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正文
一、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数学教学理念无法适应时代发展,未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与作业负担,阻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通过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带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发展,改善课堂效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活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数学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未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降低数学教学水平及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效率,转变数学教学理念及方式,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与时俱进。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模式缺少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缺少创新,课堂趣味性不足,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未转变个人教学理念,缺少对双减政策的学习,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未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渗透。其次,教师未创新多元化数学情境,例如问题情境、合作情境、生活情境等,情境创设相对单一,难以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影响授课质量[1]。然后,教师未增加实践型教学模式,例如项目式学习、实验探究等,不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难以完全掌握数学知识。最后,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未制定分层教学模式,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
(二)未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未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降低教学效率,不利于促进数学课程转型升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第一,学校未完善校内数字化教学设施,缺少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如VR仿真实验室、教学直播室等,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智能化水平。第二,部分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数学课堂高效运行。教师未融合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难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立体化,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三,教师未使用互联网平台调查小学生偏好,不利于强化数学教学针对性,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下降,阻碍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第四,教师未整合在线数学教学资源,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降低学生深度学习水平。
(三)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不利于完善数学教学方案,难以准确评估学生学习状况,影响数学课堂可持续发展。首先,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指标,将测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视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素养的评价,降低评价结果全面性。其次,教师未创新教学评价内容,传统评价形式以书面作业为主,增加了学生作业负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未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缺少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等,难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降低教学评价效率[2]。最后,教师未调查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评价,不利于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案,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影响教学有效性。
三、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创新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创新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教学理念及办法,优化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活动。第一,教师应认识到双减政策内涵,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的渗透,将学生作为数学课堂主体地位,强化个人创新意识及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优化发展。第二,教师应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情境教学法、情景演绎、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优化教学呈现效果,以生活化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原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第三,教师应制定分层教学模式,调查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差异,基于学生特性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第四,教师应创新实践型教学模式,课堂中增加实验探究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数学公式,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生活化知识,即建筑物外轮廓、积木等,让学生对图形具有基本印象,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创设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中分析平行与垂直的区别,总结数学原理与性质,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教师应创设数学趣味游戏,如“组合大拼图”,让学生跟随指令拼成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发挥现代化教学工具与资源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智能化水平,改善教学效果。首先,学校应完善校内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多媒体信息系统、智能教室、VR仿真实验室等,为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提供设备支持。其次,教师应灵活使用各项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计算机及AI技术等,调查小学生数学学习偏好,以此强化教学措施针对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3]。然后,教师应使用flash画图工具,或引入丰富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数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最后,教师应整理各式各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将其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在家中进行预习、复习活动,提高数学课堂实施效率。
例如,在《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使用flash画图工具,动态展示不同方向下物体形状图,强化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或使用VR技术,让学生通过旋转视角图,从左面、正面、上面观察物体形状。教师应整理动画教学视频,以更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准确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此完善数学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及授课质量。第一,教师应创新数学教学评价指标,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核心素养等指标,确保评价结果全面性,为后续教学创新奠定基础。第二,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形式,从书面作业转为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身学习有效性,更直观地发现学习问题,提高教学评价效率。第三,教师应引入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拓宽数学教学评价主体,强化评价结果客观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强大作用。第四,教师应收集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评价,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教学模式缺少创新、未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匮乏等问题,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分析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提出创新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灵活运用、建立健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以现代化教学模式、技术,推动数学课堂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桂梅.创新增效,构建高效课堂——“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07):101-104.
[2]黄碧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项目式学习应用[J].学苑教育,2023,(34):25-27.
[3]苏春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J].亚太教育,2022,(24):95-98.
作者简介:邓玉宏 1969年9月 男 山东济南市 汉 大学本科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