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的思考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更藏吉

海南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 813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下,如何有效应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效能。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问题;问题思考

正文


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定义与重要性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简称内审,是组织对其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一种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验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是否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内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我改进和持续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关键作用。

 

2信息化时代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影响

2.1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效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通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工具,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可以实时监控和分析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态,提高内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2内审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内审方式往往依赖于纸质文件和人工审核,而信息化则推动了内审方式的创新。电子化、自动化的审核工具和平台使得内审过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减少了人为错误和偏差,提高了内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3内审范围与深度的扩展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内审不再局限于对内部流程和文档的检查,而是能够深入到各个业务环节和数据层面。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点,从而提升内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的决策制定。

 

3信息化时代内部审核面临的问题

3.1信息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如何确保在内审过程中收集、存储和使用的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尊重并保护个人隐私,成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3.2技术更新与人员能力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信息化内审的需求。如何提升内审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内审,是组织需要关注的问题。

3.3内部审核的全面性与深度

在信息化环境下,虽然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内审人员过于依赖于表面数据,忽视了对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和分析。如何在大量信息中找出关键问题,确保内审的全面性和深度,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4系统集成与数据兼容性问题

随着组织使用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如何确保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以支持内审的顺利进行,是一个技术挑战。同时,不同系统产生的数据格式可能不一致,需要有效的数据整合策略。

 

4信息化时代内部审核对策与建议

4.1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型初创企业,都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挑战。这不仅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用户的隐私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背景下,数据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但同时也成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企业需要明确规定数据的分类、存储、使用、共享和销毁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例如,对于敏感信息,可以设定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或操作。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数据加密、安全认证等,构建多层防御体系,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同时,也需要定期更新和升级安全系统,以应对新的威胁和漏洞。

此外,管理措施同样重要。这包括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并遵守安全政策;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以及通过审计和监控,检查安全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以谷歌为例,该公司就有一套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数据分类和访问控制,以及全球范围的安全运营中心,24小时监控和响应安全事件。这些措施使得谷歌在处理大量用户数据的同时,能够保持极高的安全水平。

4.2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和支持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内审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组织必须认识到提供持续的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以帮助内审人员掌握最新的IT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化内审能力。

持续的技术培训是内审人员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的关键。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的运营模式和风险点也在不断演变。内审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素养,才能理解和评估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例如,他们需要理解如何分析大数据以发现潜在的欺诈行为,或者如何评估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措施。

提升信息化内审能力有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熟悉相关技术的内审人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审计,减少手动检查的时间和错误,同时也能更深入地挖掘和分析数据,提供更有价值的审计发现。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先进数据分析技术的内审团队,其审计效果和客户满意度都显著高于仅依赖传统方法的团队。

技术培训也有助于内审人员的职业发展。随着企业对信息技术依赖度的增加,具备相关技术知识的内审人员在组织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他们可以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顾问和推动者。同时,这也为内审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如转向IT风险管理、数据科学等领域。

4.3引入先进的内审工具和平台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抓住机遇,许多企业纷纷引入先进的内审工具和平台,以提高内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轻内审人员的工作负担。

先进的内审工具和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这些工具能够自动化地完成大量繁琐的数据录入、整理和核对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它们还能够运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帮助内审人员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的稳健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工具能够依据预设的规则和标准进行自动化的审核和评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错误。同时,它们还能够提供丰富的报告和可视化图表,帮助内审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内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审计结果的解读和判断上,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4.4促进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机制的建立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需要跨越组织的各个层次,深入到各个业务部门和系统中,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以及优化业务流程。然而,这种跨领域的性质往往带来一系列挑战,尤其是信息壁垒和沟通难题。部门间的数据孤岛,使得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审计证据,而沟通的不畅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严重影响内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建立一个高效、顺畅的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内审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设立专门的协调角色,如内部审计协调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角色的职责是协调内审过程中各部门的配合,解决可能出现的冲突,确保审计流程的顺利进行。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理解和熟悉各部门的运作,以有效地推动跨部门的协作。

这个平台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系统,也可以是定期的跨部门会议。通过这个平台,所有相关方都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到所需信息,无论是审计人员需要的业务数据,还是各部门需要了解的审计进度和发现。信息的透明化和实时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减少误解,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组织的信息流通和决策效率。

对员工进行跨部门协作和沟通的培训,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种协作模式,增强他们的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这不仅可以改善内审工作环境,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组织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4.5实施灵活的审计计划和流程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具备灵活适应的能力,这不仅体现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更应深入到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出一套既全面又灵活的审计计划和流程。这就好比是为企业的健康设定一个动态的检查表,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如市场波动、法规更新、技术变革等。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检查和平衡机制,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因此,内审部门应具备一定的自主权,能够在识别到高风险领域或突发问题时,迅速做出反应,进行临时审计。这种自主权的赋予,不仅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更能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防止潜在问题的恶化。

例如,如果一家科技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其内审部门应有权立即启动专项审计,对相关流程和决策进行审查,以防止可能的法律纠纷和品牌损害。同时,这种灵活性也要求内审部门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评估风险。

审计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需求。这可能包括股东、客户、员工、监管机构等,以确保审计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建立起一个既能够预防问题,又能够促进持续改进的内部审计体系。

4.6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

任何组织都无法避免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疏漏或错误,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内部审计师通过深入地分析和评估,能够揭示出业务运营中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然而,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问题能够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这个机制应该能够将审计结果清晰、及时地传达给决策层,促使他们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处理。

同时,内审部门的角色并不仅仅是问题的揭示者,更是改进过程的推动者和监督者。他们需要跟踪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确保每一项建议都能得到实际地执行,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通过定期地跟进和评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以便于管理层了解改进工作的进度和成果。

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内审部门应不断优化自身的审计方法和流程。这可能包括更新审计工具,提升审计技术,改进报告格式,或者调整审计策略等。这样的持续改进过程,可以使内部审计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4.7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于维护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公正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内审部门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保持中立和客观,而且需要在组织架构上确保其独立性,以防止潜在的利益冲突影响其判断和决策。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是其发挥监督职能的前提。当内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例如财务、运营等部门,可以避免在评估和报告过程中受到其他部门的直接影响。这种独立性使得内审能够公正地评估企业的各项活动,揭示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是确保其审计结果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执行的关键。为了提高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报告,这样可以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高层的关注和及时地解决。同时,这种直接报告机制也有助于提高内审部门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其在改进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机制,确保内审部门的资源、权限和能力与其承担的职责相匹配。这可能包括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保持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新;定期审查和更新审计程序和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和风险状况。

 

结语:

内部审计的优化和强化是企业提升治理水平、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加强跨部门协作、实施灵活的审计计划、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以及强化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透明和适应性强的内部审计体系。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营中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对于任何组织来说,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都是一个持续且至关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潘志林,张骄阳,甘美.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提升措施[J].认证技术,2020,000(011):72-73.

[2]刘春玲,韩笑梅.内部质量审核系统分析的研究[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30(5):92-93.

[3]肖婷,白琰,潘奕飞,等.信息化、智能化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20,(3):60-61.

[4]张智勇.ISO9001:2015内审员实战通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65-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