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系统中的电力安全性评估与改进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甘威源

广西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30201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建筑电气系统中的电力安全性评估与改进方法,分析了电力安全性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电力安全性评估标准与方法,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工具、数据采集与分析等。随后,详细分析了建筑电气系统中常见的电力安全问题,如线路老化、过载、设备故障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设备维护、保护装置优化、预防性检测和用户培训。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电力安全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系统;电力安全性评估;改进

正文


引言: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随着建筑电气设备的不断老化和使用环境的复杂化,电力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电力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进行电力安全性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已成为建筑电气系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借助系统地分析建筑电气系统中的电力安全性评估标准与方法,探讨常见的电力安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电力安全性评估的背景和意义

1.电力安全性的重要性

电力安全性在建筑电气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电气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效、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能保障建筑物的日常运营,还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支持,防止电力中断造成的严重后果。此外,电力安全性也是评估建筑物整体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才能为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电力安全性评估和改进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电力事故的发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2.当前电力安全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代建筑在电力系统设计和施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电力安全问题依然频繁出现。电力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是导致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许多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已经使用多年,未能及时更新和维护,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电力系统设计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建筑在设计初期未充分考虑电力负荷和使用需求,导致系统运行超负荷,增加了发生电力故障的风险。此外,施工质量不高和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电力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一些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综合来看,当前建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系统的评估和改进来提升其安全水平。

二、电力安全性评估标准与方法

1.电力安全性评估指标

在进行电力安全性评估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此类指标通常包括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设备故障率、电力质量、负荷能力和安全保护措施等。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包括供电时间、停电频率和停电持续时间等。设备故障率则关注电气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频率,是衡量设备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电力质量指标涉及电压稳定性、电流波动和谐波含量等,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负荷能力指标评估电力系统在高负荷条件下的运行能力,保障系统可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安全保护措施指标则考察系统中安装的各种安全装置和保护机制的有效性,保障系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响应并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2.评估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电力安全性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定性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知识,借助分析电力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情况,判断其安全性[1]。此类方法操作简便,但结果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则采用科学的计算和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此类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风险评估、可靠性分析等。故障树分析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借助构建故障树模型,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导致故障的各种因素和路径。风险评估则侧重于评估电力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靠性分析借助统计和计算,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可以提高电力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评估工具与技术

在电力安全性评估过程中,各种评估工具和技术的应用极为重要。此类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评估人员高效、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电力监控系统、数据采集设备和分析软件等。电力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提供全面的运行数据。数据采集设备则借助传感器和数据记录仪等装置,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分析软件如MATLABETAP等,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评估报告和结果。此类工具和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电力安全性评估的效率和精度,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应用是电力安全性评估的最后一步,也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详细解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解释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为后续改进工作提供指导。同时,评估结果应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和决策者,作为制定改进措施和策略的依据。评估结果的应用包括制定电力系统的维护和改进计划,优化电力设备的配置和运行,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电力安全的影响。通过评估结果的有效解释和应用,可以全面提升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水平,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三、建筑电气系统中常见的电力安全问题

1.线路老化与故障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电缆绝缘层逐渐老化,抗拉强度和绝缘性能显著下降,极易引发电缆短路、漏电等故障。此外,外部环境如潮湿、化学腐蚀等因素也会加速电缆的老化过程。在日常运行中,电缆受到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反复作用,可能出现断裂或接触不良,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换老化的电缆,及时修复故障,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事故。

2.过载与短路

当电力系统负载超过设计容量时,线路和设备会过热,导致绝缘材料损坏和电气设备烧毁,从而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短路则是由于线路或设备内部绝缘损坏,造成电流直接通过低阻抗路径流动,产生大量热能和火花,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2]。为了预防过载和短路事故,电力系统设计和安装时应充分考虑负载需求,配置合适的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定期检测和维护,保障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3.电气设备故障

常见的电气设备故障包括电机故障、变压器故障、开关设备故障等。此类故障可能由设备老化、设计缺陷、制造质量问题或维护不当等因素引起。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不仅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还可能产生电弧和高温,威胁周围人员的安全。为避免电气设备故障,应加强设备的选型、安装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测试,及时更换故障设备,保障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4.人为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或技能,在设备操作、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误操作,如误接线、误合闸等,导致电力系统故障或事故。此外,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防护措施,也会增加电力安全风险。为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必须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每项操作都符合标准和规范。

5.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极端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雪等会对电力系统造成直接破坏,导致线路断裂、设备损坏等。此外,环境湿度、温度、化学腐蚀等因素也会加速电气设备的老化和损坏,增加电力安全风险。为应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环境适应性,选择耐用性强的材料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做好防雷、防潮、防腐等防护措施,保障电力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安全运行。

四、电力安全性改进措施

1.线路与设备的维护与升级

必须建立系统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老化的电缆和设备,应及时更换,避免因老化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3]。此外,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升级电力设备,提高其抗老化、耐腐蚀和耐高温能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借助科学合理的维护和升级策略,可以有效预防电力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系统的长久安全运行。

2.安全保护装置的安装与优化

保护装置如断路器、熔断器、避雷器等,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为了保障此类装置的有效性,应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和配置保护装置,并定期检测和维护,保障其灵敏度和可靠性。通过优化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调试,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保护能力,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3.预防性检测与维护

定期的检测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事故。预防性检测应包括电缆和设备的电气性能测试、绝缘电阻测量、热成像检测等,全面评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根据检测结果,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保障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通过预防性检测和维护,可以显著降低电力事故的发生率,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4.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的预防、应对和恢复等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保障在发生电力事故时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处置。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恢复供电,减少事故损失和影响。借助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保障电力安全。

 典型建筑电气系统电力安全性评估案例分析

1.办公建筑电气系统案例评估

在本案例中,选择了一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现代化办公建筑,该建筑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包含15层楼和2层地下停车场。电气系统包括供电变压器、主配电盘、分配电盘、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以及应急电源系统。为进行电力安全性评估,首先收集了该建筑的电气系统数据,具体数据如下:

供电变压器容量:2000kVA

主配电盘额定电流:3200A

分配电盘总数:30

照明系统功率:400kW

空调系统功率:800kW

应急电源系统:500kVA柴油发电机

通过对上述电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负荷分配不均:部分分配电盘出现过载现象,导致配电盘发热严重,存在火灾隐患。

照明系统老化:部分照明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存在漏电风险。

应急电源系统维护不足:应急柴油发电机长期未进行维护和测试,存在启动失败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重新分配电力负荷:对各分配电盘进行负荷均衡调整,避免过载现象。

更换老化设备:对陈旧的照明设备和老化线路进行更换,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定期维护应急电源:建立应急电源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测试机制,确保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启动。

2. 商场建筑电气系统案例评估

本案例选取的是一座大型综合商场,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包含地下两层和地上八层。电气系统包括变压器、主配电室、分配电室、照明系统、冷冻机组、消防系统及紧急电源系统。商场电气系统的数据如下:

供电变压器容量:4000kVA

主配电盘额定电流:6000A

分配电盘总数:50

照明系统功率:1000kW

冷冻机组功率:1500kW

消防系统功率:200kW

紧急电源系统:1000kVA柴油发电机

在对商场电气系统进行评估时,发现以下主要问题:

电力质量波动:在高峰时段,电力质量波动较大,影响到商场的照明和冷冻机组的正常运行。

冷冻机组能效低:冷冻机组老旧,能效低,导致能耗高,且在夏季高负荷运行时频繁出现故障。

消防系统可靠性不足:消防系统未能实现与紧急电源系统的良好对接,存在火灾时无法正常供电的问题。

为提高商场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安装电力质量监测设备:在关键节点安装电力质量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电力质量,并采取相应的稳定措施。

升级冷冻机组:更换能效更高的冷冻机组,并对冷冻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能效,降低能耗。

完善消防系统与紧急电源的对接:对消防系统和紧急电源系统进行联调,确保火灾时消防系统能够及时获取电力供应。

3. 评估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电力安全性评估和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办公建筑和商场建筑的电气系统中,负荷分配不均、设备老化、维护不足和系统联调不完善是主要的安全隐患。

在办公建筑中,负荷分配不均是导致电气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电力负荷的重新分配,可以有效避免过载现象,减少配电设备的损耗和故障风险。同时,定期更换老化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确保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在商场建筑中,电力质量波动和能效低下是主要问题。通过安装电力质量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控电力质量,并及时采取稳定措施,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升级老旧的冷冻机组,提高系统的能效,既能降低能耗,又能减少设备故障。

此外,紧急电源系统的维护和联调也是电力安全性评估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办公建筑还是商场建筑中,定期对紧急电源系统进行维护和测试,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启动,是保障建筑电气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电气系统中电力安全性评估与改进的研究,可以发现电力安全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从评估标准、方法、常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借助实际案例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未来,在建筑电气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中,应持续关注电力安全性,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安全保护装置和应急预案,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电气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博.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J].门窗, 2023(22):85-87.

[2] 邹文婷.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设计分析[J].轻松学电脑, 2021, 000(002):P.1-1.

[3] 肖光武.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分析[J].电子乐园, 2019(10):1.

[4] 欧丰华.电力系统中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实践[J].建筑·建材·装饰, 2019, 000(007):136,171.DOI:10.3969/j.issn.1674-3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