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孙久峰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服务中心 272600

摘要

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建设工程已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其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建设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难度不断提高,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这些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等。这些风险一旦发生,不仅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更可能对参与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关键词

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控制

正文


1风险防范策略

1.1法规政策风险防范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法规政策风险防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建设工程领域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如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期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标准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标准、施工方案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设计变更、以及相关单位项目负责人参与验收的程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并严格遵守相关法规政策,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首先,企业需建立专门的法规政策研究团队,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最新的法规政策动态。通过定期举办内部培训,确保项目团队对法规政策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合同管理中,企业需特别注意法规政策对合同条款的影响。例如,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相关法规政策要求。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合同变更和索赔等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1.2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合同管理涉及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全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风险。据统计,因合同管理不善导致的工程纠纷和损失占建设工程总损失的近三成,因此,加强合同管理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为了有效防范合同管理风险,首先需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查机制。在合同签订前,应对合同条款进行逐一审查,确保条款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歧义。同时,应关注合同中的关键条款,如工期、质量、价格、付款方式等,确保这些条款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和双方利益。此外,还应关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条款,确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1.3项目团队风险防范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项目团队风险防范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一个高效、协作的项目团队能够显著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有效应对潜在风险。项目团队风险防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团队成员的选拔、培训、激励以及团队文化的建设等。

首先,团队成员的选拔是项目团队风险防范的基础。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能够胜任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同时,注重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以确保团队的高效运作。其次,培训是提升团队成员能力、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的培训,使团队成员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分享最新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案例分析,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在激励方面,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通过设立明确的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也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使团队成员能够在项目中实现自我价值。

2风险控制措施

2.1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设计缺陷、规划不合理、技术选型错误等。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项目团队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首先,项目团队应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如故障树分析或风险矩阵,对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通过故障树分析,团队可以系统地分析可能导致设计失败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而风险矩阵则可以帮助团队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优先级。此外,项目团队还应注重与设计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设计评审会议,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需求和规范标准。同时,项目团队还应关注技术选型的风险,选择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案,避免因技术选型错误而导致的项目失败。

2.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质量。在这一阶段,风险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如技术难题、材料供应延误、劳动力不足等。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项目团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技术难题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之一。为了避免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项目团队应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和评估。例如,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提前模拟施工过程,发现潜在的技术难题,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此外,引入专业的技术顾问和团队也是解决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其次,材料供应延误也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为了降低这一风险,项目团队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同时,建立材料库存预警系统,实时监控材料库存情况,确保在材料短缺时能够及时补充。

2.3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供应链涉及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风险控制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必要的前提。通过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可以识别出潜在的供应链风险点,并评估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例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供应商的稳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成为风险点。其次,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是确保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选择多个可靠的供应商,降低单一供应商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此外,加强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也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追踪原材料的运输状态,确保原材料按时到达施工现场。

3风险应对机制

3.1风险转移策略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风险转移策略是降低潜在风险影响的重要手段。风险转移旨在通过合同安排、保险购买等方式,将部分或全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从而减轻项目主体承担的风险压力。例如,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项目方通常会购买工程一切险和第三方责任险,以转移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损失。在风险转移过程中,合同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同是风险转移的法律基础,通过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风险在合同中得到合理分担。因此,项目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风险转移的方式、范围、条件和责任等条款。此外,风险转移策略还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工期紧张的项目中,项目方可能会选择将部分非核心工作分包给专业承包商,以转移工期延误的风险。然而,在分包过程中,项目方需要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分包工作符合项目要求和质量标准。

3.2风险缓解策略

一种常见的风险缓解策略是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和沟通。通过定期的培训,项目团队成员可以掌握最新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增强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确保信息畅通,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引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也是缓解风险的有效手段。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项目数据、风险信息和风险管理流程,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3.3应急管理与预案制定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应急管理与预案制定是风险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可预见的风险事件,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减少损失。预案制定过程中,需要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明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此外,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模拟演练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演练,可以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应急管理中,除了制定预案外,还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这包括建立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专业应急队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等。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应对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应急队伍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此外,应急物资的储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为应对措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4.1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和适应变化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的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我们能够量化分析风险管理的成效,识别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改进措施。经过项目实施阶段的持续监控和评估,我们发现通过实施一系列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从高风险区域降至了可接受风险区域,成功避免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不仅依赖于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影响,还要关注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通过收集和分析项目数据,我们可以了解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据此调整和优化风险管理策略。此外,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还需要考虑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确保风险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在短期内降低风险,还能够为项目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2风险管理体系优化

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降低潜在风险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和评估。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如风险矩阵分析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此外,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还需要注重风险文化的构建。通过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项目团队成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形成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项目团队能够及时了解并应对各种风险。

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析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保护投资方利益,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成功地驾驭建设工程,实现预定的目标。展望未来,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将不断向智能化、数据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建设工程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董磐磐.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No.443(21):234-235.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0.11.085.

[2] 潘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No.598(01):187-188.

[3] 蔡方亮.建设工程管理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No.372(16):91-93.

[4] 常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存在的风险及解决对策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51(28):137.

[5] 邓孟燕,李丹,余梦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51(28):118.

[6] 李爽.分析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方法[J].低碳世界,2019,9(05):280-281.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9.05.169.

[7] 束婵娟.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10-111.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19.15.054.

[8] 张金.建筑项目管理风险预防及解决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9,No.284(06):120.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6.1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