孩子托付给专业的托育机构。他们期望孩子能接受更科学、系统的托育服务。因此,当前社会对婴幼儿托育的需求正呈现增长态势,托育行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预示着婴幼儿托育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对托育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度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三)国家不断加大对应婴幼儿托育的支持

当前,我国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托育率相对较低。受各种因素制约,其发展进程略显迟缓,但这反而揭示该行业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之前一年有所下滑,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出生率依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进一步的调研分析指出,在一胎家庭中,有高达六成的父母因忧虑孩子照料问题而对生育二胎持谨慎态度,从侧面反映托育服务发展的滞后对生育意愿的潜在影响。如果我国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婴幼儿托育体系,则能激发更多家庭的生育热情,从而对优化人口结构产生积极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已经颁布实施多项扶持政策,推动托育服务行业的加速发展,并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红利,集中资源和力量促进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壮大,则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而更好地回应社会对高品质托育服务的期待。

二、中职婴幼儿托育课程的教学创新策略

(一)以社区为中心整合各种托育服务资源

为实现对托育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应以社区为核心,促进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早期教育服务人员、以及热心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融合和协同工作,共同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的社区托育服务平台,让该平台将成为工作的基础,激发社区、社会早教机构、各类社会组织、及广大家庭在托育服务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充分挖掘并利用社区居委会掌握的详细居民信息,对社区内的婴幼儿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包括幼儿园、托儿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力求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还要积极引进高质量的早教机构,以此来提升社区托育服务的整体质量。不仅如此,还要倡导并邀请早教领域的专家、资深育婴师、及家庭治疗师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到社区的托育服务中,他们的参与将为社区托育服务带来新的活力,提供更专业、更具科学性的指导建议,也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优质的托育服务,还为中职教育搭建一个实践和学习的舞台。有效推动中职婴幼儿托育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融合,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托育服务专业人才。

(二)明确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定位

为明确婴幼儿托育服务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要先设定细致且全面的专业标准,为人才培养提供引导。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学校与行业及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深入而系统的市场调研,还要积极借鉴全球范围内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理念,以此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实施国家级别的托育师资专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及教学规范。在中职学校,要以这些国家标准为参照,在招生策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师资培训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领域,制定具体可行的规划并执行。另外,中职学校应通过全面的市场研究,准确分析婴幼儿托育服务管理岗位的重要职责及对应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这些职业能力,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即培育具备深厚科学文化知识,熟悉婴幼儿成长发育规律、科学喂养方法及卫生保健常识的学生,他们应该稳掌握婴幼儿日常照料、游戏策划、安全防护、疾病预防、家长沟通及托育机构运营管理等综合技能。与此同时,还要遵循尊重生命、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的职业态度,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胜任婴幼儿生活照料、安全保障、健康管理、家园共育及托育机构运营等复合型技术技能工作。

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时,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刻认识到婴幼儿托育服务管理专业的独特性,它与学前教育在培养目标、工作内容、活动策划教师技能要求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展现专业的魅力和内涵。其次,根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标准,灵活调整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兼顾0-3岁和3-6岁两个年龄层的差异化需求和发展特征,探索如何实现这两个阶段的顺畅过渡。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育教学流程,巧妙地将婴幼儿的日常照料、健康管理和早期教育的实践技能融入课堂教学、专业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中,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和优质。

(三)幼儿托育课程进行创新

首先,必须正视当前托育课程中存在的专业性不足问题。托育机构在课程设计环节,应避免机械地复制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而要深入考虑婴幼儿群体的独特性被照护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要想真正创建具备专业水平的课程,要将心理学、护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确保课程的实用价值和教学效果。对此,倡导跨学科的专业团队合作,共同参与课程的研发设计。单纯依赖某一学科背景的人员来制定课程方案,很难保障课程的综合性和深度,还会削弱其专业性。托育机构应积极引进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通过他们的协同合作知识共享,共同打造出高质量的托育课程,为婴幼儿提供更精细化、个性化的照护教育服务。

其次,托育机构要认识到全球各地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性引入并应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托育课程,没有经过本土化的调整优化,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注重开发符合本土文化特色和教育需求的托育课程,结合当地的教学资源和家长的实际期望。在借鉴国际先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发展,确保研发的课程更符合当地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最后,为提升托育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规模化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为托育服务机构提供明晰的指导和支持。这些政策文件要包含课程标准的设定、教学大纲的制定等方面,协助托育机构建立更规范、系统的托育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国内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整体发展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拟定课程大纲的基本框架。需要明确的是,托育机构在参考这些大纲时,还要结合自身的服务定位和被照护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课程设计理念与实践,有助于提升托育服务的整体质量,还可以更好地符合婴幼儿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

总之,对于中职婴幼儿托育课程的教学创新,能提升托育服务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满足婴幼儿个性化成长的需求。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理念,将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开发出既符合本土实际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托育课程。另外,建立系统化、规模化的课程体系,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托育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此来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托育人才,更为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慧芳,卢丽媛.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J].新智慧,2023,(11):42-44.

[2] 杨婉洁.基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托育课程模式创新研究[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2,(07):93-96.

[3] 周媛媛.微课程应用于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音乐课程探究[J].成才之路,2023,(15):57-60.

[4] 张利洪,唐佳芯,邱楚寒.“美英日新”0~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体系构建经验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1):30-36.DOI:10.139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