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王昕

华安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

在土木工程中桩基础的承载力较强,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其在桥梁、港口以及各种高层建筑中实现了广泛应用。桩基础的构成主要包含两部分,分别为桩台和桩身。桩基础的应用能有效向地下深处土层中传递来自上部结构的荷载,提高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关键词

土木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正文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土地资源的使用,大家也开始讨论怎样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筑高层化,而目前高层建筑也成为了大部分城市的主要建筑部分。要想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就尤为重要,施工团队要十分重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监控与应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保证基础是扎实的、牢固的,才能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年限。

1土木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优势

在建筑工程的土木项目中,工程现场地基岩土应力存在一定特点,地基底部在建筑荷载的作用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与沉降,为了能够确保地基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需要采用科学的桩基础,确保地基变形和沉降能够符合国家规定以及设计规范,从而确保地基整体承载力,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量。在土木工程中,部分岩土层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建筑物的大部分荷载集中在这部分岩土层中,使承载力在建筑工程地基中得到提升,从而降低塌方、沉陷等施工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自身的荷载会转移到桩基础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质自身的荷载,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效果。因此,在建筑工程土木项目中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时,需要采用正确的应用方法,以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根据建筑工程土木施工的实践经验来看,桩基础施工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桩基础施工技术不会影响基坑周围土地,从而不会产生基坑周围地面沉降、房屋倾斜、道路破损以及地下设施位移等危害。(2)桩基础施工技术采用钻杆等施工工具,能够随着钻掘施工与搅拌施工同时进行,从而能够确保水泥强化剂与基坑土搅拌更加均匀,且形成的桩体墙不存在接缝,具有良好的止水性能,渗透系数能够达到10~7cm/s。(3)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砂砾土等多种不同地质结构中进行,具有良好的适用性。(4)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所需工期较短,在一般的地质条件下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2.1桩基施工的适用范围

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桩基技术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其本身也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在进行日常工作时,需要利用人力资源来对地面进行桩基础的架设作业,确保地基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软弱土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为后续的工程建筑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先对施工现场以及建筑要求进行分析,明确实际情况后再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完成辅助性的处理工作。当施工现场的土质强度相对较低,工程要求较为严格或者是地面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时,也需要选用桩基础技术来对整体结构开展加固工作,从而来避免出现建筑坍塌的事故。为了确保桩基础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能够满足预期标准,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应当提高对土层强度的重视程度,开展全方位的测量工作来进行最终结果的评定,并依照实际情况对土层开展压实处理,这样不但能够有效避免因沉降幅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可行性带来有效的保障。此外,在开展桩基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所施工内容的管控力度,不同的建筑要求以及施工模式所涉及的材料与手段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有关地基的承载力也会因此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确保施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则需要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在不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效率的提升,加强安全管控工作,以此来避免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

2.2埋设护筒

工作人员在完成孔位测量定位的审查工作后,要埋设护筒。一般情况下,采用钢板制作护筒,其厚度在4~8mm,同时还应当合理控制吊垂直径。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将相应的溢浆口设置于护筒顶层,其数量不超过2个,并保障其高度高于地面300mm或150mm,然后进行护筒埋设的质量控制。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应完成护筒四周的填充工作,使用黏土分层填筑,以保障该位置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埋设护筒的过程中,应控制埋设深度在50mm之内。除此以外,工作人员需要对桩位中心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控制护筒的埋设深度,最佳深度在1~1.5m。

2.3灌注技术

(1)钻孔灌注。在内部放入对应的钢筋笼,然后将混凝土灌入从而形成桩体结构,与普通的打入桩体不同,钻孔技术利用先开孔再灌注成型的方式进行,利用土体向桩结构靠拢产生的压力,所以要保证合适的桩间距,以避免坍塌或者收缩,而且要先将孔内的土清理干净,当其孔径为600mm左右时,可以选择回转设备进行开孔处理,保证桩体结构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其单个桩体结构的负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工艺流程:先将钻机安装好,在进行钻孔时添加一定的液体,结合设备的重力,并且将钻头装满土、砂,进行灌水,再旋转设备,关闭钻头,将其转回固定好,灌入一定的稳定液体,可以依据实际的土壤状况,配比合理的材料,开始钻孔。当完成后要将孔内清理干净,检查其钻深,插入钢筋笼和导管。(2)沉管灌注施工。主要是运用锤击或者振动冲压的方式进行开孔,可以将桩体结构打入到较硬的砂层中,而该技术形成的桩体直径为300~500mm,且长度不高于20m。运用该方法,可以快速成桩,但是可能会导致桩体断裂,以及混凝土强度不够的问题。(3)挖孔。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当孔挖至1m左右时,就可以喷射混凝土保护层,然后将上下圈用插筋方式连接,当达到一定的深度时,要进行扩张孔洞施工,安装钢筋笼后,进行浇筑操作,要保证桩体直径大于1m。(4)螺旋灌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上方是圆柱,与普通的灌注技术大致相同,而其下方是螺旋结构,具体的是采用特定的技术处理,使得其挤压成圆柱形状,并且要与设计的高度相一致,结合钻杆技术往下施工,将其旋转一圈,同时将其下调,使得其挤压土体结构从而形成桩体。此外,还有在泵送混凝土时,将钻孔顺着螺旋痕迹,用反方向提钻杆的方式。

结语

总之,桩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实施是很关键的步骤,基础做好才能够不断上升,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桩基础是一个工程可以顺利进行的首要因素,而且桩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体建筑质量,桩基础技术可以保证建筑有一定的稳定性、抗压性和安全性,容不得一点偏差。所以在建筑工程实施中,应该十分重视桩基础建设,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探讨,保证可以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用最安全最稳固的方式进行建设。本文是对这一技术应用的分析探讨,希望可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国宸,高峰.桩基础施工类型及其施工工艺探讨[J].城市建筑,2021,18(30):174-176.

[2]李飞,张兴元.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房地产世界,2021(19):109-111+134.

[3]宋蕾,付晨涛,王晓敏,等.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8):91-9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