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郑庆库

福建省永安市民族中学 366038

摘要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关键。本文从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出发,在了解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指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逐渐由宏观逐渐向学生的具体发展所转变,也为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新的方向,是开展教学设计的基础[1]初中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及特征分析

对于初中生物学中所涉及的核心素养而言,其中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及态度责任四个方面[2]。其一,生命观念也即生物学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生物学的角度阐述和解释有关的生物现象,进而对生物知识形成整体的认知,以此升华和提炼生物概念。生命观念具体包括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进化与适应以及生态观等理念,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突出特质,且也是开展生物学育人的最直观的体现。其二,科学思维指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崇尚严谨、尊重客观事实,能够从科学的证据和逻辑出发,综合运用比较、归纳、建模等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辩证问题、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其三,探究实践则是学生对生物学的欲望,对生物学想象的好奇以及解决生物学有关问题的基本需要,在解决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中所具备的能力与品格[3]。生物学的探究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并能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创新型人才。其四,态度责任的组成包括科学的态度、健康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4]。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态度责任,更有助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思维,锤炼品格。

2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2.1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

情景教学能让生物学教学更具针对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能增强师生互动,有效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素养。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从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入手设计教学。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为例,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及知识的复杂程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例如,在“种子植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PPT展示莲子、莲花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莲子埋在地下千年也能长成鲜艳的莲花?在这一问题的导入下,教师继续提问,种子的结构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的?种皮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植物被统称为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何区别?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入下,由浅入深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加强学生对种子结构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而更全面地掌握种子植物的特点。基于问题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观察分析、总结学习内容,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种子植物内部结构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生物学教学内容

生物学教学的开展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学时教师要用好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和教学资源,以此来烘托生物学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能够联合实际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教师以生活为背景,将所要教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也能提高学生实际的运用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这一知识的学习中,为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生长和繁殖,教师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微生物,并思考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生长、繁殖的?如学生通过观察家中的宠物狗、金鱼等动物,了解到动物通过繁殖后代的方式延续生命;通过观察家中的植物,如绿萝、吊兰等,了解到植物通过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等方式进行生长和繁衍。在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发现的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生物成长与繁殖的基本规律。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辅助学生对发现的基本规律开展验证探究,组织植物繁殖观察实验,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以了解植物生长繁殖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教学下,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取,学生也有较大的好奇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

2.3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实践素养

生物学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开展高效的实验教学能培养初中生的探究实践素养。实践教学下,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既可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也能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强化实验教学设计,让教学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抓住初中生的需求点,以此激发初中生参与实验的探究欲望,努力打造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例如,在“单细胞生物”的学习中,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拟开展“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实验前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履虫的基本特征及其观察要点,并带领学生明确本次观察实验的目的与步骤,随后,准备显微镜、草履虫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器材,指导学生正确适应相关器材,用显微镜去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形态。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记录草履虫的特点,观察到草履虫的纤毛运动、食物泡的形成和消失等动态过程,进而理解单细胞生物如何通过简单的结构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交流草履虫与其他生物的异同点,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理解。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对单细胞生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分工、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模式下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则要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学习中,为探究光合作用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的,教师由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领取光合作用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植物叶片、光源、二氧化碳气体、氧气检测器等。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中,让学生们密切合作,分工协作。如有的学生负责控制光源的强度和方向,有的学生负责添加二氧化碳气体,有的学生则负责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实验结束后,学生通过PPT、海报、视频等方式展示结果,以此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

3总结

综上,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要紧跟新课标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掌握生物学的特点及规律,并抓住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性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学生优质的生物学学科素养,以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寒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进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2(2):181-182.

[2] 陈晨.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活动化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 2022(3):2.

[3] 朱小红.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艺术, 2023(8):22-22.

[4] 张晓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中学生物教学, 2022(3):28-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