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策略的培养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习策略;培养;教学
正文
引言:
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对于当前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语文学习策略的关键期。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研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策略培养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参考。
一、语文学习策略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方法和行为的总和。它涵盖了语文学习的计划、实施、监控、评价等各个环节,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方法和思维过程。语文学习策略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技能性等特点,是学生主动进行语文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1]。
语文学习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在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升。此外,良好的语文学习策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策略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学习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深入。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需求。然而,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系统指导,学习方法也不够高效。这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进步缓慢,学习兴趣下降。
正因如此,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学习策略培养,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引导学生掌握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如复述概括、比较分析、积极提问等,使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思考的好习惯[2]。唯有及时进行语文学习策略指导,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其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培养语文学习策略,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策略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
以学习《白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白鹭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白鹭的外形特点。然后提出问题:"白鹭有哪些美丽的地方?"鼓励学生从颜色、体态等方面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雪白的蓑羽"等特点,初步感受到白鹭之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曾看到白鹭时的情景,在交流分享中引出"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等优美语句,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和想象联想中进一步领略白鹭之美。学生在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观察比较、联系生活、想象联想等学习策略去感悟课文,加深对白鹭优美形象的理解[3]。
又如在学习《桂花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感受桂花的芬芳。在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想象、联想等方法捕捉桂花飘落的美好瞬间,积累写作素材。回到课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仿佛再次置身于桂花飘香的意境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等优美语句,在朗读和赏析中领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回忆儿时摇桂花的经历,和同学分享快乐时光。学生在与文本和生活不断对话中,运用表达交流、迁移类比等策略,实现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
(二)示范引导,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策略。教师的示范过程要明确具体、易于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
以学习《珍珠鸟》为例,教师可先示范如何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课文节奏和语言特点。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示范朗读时的语速、语调和表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和节奏的抑扬顿挫。学生在模仿教师示范的过程中,掌握了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提高了朗读水平。接着,教师可示范如何通过勾画关键语句、批注重点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中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小鸟的可爱特点和动作描写,如"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等,感受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尝试勾画文中描写小鸟与"我"互动的语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示范引导下掌握了划分层次、标注要点的学习策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悟。
在学习《牛郎织女》时,面对难度较大的神话故事,教师可从整体到局部,先示范如何把握故事梗概,再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画出故事线索图,理清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接着,以描写织女辛勤劳动的语句为例,示范如何赏析人物细节描写,如"夜夜月明风清,织女伏机鼓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织女日夜劳作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在示范引导下,学生尝试赏析其他描写人物的语句,如"牛郎夙兴夜寐,树桑养蚕"等,加深对牛郎织女勤劳质朴品格的理解。通过示范,学生掌握了分析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加深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唯有教师示范得当,学生练习得法,才能内化语文学习策略,用之有效,让语文学习更加主动和高效[4]。
(三)小组合作,在探究中内化语文学习策略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策略的有效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在同伴的帮助下获得语文学习策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学习《桂花雨》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课文中有关桂花特点的语句。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借助划线、批注等方法,圈出"金黄的""香味特别浓""花儿开了一层又一层"等语句,分析这些语句对刻画桂花特点的作用。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互相补充,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桂花的色、香、形之美。接着,小组尝试仿照课文语句,集体描写桂花的句子。组员先各自搜集素材,再通过小组讨论、修改,集中描写出桂花的特点。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赏析语句、仿写积累的方法,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在学习《白鹭》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课文结构和语言特色。学生先自主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细致入微地描写白鹭的。然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认识,明确文章从外形特点、动作神态、栖息环境三方面描写白鹭。组员互相补充,借助勾画、批注等方式,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的描写顺序和衔接手法,体会由此营造出的意境之美。小组还可尝试续写或改写课文结尾,练习语言的运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掌握了分析文章结构、品味语言特色的策略,学会从整体把握作品的方法。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风向袋制作"的任务。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搜集资料、准备材料、动手制作。制作中遇到问题,组员相互帮助、共同讨论,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办法。完成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作风向袋的方法步骤,总结操作要领,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创造的乐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等综合性学习策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形式,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习惯养成,使语文学习策略内化为自觉行为
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语文学习策略的内化至关重要。只有将语文学习策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以《落花生》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圈出"土生土长""大家心里美滋滋的""相互照应、相互关心""防止野兽侵犯、鸟雀啄食""只有埋在土里才能生根发芽"等词句,思考落花生的特点,探究文章主旨。教师引导学生畅谈对落花生的认识,鼓励学生利用字典查阅生词,表达阅读感受。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了感悟与疑问,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预习逐渐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在学习《珍珠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层次摘抄优美词句。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借助勾画、批注等方式,摘录出描写小珍珠鸟外形特点、活动神态以及与"我"互动等方面的优美语句,加深对语言的感悟。摘抄时还要注意分类,分别记录在相应的摘抄本中,并尝试仿写和续写,学以致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养成了摘抄和积累的习惯,学会从阅读中发现和提炼优美语句,积累语言材料,为习作积累素材,有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分组研究"我的心爱之物",搜集资料,撰写介绍词,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心爱的物品。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养成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的习惯,懂得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并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纳,学会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提炼要点,组织语言表达,最终完成介绍任务[6]。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策略逐步内化,语文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所以,唯有习惯成自然,策略才能运用自如。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语文学习的特定策略。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种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如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朗读感悟、品析赏析等策略;在习作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修改完善等策略;在综合性学习中,更注重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策略。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指导。面对不同学习风格、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策略内化为自觉行为,做到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结语:
语文学习策略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法宝。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和中高年级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文学习策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唯有学会学习,方能不断进步。通过语文学习策略的有效培养,定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长海.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23,(15):107-109.
[2] 周韶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04):52-54.DOI:10.13525/j.cnki.bclt.202404017.
[3] 杨淑会.“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26(08):122-124.
[4] 林丽英.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3):138-140.
[5] 陈雪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04):122-125.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4.038.
[6] 池叶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24):30-32.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3.24.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