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小能人培育的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科技小能人;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加快,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微课问题导向教学备受教师推崇,这一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初衷,有助于打造可视化课堂,直观生动地呈现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的距离。学生能够认真观看微视频,带着问题探索科学奥秘,保质保量地完成科学探索任务,真正成长为科技小能人。
一、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采取微课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合作分工、默契配合中认真学习学科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较为明显,以问题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重点,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整合应用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主动审视教学行为,认真梳理教学内容,理顺教学思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多元问题,聚焦于多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理性分析,确保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核心素养,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二、基于科技小能人培育的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一)加强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高效探究
在培养科技小能人时,教师应主动拉长战线,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将微课作为学生的自主预习支架,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高效探究。首先,教师需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起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并组织开展线上指导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其次,教师应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认知期待、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预习教学方案,将线上预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高效探究助力。
比如在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常见的工具”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认真观察中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了解常用工具的功能和结构,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微课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爸爸准备拔钉子,小明帮助爸爸找工具”的生活情境,问学生“小明应该选择哪些工具呢?”,然后展示小刀、老虎钳、镊子、剪刀等常用工具,科学布置多元预习任务,如“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工具观察工具结构,用自己的话说明工具的用途”,“如果不借助工具,大家可以自主开瓶盖、剪纸和拧螺丝吗?”,用多元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深入分析微课课件并在线上与他人交流沟通,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基本学情,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抓住学生的薄弱点,逐步优化微课教学方案及思路。
(二)理顺教学流程,着力打造品质课堂
相较于学练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整体性较强,包含多个教学环节和板块。教师应理顺教学流程,以打造品质课堂为目标,有效整合多个教学环节,实现环环相扣和稳扎稳打。首先,教师应主动创设教学情境,抛出多元问题。作为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中心,提出问题尤为关键,是学科教学的第一步。为了减轻小学生的理解压力和学习负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应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助于唤醒学生生活知识印象、促使学生调用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保持高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产生较强的成就感。
其次,教师应聚焦于微课任务,促使学生深度思考、理性分析。为了帮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应集中精力迅速攻克教学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确保学生从浅层认知过渡到深层认知。再次,教师需要组织开展小组分工教学活动,优化设计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方案,结合问题及任务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合作分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确保学生初步完成合作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组织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出色表现,鼓励学生向优秀同学看齐。最后,教师需要开展精讲评价活动,遵循有效性、客观性的教学评价准则,密切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表现,及时记录学情,鼓励学生自主改进。在初步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应主动回归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深化微课问题导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和情感,逐步拓展和深化科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铺路。
(三)甄选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
教学内容关乎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整体的教学质量,在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甄选微课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课件,全面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微课问题为载体的科学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颠覆,能够弥补传统课件展示、视频播放、教师演示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探索新知。但是并非所有的科学内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首先应深入分析基本学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微课教学要求以及小学科学学科属性甄选优质的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课件。新课改后的小学科学教材变动比较明显,知识覆盖范围较广,涉及地球与空间、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三大领域,微视频内容选择空间较广,基本不受时空限制。比如在围绕“生命科学”制作微视频时,教师可以结合生命体的成长过程以及内外部结构和功能整合优质教育内容,在基于“物质科学”制作微课课件时,教师则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物质的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讲解仪器使用规范及注意事项,全面拓展教学容量,利用微课补充教材之外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
其次,在制作微课视频时教师应做到简洁明了、形式多样。常见的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以教师自主利用录屏编辑软件制作电子课件为基础,在课堂中教师一边播放电子课件一边讲解并完成录制任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手机中的拍摄录制功能录制整个实验讲解操作过程,逐步形成微课视频,呈现科学实验的多个细节,利用剪辑技术剪辑成微视频,并上传到教学库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四)加强课堂互动,适时介入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课堂互动,适时介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快速吸收铺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同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其中,给予学生方向指导和技巧点拨,避免学生停留于知识浅层。首先,在讲解新课时,教师应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并搜集整理资料,尝试在小组内部合作探究,然后播放微视频规范学生的探索学习,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2]。比如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种多样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微课呈现几种常见的植物,展示植物的多种分类方法,扫清学生的知识障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如何分类常见的植物吗?”,“除了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植物分类方式呢?”,用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形成探究活动方案并动手完成实验任务。最后,教师需要简单讲解仪器使用方法,规范学生的科学探究行为,及时介入学生的实验探索过程,提出学生的不足并表扬学生的出色表现,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课堂。
(五)讲解重点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作为微课问题导向教学的关键,重点知识讲解和解析尤为关键,小学科学教师应打破教学常规,避免机械生硬地讲解重点知识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而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有限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深入浅出地讲解重难点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全面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首先,教师应依托微课讲解重点知识,整合与重点知识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及文字,在形象引导和直观演示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3]。其次,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拉近学生与重难点科学知识的距离。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与月球相关的知识时,知识重点较为明确,学生需要了解月相变化并自主记录变化过程,总结分析月相变化的规律,尝试通过科学实验分析和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结合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深度剖析教材,依托教材制作“警察小偷交流”的视频,围绕“为什么警察说小偷是在说谎?”指导学生深度分析视频中的科学知识。在确保学生进入问题分析状态后,教师可以播放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形态变化动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月相变化规律,自主探索月相,深度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月相变化?”。这种依托微课深度剖析科学重点知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足,能够颠覆教学传统,促使学生高效思考、科学互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加深刻,能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六)注重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是一门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以实验为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正式授课时,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期待,主动回归教学正轨,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验奥秘,深入分析科学本质,逐步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4]。其次,教师应颠覆教学传统,不再局限于教师演示和学生模仿,而是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提前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实验注意事项,然后准备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任务。
比如在组织开展“设计与制作潜望镜”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讲解光反射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然后设计多元问题,如“潜望镜是什么工作原理?”,“制作潜望镜需要什么材料?”,“总共需要使用几块镜子?”,“镜子在镜头上的什么位置?”,“该如何安装镜子?”,用多元问题将学生的科学实验引向纵深,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指导学生结合微课课件自主设计潜望镜制作方案,深入分析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设计意图以及实验结果,逐步形成微课设计实验报告单。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修改实验报告,自主润色个人的实验报告,逐步形成自主反思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高效模仿和手脑并用中产生良好的实验学习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科技小能人培育的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非常有必要,对突出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大有裨益。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结合科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属性全面加强课前预习,理顺教学流程,从多个渠道整合优质的教学内容,高度重视课堂互动以及重点知识讲解和实验教学,着力打造品质课堂,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搜索铺路。确保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素养,打下扎实的理论学习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科技小能人。
参考文献
[1] 叶旺,邵静静.基于科技小能人培育的小学科学微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2(12):81-83.
[2] 陈景生.小学科学如何进行微课导入[J].华夏教师, 2015(8):1.DOI:10.3969/j.issn.2095-3267.2015.08.039.
[3] 陆艳莉.科学使用微课,助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人物画报:下旬刊, 2022(9).
[4] 郭群荣.小学科学微课应用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 2017(14):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7.14.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