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敏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225800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为充分凸显以生为本的理念,还要从评价角度出发,注重打造更具人性化的评价模式,其中构建发展性评价成为重要选择。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

正文


前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特别是传统以考试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模式更是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文将从构建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一、构建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强调评价体系应全面覆盖学生数学学习的各个维度,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简单检测,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乃至数学素养的全方位评估。具体而言,知识掌握层面,评价体系应包含基础概念、定理公式、解题技巧等多方面的考察;思维能力方面,则侧重于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意愿、时间管理、错题反思等维度进行衡量。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应用意识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评价体系有效性的根本保障。评价指标的设立必须基于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评价过程应遵循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标准化测验、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表现性评价等,以提高评价的精确度和可靠性。此外,评价还应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纵向发展,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与变化。为此,评价体系应设置多个评价周期,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同时,评价结果应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而非压力,通过正面反馈和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明确努力方向。此外,评价体系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评价体系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评价体系必须具备简洁明了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以减少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首先,评价工具应设计得易于操作和理解,避免复杂的流程和冗长的问卷。其次,评价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能满足不同学习情境下的评价需求,又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评价效率;同时,结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评价体系还应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培训资源,帮助教师快速掌握评价方法,确保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评价目标

学校和教师应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目标,将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中。评价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与教学任务和目标紧密相关。

在制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目标时,学校和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确保评价目标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既体现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评价目标应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评价目标需具体而可测量,直接对应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可以设定评价目标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率达到90%以上”,此目标既具体又便于量化评估。其次,评价目标应与教学任务和目标紧密相关,反映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评价目标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评价目标还需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潜能,设定分层次的评价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定“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计算题”的目标;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设定“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提出创新见解”的更高目标。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在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时,我们需细致分析教材所承载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以确保评价指标能够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情况。

结合教材举例,针对数学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点与技能要求,我们可以设计基础性学习指标,如“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并能准确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这类指标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我们需设计思维过程与策略运用的评价指标。例如,“能够运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与方程求解”,以及“在几何学习中,能够运用模型构建与空间想象,解决图形的性质与变换问题”,这些指标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展现其数学素养的深度。

(三)收集全面的学习数据

为了全面、具体且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我们需要在多个学习场景中广泛收集学习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重要依据。

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是我们收集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数学教材配套的课后习题设计精巧,既覆盖了基础知识点的巩固练习,也包含了拓展思维的挑战题。通过收集并分析学生的习题解答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解题策略的运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其次,小测验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评价方式,也是收集学习数据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测验,针对近期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考察。小测验的成绩和答题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此外,课堂表现也是不可忽视的数据来源。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提问质量、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是反映其数学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三、结束语

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和特点,更好地制定和实现学习目标和计划;也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深入开展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严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初探U].理科考试研究,2021.

[2]但国明.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J]. 新课程(中), 2018, (06): 2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