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策略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荣微 王喜* 周文润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云南普洱, 665099)

摘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针对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缺乏对思政课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参与率、到课率和抬头率下降,为了顺应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的教育方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在原有思政课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多元思政课教学模式,优化思政课教育环境,以此来提升学生思政课参与度。


关键词

多元思政;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参与度

正文


大学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起关键课程作用。[2]另外,大学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但当前思政课教育存在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学生缺乏对思政课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不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问题,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以下简称热作学院)思政课教育优化项目,对本学院思政课情况进行调查,找到实质性问题,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优化思政课教育环境,提升学生思政课参与度。

1.当前热作学院思政课学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热作学院大学生学情状况和思政课教学实际状况,课题小组通过发放问卷对热作学院大学生思政课情况进行了随机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围绕“你对当前的思政课教育环境是否满意?”“你希望思政课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你认为影响思政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几个问题开展。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20份问卷调查,共收回了100份问卷,  通过调查,摸清了当前热作学院大学生的学情状况及思政课的教学状况。

   当前我院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尚不完全满意,尤其是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不太满意,对单纯的思想理论说教不感兴趣,他们渴望通过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学,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思政课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大多学生成为“低头族”和“逃课族”,思政课教育环境不佳和学生参与度不高,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两大难题。

2.当前热作学院优化思政教育环境与提升学生参与度存在的问题

2.1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2.1.1网络环境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需要面对信息传播的复杂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难题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热作学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1.2教育资源不均

在教育资源方面,当前思政教育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导致思政教育在质量和效果上存在差异。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性的实现,也制约了思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热作学院隶属于云南农业大学,但地处于云南省普洱市,与本部距离甚远,难以共享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师资和资源,使得教育环境难以优化,开展难度大。

2.1.3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当前热作学院思政教育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较慢、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创新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思政教育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2.1.4师资素质需提升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当前,部分思政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升,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

2.2提升学生参与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思政课学生的参与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作业,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然而,另一方面,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思政课表现出冷漠甚至抵触的态度,他们在课堂上被动听讲,“低头族“逃课族”逐渐增多,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意愿。具体问题如下:

2.2.1学生参与度不均

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参与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低头族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玩手机、睡觉等,而“逃课族”更是脱离课堂,处于一种被动式学习状态,这种不均等的参与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导致课堂氛围的不和谐。

2.2.2教学内容理论化

一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现实生活和学生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没有相结合,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难以产生共鸣和参与欲望。

2.2.3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思政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降低。

2.2.4课堂氛围沉闷

在一些思政课堂上,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动和讨论,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和动力。这种氛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的策略和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措施

3.1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的策略

3.1.1课程设计的多元化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思政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故事和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1.2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3.1.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讨论、答疑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渠道。

3.1.4营造积极向上思政课堂氛围

创造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魅力和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2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措施

3.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欲望。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发意义在于: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

3.2.2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

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思辨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3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平台

3.3.1线上教学平台

基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高质量培养需要,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同向同行原则,使线上与线下两个教学环境在教学目标达成、教学内容完成以及教学质量形成上有效匹配、相互促进,保证大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4]另外,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实时更新和共享,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3.2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3.3学习资源共享库

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库,包括电子图书、期刊论文、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通过学习资源共享库,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所需资料,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3.3.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包括设立奖励制度,对在思政课程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也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4.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意义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种整体教学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各组成部分,以各组成部分发挥合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形式,遵循系统科学原则 使改革各组成部分科学有效推动整体改革成效[4],从而达到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参与的效果,推动高校思政课的发展。

其次,多元思政教育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过程中。同时,多元思政教育环境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方式,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思政教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政课教育的效果。

再次,通过优化思政课教育环境,可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热带作物学院思政课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热带作物学院思政课的创新和发展

5.结论与展望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教育,引导其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适应能力;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们还应持续关注思政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总之,构建多元思政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参与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智慧和力量。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规范和原则,同向合力,以确保正确的“育人、育才” 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培育培养[5]

致谢

行文至此,我的论文也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告一段落。在此,我谨向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怕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他对我的精心栽培。在论文的选题以及撰写过程中,他总是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我将牢记他的教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其次,我要感谢帮我完成问卷调查的广大同学们,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也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才更具说服力,才能成就一篇完整的论文设计。

最后,请允许我向你们表达最真挚的祝福。感谢你们成为我进步的力量源泉。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樱花树下站谁都美,所以不用担心,人人都会绽放灿烂成为一道好风景。”诚哉斯言,祝愿大家都能绽放出绚烂,成为最靓丽的那一道风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1).

[2]杨雨欣. 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4.DOI:10.27726/d.cnki.gzzsf.2023.000491.

[3]张鑫.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4):80-81+88.

[4]陈欣欣, 秦佳庚. 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第44卷(2):91-94.

[5]姚爱琴.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的创新性遵循[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4):3-5.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4J0470);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七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2024Y0321)

 

 


...


阅读全文