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幸福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影响;要点
正文
引言: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极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与负面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需要强调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科学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基于平等关系,在幸福教育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保证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从这一点来看,深入分析幸福教育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点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幸福教育理念概述
幸福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培养个体幸福感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它强调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幸福,不仅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2 幸福教育理念对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影响
幸福教育理念使班主任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此种关注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1];幸福教育理念使班主任更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道德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从这一点来看,此种全面发展的幸福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 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要点
3.1给予学生足够关心
班主任不仅扮演着教师角色,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班主任同样是学生的“家长”,在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给予足够的关心,确保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关心爱护下健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帮助营造温馨班级气氛的温暖。学生家长通常工作较为繁忙,很容易由于工作原因导致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心理状态,在教育方面有所缺失。为此,班主任应承担起日常德育的责任,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心,确保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心理状态变化了解的及时性,让其能够在遭遇到成长困难的情况下,学会寻求来自班主任的帮助[2]。如此,方可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予以强化。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班主任可以设立“心灵信箱”。学生可以匿名写下自己的心事和烦恼,投入信箱中。班主任则定期查看并回复,给予学生指导和安慰。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问题,也能够让班主任更加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犯一些错误,作为班主任不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需要在明确错误产生原因后做出评价,避免出现与学生之间的误会,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内心。若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班主任应及时提供正确的引导,确保其能够发自内心地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日常教学期间,班主任同样需要采取合适方法,帮助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3]。例如,学生若是在课堂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对学生近况予以了解的前提下,以学生朋友的角色与学生谈话,让学生在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后,抒发自己的情绪,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3.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班级内多数存在着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此类学生同样性格较为内向,其在缺乏自信心的情况下,担心在问题回答后出现错误被教师批评,这也是其不愿意回答问题,或产生对回答问题这一行为的排斥心理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班主任耐心开导,让学生积极尝试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后对其进行及时鼓励,并让全班同学一起对其进行赞扬,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这一氛围中逐渐形成学习与生活自信。从这一角度来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期间,强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极为重要,其也是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基础。
3.3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课堂中,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情境极为重要。基于当下的调查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组织开展自发的学习活动,俨然已经成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问题回答积极性的主要形式[4]。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需从平等且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建立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之间进行主动问题研究、组织小组合作的热情进一步强化,让每个有着优异成绩的学生,均能够主动帮助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而实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此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同样让不同学生均有了可以参与到集体活动的机会,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分析,均是帮助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关键措施,确保即使是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在日常的合作过程中将自身的能力予以充分发挥,为形成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的正向竞争关系提供支持[5]。从实际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该种方式显然能够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来自学习的快乐,促使其在解决一个个学习难题时,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与小组成员的赞许。
3.4革新教学内容
德育工作开展期间,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将幸福理念贯彻到每个学生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应强调所采取贯彻方式的科学性。例如,可以将学生幸福感的提升作为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的阶段教学目标,在明确学生重要教育地位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教育主体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对幸福的直接感受,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以确保幸福理念的贯彻效果[6]。传统德育工作通常以说教、班会等形式为主。而在幸福理念的引导下,对于班主任来说革新教学内容、融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则是保证德育工作质量与效果的关键内容。例如,可以让学生围绕“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为主题,尝试写一篇透过生活中普遍现象而感受到幸福的小短文,并通过与班级其他同学的共同讨论,深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脱离了上台演讲等硬性的形式要求,使得其消除了紧张感,能够在短文中充分抒发自己的内心情绪。而随机选择与案例整理的方式,也让班主任有了更多可以对自己学生内心思想动态活动予以了解的机会,并可将其中的某些德育欠缺之处予以及时定位,将其作为未来的德育工作方向以持续完善德育工作流程与内容。此外,由于提供了共同参与讨论与抒发内心情绪的机会,同样可以让其他学生加深对于日常生活中所蕴含道德品质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优秀道德素养。
3.5强调幸福教育的针对性
作为小学班主任,需要对每个在班级内的学生的特长、家庭、性格等内容予以充分了解,确保能够对学生的自身特长优势予以深度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营造的幸福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对学生自身优点的深度挖掘,可促使学生展现出自身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信且积极的品格。例如,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但其绘画才能却格外亮眼。此种情况下,建议班主任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身特长的平台,将制作黑板报的任务交由其负责,让其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他人的关注,进而获得基于自身努力而感受到的幸福感、认可感以及被人需要的独特感受,让其真正成为勇于探索新鲜事物的先行者。
3.6 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一个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营造这样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措施。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营造积极班级文化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交流和分享,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还可以举办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示才华、锻炼身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也是营造积极班级文化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班级期望,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口号和班徽也是营造积极班级文化的一种方式。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富有创意和寓意的班级口号和班徽,让学生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这些口号和班徽将成为班级的象征,激励学生为班级的荣誉和进步而努力。在营造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还应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分享。可以设立“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可以定期举办“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感受和收获,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样,班级将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小社会,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3.7 鼓励创新与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力,这些独特的个性特质正是他们未来创新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认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如科学实验小组、文学创作社、音乐爱好者俱乐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在这些小组和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共同成长。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举办才艺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成果的舞台,让他们在掌声和赞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除了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班主任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成长方案,这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兴趣、优势、不足和发展目标,然后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下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8 强化家校合作,共筑幸福教育
家校合作是幸福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制定教育策略。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分享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还可以分享一些教育心得和育儿经验,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发展。同时,班主任也应鼓励家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除了定期的家长会,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竞赛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还能够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这些共同的活动和经历,班主任和家长可以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贡献力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需要强调基于多种形式以强化幸福教育效果的重要价值。如此,方可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悦、幸福的氛围下,形成优秀道德品质,感受来自班级学习与生活的态度,收获更多的幸福,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梓祺,王宇.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分析[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202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Ⅰ).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2023:2.
[2]叶佩兰.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逻辑和实施路径探索[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高等教育论坛)论文集.武昌工学院;,2022:2.
[3]熊梓祺,王宇.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以及策略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基础教育论坛论文集.成都市双流区协和实验小学;,2022:3.
[4]邓湘,华瑾.“党建+德育”打造幸福人生底色——衡阳市雁峰区中南路小学“教育制度特色创新”工作回眸[J].教师,2022,(16):129-130.
[5]胡艺.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科幻画报,2021,(12):171-172.
[6]江教.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情智德育”活动掠影[J].江苏教育,2021,(7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