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支持模式在自闭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自闭症 融合教育 支持
正文
一、概念界定
1.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也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1]。2023年3月,美国疾控中心报告,自闭症的患病率达2.76%。
2. 融合教育
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倡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作为全球教育发展的新潮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融合教育是让特殊幼儿融入到普通学校中,将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一起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共同游戏、学习和生活,让特殊幼儿和正常幼儿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特殊幼儿的教育障碍,充分挖掘特殊幼儿的潜能,让特殊幼儿融入正常幼儿集体中,融入正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以后学会独立生活和了解社会经验打好基础。
二、整合支持模式的概述
整合支持模式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支持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为自闭症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确保他们在学前融合教育中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个别化专业支持:根据每个自闭症幼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通过科学评估,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拟定个性化适应课程。
团队合作,人文支持:由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共同为自闭症幼儿提供支持和服务。并培训普通幼儿成为“同伴导师”,帮助他们理解和接纳自闭症幼儿,促进同伴间的互动与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提供家庭培训和支持,增强家庭的教育能力。
结构化环境支持:对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调整,设置结构化教学环境、使用视觉提示等策略,以适应自闭症幼儿的特殊需要。
三、整合支持模式的应用
(一)个别化专业支持
1. 科学精准评估
定期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进展和需求。定期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PEP-3评估可了解幼儿的基线水平,为IEP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GESELL评估可了解幼儿的发育商及发展年龄;VB-MAPP用于评估幼儿的语言能力及障碍;波特奇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些评估结果将指导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计划,提供适合幼儿的干预内容。
2.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整个支持模式的核心。它为每个自闭症幼儿量身定制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案。明确自闭症幼儿在社交、语言、认知、行为等方面具体的长、短期目标,并详细描述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IEP不仅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挖掘个体潜能,为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的训练,通过正性强化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而治疗教育课程(TEACCH)则侧重于增进幼儿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IEP不仅关注幼儿的短期进步,更注重其长远发展。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计划,能够确保教育目标和干预策略始终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匹配。不仅有助于自闭症幼儿在学龄前阶段打好基础,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3.课程支持
注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提出适应自闭症幼儿和普通幼儿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幼儿园结对帮扶共建、融合化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自闭症幼儿和普通幼儿的融合。通过适宜的校园课程、班级组织、教育教学策略、资源中心等资源的的应用,提升个别化教育水平。课程支持设置有:个训课、小组课、集体课、康复特色课(心理沙盘、幼儿游戏、社交心智、感觉统合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融合小团课、融合观察课、全融合课程。
(二)人文支持
1.师资优化配置支持
优化师资配置。目前融合幼儿园由特殊教育教师、普通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共同为自闭症幼儿提供支持和服务。另外还增设每段一位支持教师,负责融合班级影子老师的教学和辅助工作。从学校宏观角度调整优化师资配置,打造一支具有专业背景,并有一定融合教育经验的优秀师资团队。
2.互帮互助同伴支持:
自闭症幼儿在社交和沟通方面存在困难,需要特殊关注和支持。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同伴的支持对于其社交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活动,可以有效促进自闭症幼儿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培养普通幼儿的包容和理解,帮助自闭症幼儿融入集体,同时增强普通幼儿的同理心和包容性,实现共同成长。融合班级中设置帮帮墙,提示普通幼儿可以怎样帮助身边的小朋友,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设置帮帮小组,通过定点帮助让自闭症幼儿迅速融入活动。集中活动时选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其身旁,可以及时提示同伴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3.家庭教育支持
家庭是自闭症幼儿重要的支持系统。在整合支持模式下,融合学园会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和干预能力。同时,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目标,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通过家园共育,为自闭症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教师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情况,与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交流反馈机制。通过每天短交流、每周周总结、每月月反馈单发放、每学期期初、期末两次线下家长会、每学期两次不定时家访、每学期更新一生一案档案,当幼儿近期发展出现问题时,召集融合教师、康复教师和家长共同开展三方会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反馈机制建立了良好的家园互动关系,增进感情,促进融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环境支持
对教育环境进行调整,可以帮助自闭症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在融合教育环境中,教师应为自闭症幼儿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创造包容、接纳的班级氛围。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优化视觉提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结构化教学法给予环境支持。
1.空间
(1)区域划分
班级中要划分不同区域来适应各种活动,可以用各种的视觉材料,如:不同颜色的地垫、柜子、架子、桌子等来营造边界,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每个区域将用于何种活动,提前做好心理预知。
(2)位置提示
在活动时,尊重并善用自闭症幼儿视觉优先的行为特征,帮助幼儿在班级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例如在桌子上贴照片或名字,在集中活动的场地上贴上独特标记。
(3)收纳管理
班级中不同的区域都需要幼儿自己进行收纳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自闭症幼儿在融合教育中的参与度,还可以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例如:书架、教具柜的收纳采取了贴纸配对的方式,杯架、书包柜和鞋柜则贴上他的学号作为视觉提示。
2.时间
学龄前的幼儿仍处于具象化阶段,较难理解时间的概念,自闭症幼儿亦是如此,巧妙地运用视觉提示策略,让幼儿产生秩序感、安全感,更加适应融合环境与活动。
(1)一日生活流程图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在自闭症幼儿刚刚融入到班级中时,常常为了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做什么而苦恼,这时一日生活流程图就可以让幼儿提前预判流程。
(2)程序时间表
程序时间表是告诉幼儿每日或某段时间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进行这些活动的先后次序,使他们更能明白活动的程序和要求。当需改变活动和工作流程时,只需改变程序时间表就能让幼儿明白及应付环境或程序的转变,减低因程序转变而带来的焦虑情绪[3]。
(3)活动
在幼儿园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无论是教学、体育、游戏还是区域活动中,都有特定的规则,自闭症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是较为困难的,这时就可以利用图谱、提示板、选择板、提示卡等将口语化规则可视化处理。
3.生活自理与自我服务
会生活,会自我管理是幼儿独立生存和学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对幼儿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闭症幼儿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生活自理技能、自我管理经验的习得可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并塑造出正向行为,增加社会接纳度,为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幼儿熟悉班级环境后,用一些步骤图卡让他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例如:进餐、如厕、穿脱衣物、整理物品等、
4.个人工作系统
个人工作系统是建立自闭症幼儿独立做事技巧的系统。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材料及程序,把需要完成的工作项目系统地展现出来,让他们一看便知做什么、如何开始、怎么做、何时完成,从而填补空白时间或者替换当下不适应的项目。个人工作系统使他们掌握有组织及有层次地完成工作的技巧,帮助自闭症幼儿建立自发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以达到独立生活的目的。
四、结论与实践效果
整合支持模式在自闭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为他们提供了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通过专业支持、人文支持、环境支持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自闭症幼儿的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发挥其潜能。截止2024年3月,全园已有23名自闭症幼儿、1名视障幼儿及3名听障幼儿进入幼儿园进行不同时段的融合,其中,全天融合5人,半天、部分半天融合11人,部分活动融合11人,融合午餐15人,融合午睡10人。融合氛围融洽,逐渐呈现出普特幼儿相互成就的“双赢”局面。整合支持模式为自闭症学前融合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整合支持模式,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为更多的自闭症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邬方彦,周文浩,徐秀. 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 [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03): 161-163.
[2]苏雪云,吴择效. 上海市普通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参与早期融合教育的态度调查 [J]. 幼儿教育, 2013, (09): 43-47.
[3]刘文雅,郭启华. 培智班班级管理中结构化教学理念和策略应用 [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 40 (10): 4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