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法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侯生梅

新泰市新汶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然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详细阐述了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重要性,通过对日常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分析,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全面展示了如何将自然教育有效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自然教育;幼儿园课程;应用方法

正文


一、引言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幼儿与自然的接触日益减少,然而,自然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将自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自然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

二、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奔跑、跳跃、攀爬和玩耍。这些活动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例如,在草地上追逐蝴蝶、在山坡上爬上爬下,可以提高幼儿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能力。同时,自然界中的各种细微动作,如捡树叶、挖泥土、捉昆虫等,能够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为日后的书写、绘画等技能奠定基础。

(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大自然充满了无尽的奥秘和新奇,无论是变幻无穷的天空、形态各异的动植物,还是四季交替的景象,都能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点燃他们内心的好奇之火。这种好奇心驱使幼儿主动去观察、思考和提问,例如,他们会好奇为什么鸟儿会飞,为什么花朵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寻求答案,幼儿逐渐培养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从一片叶子的纹理到一只蚂蚁的行动轨迹,从一朵花的绽放过程到一颗果实的成熟变化,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在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和生物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细节,分辨差异,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观察力。长期的自然观察训练能够让幼儿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的世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

(四)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当幼儿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能直观地了解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例如,看到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或者濒临灭绝的动物,他们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早期的环保教育能够在幼儿心中种下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种子,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等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身处自然之中,幼儿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呼吸新鲜的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声,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轻抚。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够让幼儿的心情得到放松,情绪得到舒缓,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自然中的美景和生命的奇迹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和惊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当幼儿成功种下一颗种子并看着它发芽长大,或者亲手搭建一个鸟巢并引来小鸟栖息,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感。

(六)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大自然是一座天然的艺术宝库,它赋予了我们绚丽多彩的颜色、优美和谐的形态和变化万千的韵律。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绿叶成荫、秋天的金黄稻穗、冬天的白雪皑皑,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色彩之美;山峰的雄伟、溪流的婉约、鸟儿的轻盈、树木的挺拔,每一种生物都展现出独特的形态之美;日出日落的光影变幻、风雨雷电的气势磅礴、潮汐涨落的节奏规律,每一种自然现象都蕴含着动态之美。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能够直观地感受和欣赏这些美,从而培养出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对美的热爱之情。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

(七)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自然教育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如共同搭建一个自然小屋、一起照顾种植园里的蔬菜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分工协作、解决冲突,从而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伴一起在自然中探索和玩耍,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情感。

三、自然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一)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自然教育

1. 自然主题教学

选择与自然相关的主题,如四季变化、动植物生长、天文现象等,开展集中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自然的奥秘和魅力。例如,在“四季的秘密”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果实累累和冬天的白雪皑皑,让幼儿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通过讲述关于四季的故事,如《小熊的四季冒险》,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唱四季的儿歌,如《四季歌》,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记住四季的顺序和特征。

2. 科学实验

设计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性的自然科学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水的三态变化、物体的沉浮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在“种子的奥秘”实验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如绿豆、红豆、黄豆等,以及花盆、土壤和水。让幼儿亲手将种子种在花盆里,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变化,包括破土而出、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等过程。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等条件,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3. 艺术创作

引导幼儿以自然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如树叶拼贴画、树枝手工、石头彩绘等,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秋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树叶拼贴出各种动物、人物或风景的图案。或者,让幼儿在树枝上缠绕彩色的丝线,制作成漂亮的树枝挂件;在光滑的石头上用颜料绘制出各种可爱的图案,如小动物、水果等。这些艺术创作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自然材料的独特质感和美感,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二)户外活动中的自然教育

1. 自然观察

定期组织幼儿到花园、草地、树林、池塘等地进行自然观察。在观察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例如,在花园里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和气味,数一数有多少种不同的花朵;在草地里观察昆虫的活动,看看它们是如何爬行、觅食和交流的;在树林里观察树木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比较不同树木的特点;在池塘边观察水中的生物,如小鱼、小虾、青蛙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观察结束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幼儿加深对自然的认识。

2. 种植与养殖活动

在幼儿园开辟专门的种植区和养殖区,让幼儿参与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植物,以及喂养小鸡、小鸭、小兔子等小动物。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以亲身体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等环节,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的环境条件。在养殖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给小动物喂食、换水、打扫卫生,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和行为习性。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和变化,培养责任感和爱心。

3. 自然游戏

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游戏,如树叶寻宝、树枝接力、捉昆虫比赛等,增加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亲近感。在“树叶寻宝”游戏中,教师事先在活动区域内藏好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然后给幼儿一张“寻宝清单”,让他们根据清单上的提示去寻找相应的树叶。在“树枝接力”游戏中,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手持一根树枝,依次传递,看哪组传递的速度最快。在“捉昆虫比赛”中,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捕捉昆虫,比比谁捉到的昆虫种类最多。这些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欢乐中感受自然的乐趣,还能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环境创设中的自然教育

1. 自然元素的融入

在教室和园内环境布置中,巧妙地融入自然元素,如摆放绿色植物、悬挂干花、展示自然手工作品等。可以在教室的窗台和角落摆放一些易于养护的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多肉植物等,让幼儿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自然的生机;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一些干花或麦穗,营造出田园风情;在展示区展示幼儿用自然材料制作的手工作品,如用树枝和彩泥制作的小鸟、用树叶拼贴的金鱼等,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2. 创设自然角

设立专门的自然角,展示幼儿的种植成果、收集的自然物品,并定期更换和更新。自然角可以分为种植区、养殖区、观察区和实验区等。在种植区,展示幼儿种植的蔬菜、花卉和水果,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养殖区,饲养一些小鱼、小虾、蜗牛等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在观察区,放置一些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让幼儿观察自然物品的细节;在实验区,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种子发芽实验、水培植物实验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阳光幼儿园的自然探索之旅

阳光幼儿园位于城市郊区,周边自然环境优美。该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自然教育融入日常课程。在春天,教师会带领幼儿走进附近的果园,让他们亲手给果树浇水、施肥,观察花朵的绽放和蜜蜂的采蜜过程。夏天,组织幼儿到河边观察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感受夏日的热烈和生命的奇迹。秋天,一起去树林里收集落叶,制作精美的叶贴画,同时了解树木的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关系。冬天,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感受冬日的欢乐。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们对自然的兴趣明显提高。原本胆小内向的小明变得勇敢自信,能够主动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在自然中的发现;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小花在观察植物生长时能够全神贯注地记录;而一向调皮捣蛋的小刚也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关爱和责任。

(二)案例二:彩虹幼儿园的自然科学实验室

彩虹幼儿园在园内设立了专门的自然科学实验室,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在这里,幼儿们可以亲自进行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在“水的魔法”实验中,幼儿们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沸腾现象,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在“植物的生长”实验中,他们亲手种下种子,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生长情况,明白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土壤等条件。

这些实验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许多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寻找答案,展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案例三:星星幼儿园的自然主题教学活动

星星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主题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向幼儿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同时,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动物的形态和行为。在“美丽的大自然”主题中,引导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大自然,并用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创作。在“四季的旋律”主题中,让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学习与四季相关的诗歌和歌曲。

、结论

自然教育作为一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将自然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户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中,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家长的认知和参与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自然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幼儿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应坚定不移地将自然教育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创造更多接触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王莉,陈知君.3~6岁幼儿亲自然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4(6):61-63.

[2] 李世书.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与双重解放:马尔库塞的生态批判与革命[J].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3] 林学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技术生存异化的根源及其超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67-71.

[4] 克莱尔·沃登.自然幼儿园与森林学校探索自然主义的学习方式[M].汪文汶,霍小雨,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5] 张文芳.整合课程理念下教学实践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57-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